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走转改”:采编全方位落地生根

  在全国新闻战线广泛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深圳报业集团高度重视,全盘布局,集团所属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晚报、晶报、宝安日报、深圳新闻网等媒体把“走转改”活动作为党报抢占舆论制高点,提高传播效果,重振传统媒体的新契机。

    “小事”也上头版头条了

活动开展之初,深圳报业集团就成立了“走转改”活动指导小组,集团社长、总编辑担任正副组长,各报及系列报刊总编为成员。要求各报班子成员带头参与“走转改”活动,与各采编部门主任、编辑记者一道,下基层采访和蹲点。集团各报迅速行动,按照集团部署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各自制定“走转改”报道方案。


    深圳特区报作为集团龙头报纸,一马当先,9月初开辟《走基层看发展听民声》专栏,并高频率在一版显位刊发。以9月19日到26日为例,短短8天时间,要闻版天天辟有该栏目,且有6天该栏目刊发在一版重要版位,体现党报对该栏目的高度重视。该报10月重点策划推出的《深圳基层文化发展篇》系列报道,关注社区公益活动、社区图书馆、露天电影院等基层文化建设,展现了深圳一幕幕基层文化建设的独特景观。深圳商报立足经济新闻报道,结合自身特点,先后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总栏题下开辟《记者下企业》、《扶贫点上看变化》、《来自一线来自百姓》、《记者下社区》四个特色专栏。深圳晚报和晶报原有多个基层调查版面和栏目,在此基础上,又新开辟《晚报记者走基层》、《晶报记者在基层》专栏,均以选题贴近民生见长,刊发了不少可读性强的稿件。

    以《走转改》栏目为主轴,集团各报强力策划推出了一大批感染力强、新闻价值高的稿件。如深圳特区报10月3日头版头条刊发《社区办起老年大学》,针对当前我国加快进入老年社会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介绍推广龙井社区服务老人的经验,为全社会如何帮助老人过好晚年生活提供了借鉴。深圳商报10月11日要闻a4版、9月26日要闻a4版《记者下企业》栏目分别刊发《创新型中小企业成市场“快鱼”(主)记者现场感受“显控”公司加速发展(副)》、《率先转型自创品牌闯入全球十强(引)基伍引领深圳手机厂商转型潮(主)》,记者从两家公司生产线上的一线工人写开去,反映企业如何走上自创品牌的升级之路,对深圳众多代工生产企业有启示意义。深圳晚报9月20日刊发《坪头岭:深圳最后一座“孤岛”》,记者深入坪山新区坪山办事处金龟社区,为人们讲述坪头岭这个几乎被人遗忘的“孤岛”的生活趣事,以小见大,折射城市的发展变迁。10月中旬,晶报记者跟随宝安警方一起行动,推出《晶报记者随警追逃》系列报道,形式新颖,内容扣人心弦。

    “走转改”活动给报纸带来巨大变化,各报来自基层、反映群众的新闻明显多了。罗湖区一位干部看到深圳特区报9月11日头版头条在《走基层看发展听民声》栏目下刊发《街区有“微巴”出行真方便》后感慨地说:“近来,深圳特区报变了,党报更关心百姓之事了,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小事’也上头版头条了。”心动、身动、笔头子动领导带头“走转改”,推动全体员工“走转改”,使之成为全集团采编人员的职业追求,各报及时总结交流,相互促进,是深圳报业集团“走转改”取得成效的重要原因。

    为扎根基层,集团报纸根据各自定位和采编队伍原有的组合优势,建立了365个基层联系点,遍布深圳市各街道、社区、企业和职能部门的基层单位。深圳特区报在全市开展“一对一”挂点活动,报社编委会领导和全体采编人员每人到一个社区或单位挂点,建立长期联系;深圳商报从总编辑到记者编辑,要求做到“心动、身动、笔头子动”,186名采编人员,建立236个基层联系点,开辟了《扶贫点上看变化》、《记者下企业》等不同专栏,形成多层次报道景象;深圳晚报则以采编各中心为平台,注重特色策划,将采访“重心”进一步下移,《百万市民看深圳》、《养老院的故事》等专栏,刊发了一批来自基层的好稿;晶报推出《街报》、《寻找阳光达人》等栏目,并致力于长效制度建设,记者走遍57个街道,启动“晶报记者扎根工程”,计划在全市各区分别选择一个不同类型、具有特色的基层单位,共同建设扎根基地。

    基层联系点成为采编人员倾听群众愿望和诉求的重要渠道,成为捕捉“鲜活”新闻的有效途径。集团领导挂帅,各报班子成员、部门主任带头深入联系点采访调研,在深入基层中及时发现问题、反映问题,满腔热情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把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报道权、舆论监督权实实在在用到为基层和百姓造福上。

    随着联系点的建立,媒体的触觉也逐步拓展。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深圳与市外多个地区有一些特殊的联系,如有对口扶贫地区、有周边新型经济合作区、有深圳企业集中投资地区等。为在“走转改”活动中更好配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集团“走转改”活动把视野和触觉延伸到市外、省外,走向更远、更新的领域。迄今为止,集团在深汕特别合作区的自然村和企业建立了16个联系点。

    10月14日,由集团总编辑带队,各报班子成员参加,30多名记者从深圳出发,驱车前往深汕特别合作区进行为期2天的调研。记者分头深入企业、乡村,采访合作区领导、企业负责人、企业员工和村民。记者们为合作区干部群众高昂的开拓进取精神所鼓舞,在合作区人身上重新看到深圳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精神风貌,纷纷写出充满激情,事例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报道。

    16日,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晚报、晶报四报同时在一版和要闻版重要版位各推出1~2个版专题报道。

    四报记者从不同角度采写的报道感动了读者,也感动了合作区人,很好地配合推动深圳市和深汕合作区的“双转移”工作,合作区人为集团记者深入调查、雷厉风行的作风赞叹不已。

    以新闻价值注重实效为衡量尺度

一段时间来,深圳报业集团“走转改”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接下来如何更加深入下去,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的“三贴近”更密切地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有不少启示:培育深入调查研究的好作风。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党报的优良传统。记者要深入一线,将基层作为取之不尽的新闻“富矿”,才能及时采回热辣、鲜活的猛料。

     譬如,晶报推出的《布吉农批备忘录》系列专题报道,不是满足于描述布吉农批市场的搬迁过程,而是将落笔重点放在探讨为什么要搬迁的深层原因上,2011.12发展空间逼仄受限,失去了农产品批发定价权,是农批市场搬迁的必然结果。该报从9月26日起,连续4天,每天用两个整版,推出大型专题报道,以搬迁为新闻由头,深入探讨农批市场的发展走向,回顾过去,思考未来。像这样的报道,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是深入,这才叫调研。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议程设置。

    “走转改”活动与服务中心工作不能割裂开来,要相互促进,因为任何中心工作,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最终都要落实到基层。中宣部号召媒体“走转改”,也为媒体服务中心工作提供了新途径。通过“走转改”,我们可以在基层真切感受到中心工作的推进和落实情况,能够深入实际获取更多企业、群众的感受,反映社情民意,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思路,反过来更好地服务中心工作。因此,在“走转改”活动中,我们要善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设置议程。这方面,深圳特区报着力推出的《深圳基层文化发展》系列报道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抓住时机,配合了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文化强国的国策大局。

    新闻专业精神的理性回归。

    “走转改”不是一个“筐”,不能生拉硬拽什么都往里面装。不能机械地在版面上开几个栏目、发几篇稿了事,也不能简单地把增加社会新闻就认为是“走转改”了,而应该以新闻价值作为“走转改”报道的衡量标尺。确切地说,我们是到基层抓新闻,而不是找见闻,不能把“走转改”活动当做仅仅是一次“活动”。

    要按新闻规律办报,将“走转改”看作是一次新闻专业精神的理性回归,将“走转改”活动与新闻单位的业务建设结合起来。

    深圳商报9月27日《来自一线来自百姓》栏目刊发《牛湖社康中心上了<新闻联播>》是一则具有专业精神的好新闻。记者抓住小小社康中心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这个新闻眼,深入实地体验社康中心给居民带来的便捷与实惠,反映社康中心从最初村民信不过无人上门,到如今首诊率居全市前列的变化过程,不是空洞地为社康中心摆功说好,而是以数字和事实说话,体现记者较强的专业素养。

    把解决实际问题放在首位。

    说一千,道一万,老百姓看的是实效,“走转改”做得好不好,关键要看是不是为老百姓解决了实际问题。

    这就要求记者“沉”下去,走进基层发现问题,深入民间捕捉“活鱼”,学会用短小精悍的文字,用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反映他们的疾苦,解决他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要从小处着眼,从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事入手,不做表面文章,多做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为群众排忧解难。深圳特区报刊登的《山坳里三千员工盼“三通”》就是一篇深入调查的好稿,记者深入盐田永安物流区,了解到该社区手机打不通,电视无信号,员工出行难。记者边调查,边与有关部门沟通,帮助解决问题。编辑部将之作为党报密切关注的大事,在一版醒目刊发,拉近了党报与基层、与群众的距离,促进了问题的解决。

    深圳晚报、晶报注重舆论监督的实效,每曝光一个问题,坚持一追到底,督促有关部门解决问题。深圳晚报《记者走基层》栏目刊发《景乐新春北区成了“黑小区”》,对该区黑网吧、黑旅馆、黑饭店、黑交易等泛滥作了揭露,调查深入,事实清楚,次日,该报跟踪报道《涉黄出租屋一律查封》,体现媒体的务实作风。

    与考核制度和工作机制结合起来

“走转改”的目的就是要牢固树立党报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媒体的感染力,这也是“走转改”的精神与实质所在。因此,“走转改”不是阶段性的,从时间上看,要常态化,要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从广度上看,要将“走转改”精神贯穿到新闻工作的方方面面。时政新闻也好,经济新闻也罢,社会、文化等各行各业的报道都要贯彻“走转改”精神。

    当前,报纸面临着多种考验。在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复杂的今天,报纸如何既要坚持核心价值观又要引导、兼容多种价值观;既要维护公众的共同利益,又要尊重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更有效地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既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反映社情民意,又要更好发挥党报的舆论引导作用,从传统党报过度偏重喉舌功能逐步向传播、服务等多种功能转变,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这些都是我们在“走转改”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探讨、解决的问题。

    将“走转改”活动更加深入持久推进,使之系统化、制度化,是我们在“走转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后,接下来必须思考的问题。为此,我们要考虑如何将“走转改”活动与报社的考核制度结合起来,与记者编辑的工作奖励机制结合起来,让“走转改”活动真正化为每一位新闻工作者的自觉行动。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更新时间:
    从“走出去”到“走进去”——论中国电视对…
    金融危机背景下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初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