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关痛痒的软性新闻很少犯一些政治上,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错误,同时又会得到企业的赞助,可谓一举多得,但是媒体却忽视了我国媒体通过有选择性的报道把社会注意力引到正确方向的责任。同时广告商将记者作为媒体报道中的真实性因素,来达到宣传获利的目的。企业收买了媒体的“话语权”,使媒体在企业的指挥下“说话”或“不说话”,多说有利的话,少说或不说不利的话,甚至让媒体“说假话”。媒体在利益驱使下活动,忽视了作为新闻专业主义所要面对的媒体受众,以及应该承担的反映公共利益的责任。
4.来自广告商的压力:西方新闻学相信,新闻是让害人者痛苦,让受害者得到安抚,而要想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为了稳定广告商所要求的收视率,媒体则尽量报喜不报忧。因此,未来来自商业对媒体新闻报道的控制不亚于政府的控制,而广告商的压力也直接决定着真正具有新闻价值和社会价值信息是否能够通过媒体传播出去。
广告商对传媒报道具有实质性的影响,这种压力是微妙的,间接的。他们通过更重形式,阻碍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社会影响力。如晚间新闻有重点报道漏油事件的,媒体会将石油公司的相干广告时间进行调整,以免对其造成不利影响。整理:WWW.11665.COM 。
据调查显示:英国商业媒体中,有30%的媒体由于广告商的压力进行自我审查,3/4的调查记者和解释性报道记者表示广告商企图更改新闻报道内容,一半以上的广告商曾试图封杀新闻故事,超过2/3的广告商因不满意新闻报道而撤回广告。广告商已经介入到媒体新闻报道的内容选择,引导媒体的报道方向,渗透到媒体的经营环节。
5.广告体现的价值观:翻开报纸,打开电视、广播,受众被铺天盖地的广告所淹没。在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广告信息,广告咨询更是以汹涌澎湃之势涌向受众。广告所形成的不仅仅是一种视觉的冲击感,更重要的,是对受众价值观念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将媒体新闻报道的导向所淹没。
“广告操控了消费者,并且灌输了虚假的价值观,它鼓吹了物质至上和消费主义的观念,充分利用了情感和非理性,从而引导人们去购买那些并不需要的或者估价过高的物品。”媒体既是按照受众利益来运作,也同样是按照广告商的利益来运作的。可以说,广告在灌输这种虚假的价值观的同时,忘记了广告只是 作为大众传媒附属,而广告所引导的价值取向,并非是作为社会舆论,社会风尚的媒体的职责,广告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取代新闻报道的价值方向,将社会思潮引向奢华,高档,追求娱乐消费的方向。广告中琳琅满目的商品,大多是生活奢侈品,给那些有能力购买的指引了新的消费方向,对那些没有消费能力的受众则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安慰。
总之,媒体要实现其独立性,就要设法摆脱广告压力及其过分依赖,拓宽广告渠道,提高媒体新闻报道内容质量,以主导者角色来控制广告投放。
二、寻求发展道路
1.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素质:我们在经营媒体时,严格新闻报道的把关制度,搜集有新闻价值的新闻素材,提高报道质量,最大限度的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将具有广告或商业性质的新闻素材,从源头上剔除。在面对大企业,各部门的金钱诱惑,权势威胁时,保持清醒头脑,以一个专业工作者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将可观、真实的新闻报道传播给公众,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2.优质的内容:“任何传媒企业的基石必须是,而且绝对必须是内容。内容一切,内容为王!”—萨默·雷石东。这句话应该这样理解,任何传媒业的基石,必须是,而且绝对是能带来广告的内容。从广告意义上讲,维亚康姆擅长制作高质量、大数量、为市场认可的内容,人们对有线系统和电视台上传送的内容感兴趣,维亚康姆正是通过经营内容来引人气并销售广告,这才是它丰厚利润的真正来源。对内容极端的强调来源于维亚康姆最核心的商业模式:为观众提供高素质的内容,以此为核心,然后面向广告销售观众,这种经营构成了维亚康姆的传媒帝国。可见,一个真正的媒体是以自己的实力来选择控制广告的质与量,在选择广告时,他们往往很注重考虑广告对媒体自身会产生的影响,翻开报纸,打开广播电视,不难发现,那些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报纸,即电台,其刊登的广告中的产品,不论从其广告创意,还是产品品牌质量都有极高品质,并且在广告办验证标明“广告”二字,议题是受众,如《南方周末》。而实力较弱的媒体则没有办法对有些广告说不,他们的版面充斥着大量色情,媚俗,低级趣味的广告,并且将广告预报到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混杂在一起。这些广告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受众对报纸的品位,质量的质疑。
3.树立品牌:最早提出“注意力经济”这一概念的是新经济学家michael·h·gocdhaber,他指出,目前有关信息经济的提法是不妥当的,因为按经济学理论,其研究的课题主要是如何利用稀缺资源,“在经济下[转贴于:论文大全网 http://www.11665.comhttps://www.11665.com/literature/news/135349.shtml]
...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