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的常态化、灵活化提供了技术支持,一个记者一个摄像就是一个直播团队。这样直播不再是大型活动的专属品,而成为电视民生新闻发挥自身优势,实现“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声音、第一关注”,满足观众“第一需求、第一互动”。目前不少城市台的民生新闻栏目,例如《直播12345》、《直播南京》等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当然我们所说的直播,不可能是无序的原生态,而是遵循新闻规律的,有思想的直播,这也对我们的民生新闻记者、摄像、编辑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包括过硬的业务技能,表达能力、心理素质,应变能力等等。我们时刻“直播中”了,民生新闻才能真正实现直播化,而这也是新闻价值所在。
三、民生新闻谁来播?——从“报幕员”到“发言人”
过去都管播新闻的叫“播音员”,但是看现在的民生新闻,基本都叫主持人,一个称呼的变化,恰恰说明了来播民生新闻的这个人有多么重要,好比现在企业品牌需要代言人,主持人就是栏目的代言人,可以说什么样的主持人,就代表着什么样的节目,主持人是一档节目的人格化符号,是节目的招牌,甚至可以说一个成功的栏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个契合栏目的成功的主持人。整理:WWW.11665.COM 。
而作为民生新闻的主持人,普通话是不是标准并不是第一位的,关键要看说出来的话,是不是符合所主持民生新闻栏目的定位和风格,是不是言之有物。像省内几档有名的民生新闻栏目,《小强热线》、《直播12345》等,之所以深入人心,可以说是主持人成就了栏目,而杭州影视频道的《有话大家说》虽然形式够创新,也符合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但被人诟病最多的正是主持人压不住阵。
也就是说民生新闻的主持人绝不能只是一个看着提词器的报幕员,而是一个有头脑、有个性的发言人。首先这个主持人需要很强的新闻敏感性,能够从整档节目中抓住最有价值的新闻,在单条新闻中抓住最值得关注的点,找到最好的播报角度,引领观众进入新闻,试问连主持人自己都觉得无趣,又怎么可能吸引观众在听完你的演播室口播后,还愿意等着看。其次民生新闻主持人要有很好的感悟力和思辨能力。因为民生新闻想把栏目的、编辑的思想意图很好地传递给观众,除了新闻本身,还有一个关键的中介,就是主持人,因此主持人必须对所播报的内容融入自己的思考,做到不能说的话不说、没有感受的话不说、重复累赘的话不说、千人一面的话不说,以独到的见地、精辟的分析吸引观众达到有效传播的目的。当然你也可以说,这些内容完全可以由记者、编辑操刀,最后交给主持人念一下,不就好了嘛。但是“言由心生”啊,如果仅仅是靠念提词器,主持人永远处于“新闻之外”的状态,是空洞的,没有灵魂的,这样的主持人能有观众吗?此外,随着民生新闻直播化程度的不断深入,主持人要具有更强的应变能力,不仅能把控现场,更要能机智救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民生新闻所需要的主持人就是演播室里的现场记者,民生新闻的发言人。
[转贴于:论文大全网 http://www.11665.comhttps://www.11665.com/literature/news/135338.shtml]...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