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观,如《90后男生向示爱女生提性要求:要拍拖?先上床!》、《 90后女专科生不顾学业忙相亲 20岁女孩相亲22次》、《 90后少女人流谈经历:已记不清和谁发生的第一次》》、《“90后”女大学生奇怪:白毛女为何不嫁黄世仁?》、《工作难找身心备受打击 90后中专毕业生想找老公》等。
在关于“90后”的消极形象报道中, 其中,以违法犯罪形象出现的最多,有56个,占消极形象的35.67%,违法犯罪成为新闻报道中“90后”消极形象的主体。
积极形象包括:《90后大学生冷水中捡垃圾 被称“最帅”男生 》、《90后少女“码字”挣生活费 靠稿费维持生活已5年》、《经济危机下90后脑筋急转弯:黄土能卖好价钱 》、《救起落水同学 “90后”班花溺水身亡》等,“90后”的积极形象特征并不显著,报道主题不集中,可以说“90后”的正面形象和积极风貌未能充分展现。
三、媒体建构“90后”形象的具体操作
(一) 特征:怪异、另类
一般这类指向90后的外貌举止、衣着打扮,常使用“雷人的打扮”、“非主流”的标签,如:《90后违章男生爆炸状红发遮脸 打扮雷倒警官》、《天价剪个“奔驰”头 90后拿着明星照片要模仿》、《高一女生戴安全套耳环 90后怪癖引关注》,具体描述分别为:(1)一名90后男生打扮很是扎眼:染着红色头发,呈爆炸状,并将他的左脸全部遮挡。整理:WWW.11665.COM 。
(2)许多80后、90后,把奔驰宝马标识移植到脑袋顶上,或者梳理成贝克汉姆的莫西干式发型,或者拿着快男、超女的照片,点名要高价发型师照样模仿,而且一周就换一次。(3)“太雷的打扮了,太非主流了,估计她们母亲知道了要被活活气死。”
(二)特征:蛮横无礼、自私、不负责任
一般这类指向90后的行为,常使用“不屑一顾”、“管我屁事”的标签,例证如:《90后开“大奔”高速路上逆行 面对危害不屑一顾》、《90后“夫妻”街头争吵 妈妈扬言捂死出生20天孩子》,具体描述分别为:(1)青年下车时不是拿出证件而是拿着钱包,还没等民警说话就直接来了一句:“就是罚款嘛,我有的是钱。多少?我给”。(2)“我不想跟你走,你信不信我弄死他,弄死了就和你没关系了。”“娃儿又不是我一个人的,你弄死管我屁事。”身穿红色睡衣一脸稚气的女子怀抱婴儿,正和一个身穿白夹克的小青年争吵着。就在两人此番对话后,女子突然一声尖叫,双手紧紧捂住裹着宝宝的襁褓。
(三)特征:卖淫、违法犯罪
一般这类指向90后的人格品质与道德水准,常使用“堕落”、“敲诈”的标签,例证如:《四名“90后”白天当服务生,晚上持刀行凶》、《“90后”非主流女孩烧百元人民币点烟遭网友痛批》,具体描述分别为:(1)一个湘妹子实习护士,不好好从事本职工作,结交了社会不良青年后,白天当护士,晚上竟在娱乐场所陪舞挣钱,并发展到为了金钱出卖肉体的堕落境地。此后又在不良姐妹的教唆下,参与敲诈嫖客,因嫖客报警而案发。(2)一位女生表情非常悠然自得的样子,将新版百元人民币用来点烟。
(四)特征:愚昧、任性
一般这类指向90后的性格特质,常使用“无理取闹”、“脑残”的标签,例证如:《老板不让包夜上网 90后女孩割腕寻短见》、《两90后女生帖“大肚照”征孩子领养人》,具体描述分别为:(1)一名十五六岁的女孩左手握着一把弹簧刀在自己的右手腕上比划,看到民警前来,女孩一边大叫不活了,一边狠狠地割腕,鲜血立刻淌出。救治过程中女孩情绪十分激动,拒绝医生的救治,不是用头撞墙,就是双手挣扎,不让医生缝合。(2)三人本是好朋友,后来发生三角恋,两女生在一个月之内同时怀孕,且在怀孕约六个月后才知道自己怀孕了。“可能也只有脑残的人,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四、结 论
在中国新闻网上与“违法犯罪”相关的新闻报道毫无例外地把“90后”描述成是法律意识淡薄、因一时冲动或无知而违法乱纪的“问题少年”,然而,2006 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课题组对中小学生的法律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中小学生的法律意识是比较强的,与媒体构建出来的形象完全不同。“90后”作为青少年,必然有该年龄段特有的弱点,但被媒体描述成违法乱纪的高危人群,是不合现状的。同样地,媒体上也大肆批判“90后”的衣着打扮,并贴上“非主流”的歧视标签。事实上这也存在着夸大的成分,是非常个别的现象。每个时代的青少年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都带有时代的鲜明痕迹。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在青春期中存在着一段心理社会缓冲期,使青少年可以在一种允许和鼓励他们进行探索的氛围中尝试不同的角色和身[转贴于:论文大全网 http://www.11665.comhttps://www.11665.com/literature/news/135334.shtml]
...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