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传统纸媒不仅要与同类媒体竞争有限读者资源,还要与新媒体竞争媒介市场,电视的现场直播、互联网的即时工具使信息的传递变得更加便捷,纸媒在激烈的媒介环境中如何寻求发展,在新闻选择、整合、呈现过程中如何实现信息的最优化呈现。在数字化的当下,报纸所面临的问题和压力受到报人的重视,对于一份报纸而言,总编辑在其中起着重要的守门作用。本文采用参与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以台湾传统报纸《联合报》为例,通过对新闻选择、新闻整合以及新闻呈现不同阶段的观察和思考,简析总编的读者本位、平衡报道、未来媒体意识等新闻理念在整个新闻产制中的作用。
关键词:“中央桌子”;读者本位;平衡报道;未来媒体
一、研究背景与方法
台湾“行政院新闻局”公布的最新数据如表1所示:
报禁解除后的台湾报业有了飞速的发展,在17年间增长了23.3倍,但读者的订阅数、阅报率却在十年间从76%下降到57%[1]。编辑:www.11665.com 。
《联合报》、《中国时报》、《自由时报》和《苹果日报》几乎垄断了台湾的报业市场,这四类报纸在办报风格和读者定位上各具特色。《联合报》和《中国时报》作为台湾传统大报,在新闻议题选择和报道风格上都较为客观。《自由时报》以“台湾优先、自由第一”为办报理念,其内容和评论有“泛绿”色彩。《苹果日报》重视图片和图表的运用、大量渲染“煽色腥”、以全彩印刷和低价等特色,获得可观的发行量,它所倡导的以消费者取向为新闻的主导判断依据的报道风格,与重视新闻社会责任的传统相冲突。
台湾报纸习惯于提供大量资讯,无时间消耗的大量资讯对于受众而言,可能会造成浪费。尤其是在电视、网络日益普及之后,受众寻求更便捷的方式来了解最新资讯。“尼尔森”媒体调查如表2所示:
报纸的阅报率从1992年的76.6%,一路跌至2004年的48%,2007年再度跌为45%,首度被网络的46%超过,跌至第3名,第1名仍为电视的95%。电子媒体、网络的电子报、部落格等吸引了年轻读者的眼光,信息来源多元化,稀释了报纸的阅报率[2]。2007年出现了报纸、网络的死亡交叉线,传播媒介日益多元,报纸的读者群遭遇了网络和无线通信等新媒体形式的分流,尤其是年轻一代热衷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逐渐疏远。新媒体终端的普及、网络的便捷使其在短短的十年间超过报纸,成为台湾第二高接触率媒体,网络提供的快餐式资讯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追捧。调查显示,台湾民众每天的阅读时间不到半个小时,可是花在上网的时间却达7.41个小时,其中有八成四的网友是上网搜集信息,所以,有越来越多的信息被快速数字化[3]。由于传播技术的更新,信息的传播速度也在迅速提高。印刷使新闻传播迅速,广播和电视则比印刷更快,而移动终端的即时传播则使得信息传播速度向前大大跨出了一步,这些冲击和压力迫使传统报纸媒体在新闻产制过程中必须进行新的尝试。
作为一份报纸的核心人物,总编的新闻理念和价值判断对报纸新闻的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在台湾具有将近六十年历史的《联合报》为例,结合具体的新闻产制过程,探究总编这一核心守门人对新闻产制的影响。通过与记者编辑的沟通和实地的采访观摩,对编辑部日常工作流程进行观察记录,多种渠道搜集资料,对其新闻产制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采用半结构性访谈的形式,依据研究目的,事先草拟访谈问题,以受访者的回答为主,其间依据其回答适当调整问题。此类访谈弹性较大,形式灵活,有助于获得更多讯息。
表2 “尼尔森”媒体大调查结果
二、总编新闻理念在新闻产制流程中的贯穿
《联合报》编辑部作为报社收集处理资讯的主体部门,由总编辑直接负责,下设主要有编辑中心、采访中心、地方中心,以及专栏组、副刊组、大陆中心、企划组、美术中心、编政组、影视消费中心、编译组。
(一)新闻选择环节
报纸的自身定位与新闻素材的选择和报道版面的呈现均有关联,在当下激烈的媒介环境下,报纸需要生存,其商品性的市场定位已经得到普遍认同。
考虑报纸的商品性则更多的将报纸购买者视为单纯的消费者,选择报道内容侧重功利性;若考虑报纸的社会责任性多将购买者视为读者,注重报纸的实用性。前者在台湾报业表现很明[转贴于:论文大全网 http://www.11665.comhttps://www.11665.com/literature/news/135333.shtml]
...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