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也成为国际媒介产业融合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并拉开了媒介产业融合与产业革命的序曲,这场革命将是全方位、跨行业、深层次、超国界的。
2001年,日本学者植草益在对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进行研究以后,从动因的角度,把媒介产业融合定义为通过技术革新和放宽限制来降低行业间壁垒、加强各行业企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并认为媒介产业融合不仅出现在信息通讯业,金融业、能源业、运输业的产业融合也在加速进行之中。由于产业融合,企业间以及企业内部的组织形式发生相应变化,企业并购、流程重组、战略联盟和虚拟企业等逐渐成为现代企业组织形式的主流。正如他所预测,近年来媒介融合并不仅仅限于这4个产业领域,在制造业,产业融合也得到进一步发展,产业革命的浪潮在媒介融合推动下,一浪高过一浪。
媒介融合是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网络存储技术等传媒技术产生的基础上,以受众需求变化为导向,从整体上打破传统传媒业的边缘,彰显个性媒体的独特传播优势,实现立体式传播效果的演变过程,其终极目标是实现社会的媒介化。作为信息社会形成初期的热点问题,媒介融合的提出标志着传媒业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上面临一次前所未有的变革,一方面促使传媒业的内容与外延重新界定,另一方面也再一次提升了传媒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来源:www.11665.COM 。
而媒介融合的最终依托平台,就是新媒体。
三、发展新媒体:中国在国际传媒秩序重构中实现后发优势方略
(一)中国新媒体发展现状分析
2006年中国新媒体的两大组成板块移动媒体和网络媒体均实现较快增长。移动媒体总收入达到888亿元,包括手机电视、手机广播、手机短信、手机游戏等,同比增长41.3%;网络媒体总收入为252亿元,包括网络游戏、网络广告、网络视频、博客、各种下载业务等,其中网络游戏和网络广告收入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62.0%和48.2%。截止2007年初,国内在香港地区和境外上市的新媒体企业已经达到16家。中国广播影视系统已有5家上市公司,融资总额达80多亿元。
2007年,互联网和移动增值作为新媒体最重要的两个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2007年互联网市场规模超过400亿元,并保持超过40%的年均增长速度。2007年,新媒体产业快速发展,广阔的市场与日渐凸显的影响力,吸引资本大规模流入,营销价值加强,国际化竞争加剧,整体产业向纵深挺进。中国新媒体市场更是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航美传媒的上市,分众传媒通过对好耶、艾瑞、玺诚等的收购逐渐构建出户外数字媒体、网络广告和移动媒体相结合的多元业务体系。iptv、数字电视的发展亦取得较大突破;手机电视、移动电视、3g网络的用户群体逐步增长。方正阿帕比等公司为传统报业、出版业利用新媒体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全面的数字出版解决方案……
2008年,新媒体首次作为奥运会独立传播机构与传统媒体一起被列入奥运会的传播体系。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被正式纳入赛事转播渠道,充分表明新媒体作为一种新传播渠道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奥运的巨大商机推动新媒体布局和发展,新媒体版权保护受到重视。
2009年的新媒体产业虽然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但总体发展势头仍然乐观。到2009年初,全球新媒体产业平均增长率已超过25%,中国已经成为最具潜力的新媒体市场之一。随着iptv、手机电视、宽带网络电视以及户外媒体的发展,全球媒介市场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新媒体更加深刻地影响着传统的阅读方式和传播方式,并以更主流的姿态示人,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也更进一步。
目前中国新媒体行业发展正迎来多个利好因素。2008年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为新媒体发展提供了政策及金融方面的支持。各省市大打文化产业振兴牌,新媒体成地方经济新引擎。新媒体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其产业链涵盖范围很广,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巨大,新媒体产业将成为城市和开发区下一轮发展新机遇。2010年1月,国务常务会议推进了三网融合总体方案,提出三网融合阶段性目标和明确时间表,标志着三网融合基于试点推进的新阶段。三网融合将促进新媒体实现单向传播向双向交互传播转变,从单一终端向多终端转变,走多媒体集中发展道路。同时新媒体可以开发增值电信业务,基于有线电视网络提供的互联网接入业务、互联网数据传送业务,为社会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经济的新业务服务。
我们可以确定,中国新媒体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尤其是2011~2015年,新媒体行业将保持高速平稳增长。
(二)新媒体发展对国际传媒秩序重构影响因素分析
1.由新媒体发展引领的异质化传播成为国际传媒秩序重构的产业因素。与同质化传播把相同或类似的信息毫无区别地传达给受众不[转贴于:论文大全网 http://www.11665.comhttps://www.11665.com/literature/news/135332.shtml]
...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