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即传播信息的介质。相对于传统的四大媒体来讲,新媒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渐衍生的,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他们的发展虽然是基于传统媒体,却与传统媒体有了质的区别。新媒体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其融合功能,实现了平面、电波和网络三大类媒体的融合,传统媒体之间的融合,传播层面的国家、社群、产业的融合以及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的融合。新媒体的这种强大融合功能及其与受众的精准联系,具有交互性和跨时空的特点,导致了各行业诸多新理念和新模式产生。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新媒体必将掀起一场国际传媒秩序重构大潮。
冷战结束后的世界秩序一直处于快速变化中,尤其是“9·11”事件和2007年末开始的“金融危机”,使美国对国际事务的干预能力和影响力明显下降,中国的发展则成为全球最为耀眼的现象,不仅让几亿人摆脱贫困,迅速提升了综合实力,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在发展中融入了世界,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让世界对“中国模式”有了重新认识,开始理解中国的政治制度。最为重要的是,“和为贵”的文化影响力和建立和谐世界的信念,正成为替换西方武力干预传统的新价值观。编辑:www.11665.com 。
中国特色的和平发展实践不仅让“历史终结论”终结,也让“文明冲突论”失色,打破了全球化就是西化或美国化的迷雾。中国在进一步融入世界并积极构建和谐世界新秩序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在突破“崛起”的追赶心态方面,还是需要世界认同方面,亦或在以大国大气度去影响世界的发展方向上,都需要以创造性的方式辐射文化软实力,所以,抓住新媒体发展机遇,通过构建国际传媒新秩序把和谐世界观潜移默化地向全球传播已是当务之急。
一、以国际一流媒体为核心的当前国际传媒秩序分析
(一)国际一流媒体的界定
关于国际一流媒体的评定标准,学界和业界说法较多,例如麦肯锡咨询公司的三标准论:1.能很好地履行引导社会舆论、提供教育服务等公益责任,并在这方面具有较高的观众满意度;2.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世界品牌;3.有很好的经济效益。世界知名的传媒杂志tbi则认为产业规模和经济实力是首要指标。而世界品牌实验室主要看重的是媒体的品牌价值。我国有些学者则认为,“国际媒体主要是指那些从事国际信息传播活动的主体或传播媒体”,主要有三个标准,即信息传播活动具有跨国性、信息传播的经营活动具有跨国性和影响力具有国际性。
本文认为,国际一流媒体应达到以下三个标准:第一,强大国际影响力,包括品牌影响力、话语权、舆论引导力等要素。例如《泰晤士报》被认为“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报纸”,美联社被誉为“天上的太阳”,cnn则曾被称为全球新闻的代名词。第二,强大的运营能力,指国际媒体的经济收入水平、创收能力以及产出效益等经济财务指标,反映媒体的经营发展与运营管理水平。第三,具备相当的规模。规模是国际传媒机构作为一个信息制播平台存在的基础性指标,包括媒体的整体规模水平、国际覆盖能力、制作播出能力等。
目前处于第一层次的十大媒体集团主要集中于美国和欧洲,这些公司控制着世界最大的和主要的传播媒体,如时代华纳公司控制着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网,同时拥有世界级的电视频道cnn、tnt等;贝塔斯曼公司控制着德国面向欧洲的4家主要电视台、100多家杂志;新闻集团公司控制着美国22个电视台、国内外的132家报纸和25家杂志等。
在第二层次的63家媒体集团当中,20家位于北美洲地区,4家在拉丁美洲,24家在欧洲,15家属于亚洲或太平洋地区。在北美洲的20家世界级的传媒巨人中,17家为美国的,3家为加拿大的。在欧洲24家世界传媒公司中,全部位于西欧。在亚澳的15家世界级传播媒体中,日本6家,韩国1家,澳大利亚1家,余下7家分布在中国(3家)、印度(2家)、菲律宾和泰国。可见,绝大多数(53家)次重量级的国际传播媒体集团皆属美、日、英、法、德等13个发达国家。即使在有些属于发展中国家的媒体进入了第二层次的国际媒体集团行列,其资本量和传播覆盖面也很小。
(二)国际一流媒体形成原因分析
首先,国家实力是国际一流媒体形成的基础条件。历史证明,凡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必产生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强的国家。例如英国在最强大时《泰晤士报》创刊(1785年);美国崛起时《纽约时报》创刊(1851年)……
其次,重大事件是国际媒体崛起的重要契机。例如,《泰晤士报》成就于对拿破仑战争的报道,美联社扬名于美国的南北战争,对海湾战争的报道使cnn一举成名,伊拉克战争使福克斯开始崛起……
第三,媒体的准确定位是成为国[转贴于:论文大全网 http://www.11665.comhttps://www.11665.com/literature/news/135332.shtml]
...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