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电影产业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和变化。
一、电影企业上市融资,资本市场将促进行业规范化
影视企业上市是2010年电影产业的关键词汇之一,华谊兄弟、华策影视等成为国内首批上市的影视文化企业。2010年12月9日,以电影发行起家的博纳影业登陆纳斯达克,这是中国内地第一家海外上市的影视公司。目前小马奔腾、光线传媒等一批影视文化企业也在谋求上市。上市能够聚集充裕的资本和业内优质资源,产生整合效应。随着这些影视企业的上市,未来3—5年将是中国影视企业重新洗牌的重要阶段,传统小作坊式的影视企业将面临被兼并收购甚至出局的局面。
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和限制,越来越多的业外资金开始进入电影行业各个环节。除了传统的社会闲散资金外,众多机构投资者包括信托投资等各种形态的资金开始进入这个市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已经成为中国电影业投资中的一股新兴力量,电影业成为pe们竞相追逐的一个新领域。目前已有idg新媒体基金、中华电影基金、红杉资本、软银、a3国际亚洲电影基金“铁池”私募电影基金等多只基金参与到影视产业的投资中。
在资本层面上的具体项目投资主要有三种:固定回报式、保底分账式、项目股权投资式,风险差异较大,主要看具体项目的市场潜在价值。针对企业的投资,首先需要进行市场评估,选择具有一定资源和竞争优势的影视公司,进行兼并并购或股权投资,待公司上市后作为股东分享其收益,承担其风险,并可根据需要退出或持有,实现投资的保值增值。
二、电影市场结构、收入结构将出现重大变化
目前的市场竞争更多是一种资源垄断式的竞争。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电影市场格局虽然在市场外力的作用下逐步瓦解,但是就目前的趋势而言,会形成几大寡头垄断市场的格局。目前中国电影的相关法规法律缺失,影视投资公司、制片方、院线和影城的投资主体出现了集中化趋势,这为中国形成较大的电影企业创造了前提。在电影市场具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中影集团、上影集团、华谊兄弟、光线影业、博纳国际影业等影视企业已经占据了国内电影投资、制作、发行等环节的半壁江山。国内电影发行市场主要由五家发行公司垄断:中影、上影、华夏、博纳国际影业和华谊兄弟。随着电影行业资本市场的规范和政策的开放,未来3—5年将会出现更多的兼并收购,国际电影资本也将强势介入相关领域,电影市场格局将会出现重大变化。
尽管增长迅速,但与美国、日本、韩国等较为成熟的市场相比,中国的电影业仍处于初级阶段,主要靠票房拉动,非院线渠道发展比较落后。资本的逐利性和电影产业的全球性传播等特点,促使中国电影企业开始立足国内,面向国际市场研发电影产品,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对电影走向国外市场展开探索,比如经典好莱坞电影的研发翻拍,最近博纳国际影业制作的《我懂女人心》就是一个案例。华谊兄弟投资的《狄仁杰》也登陆美国主流院线,虽然更多是一种尝试,但是也代表了一种趋势,国内电影市场的巨大发展空间,国外市场的巨大诱惑,是促成电影产业国际合作的最大因素。
电影衍生产业的探索开发也提上日程。华谊兄弟和巨人合资成立游戏公司的跨界运营是电影产业积极拓展相关业务的举动,合资成立的北京华谊巨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进军游戏市场,将电影与游戏深度结合营销开发。
三、电影市场机遇与风险向全产业链渗透
电影投资最初集中于电影项目的投资制作方面,这几年随着电影市场的繁荣,电影投资开始向产业的终端倾斜,影院的终端建设出现过热、无序的趋势。
尽管2010年中国电影票房突破一百亿元人民币,但是整个行业无论从影院终端建设还是具体电影项目的投资都充满较大的风险性。
国内城市院线都在极力扩展自己的版图。发展势头最猛的当属万达院线,依托母公司的房地产布局,攻城略地,2010年全年票房突破10亿元,荣获第18届亚太电影博览会颁发的“年度放映商”大奖,这是中国内地电影放映商第一次获得这一备受推崇的国际大奖。
国内影城的建设已经出现过热趋势,影院投资的风险初步显现。一方面众多影城位置都位于城市的黄金地段,租金、人力等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在二三线城市开发的影院还需要一定的市场培育期。如何做好影城布局总体规划、营销服务,成为各院线能否顺利扩张的前提。中国目前的城市化程度并不高,电影作为一种文化消费形式更多集中在一二线城市,高票价制约了电影观众群体更大的上升空间。整个行业表现出一种极强的脆弱性,一是电影观众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年轻观众为主;二是电影市场游散资金较多,缺乏长期投资规划;三是电影终端影院的建设过热,影院投资扎堆,成本不断攀高,市场布局不够合理,这些都是影响电影市场健康发展的隐患。
观众是电影产业的基础,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为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中国观众收入的普遍偏低与票价的高企形成了明显的矛盾。如何针对观众群体研发优秀电影作品成为电影从业人员需要关注的重点。我国电影收入更多地单一集中在票房收入,其他非票房收入的潜力有待挖掘。中国地域辽阔,区域的文化特点和差异极大,这在电影市场上表现尤其明显,如北京、上海、广州这三个地区差异极为明显,不同欣赏习惯、语言习惯所带来的消费偏好都给电影研发人员提出了挑战,也给中国电影的题材类型提出了要求,电影差异化竞争日趋明显。在同一档期上映的电影题材的安排上应尽量实行差异化安排,使面向观众的电影更丰富化,避免同一题材同一时间扎堆上映产生恶性竞争的局面。电影档期的细分化,电影题材的多元化,将会扩展电影观众的数量,提升市场空间。2010年,电影市场档期名目繁多,至少有16个之多,贺岁档、暑期档、三八档、清明档、端午档、七夕档等,越来越细的档期不仅带热了国内的电影经济,还培养了一批批新的观影人群,随着市场的深度发展,中小投资的影片发行将会在目标区域重点发行、深耕细作,没有必要全国同步发行,浪费资源。
国产电影投资的风险较高,一部影片想在市场上取得不俗的票房,需要电影企业将长期投入和短期投入密切结合,相互借力。具体到电影影片本身,除了影片投资规模、主创主演阵容之外,片方对宣传营销资源、发行资源、终端资源渠道建设的整合需求更为迫切,缺乏任何一个环节的整合或投入,都有可能导致一部影片的投资失败。国内电影市场还不够规范、透明,仅仅是作为项目投资,独家投资的风险比较大,风险控制非常重要。电影投资规模越来越大,大制作的电影项目日益增加。为了分散投资、降低风险或者是实现资源互补、利益最大化,各投资方开始了资本拼盘共同做大电影项目,比如近期的国产大片《让子弹飞》、《赵氏孤儿》都是投资方组合投资的范例。
四、电影创作新形态、新技术应用的探索
随着三网融合以及互联网技术、移动终端的发展,电影传播的平台和终端将日趋个人化和个性化,这为电影产业的发展打开了另一块宽广的领域。新浪、优酷、搜狐等视频网站开始探索独立研发投资影视作品。网络传播的特性,使得微电影概念被提出,这一类电影艺术质量丝毫不逊于传统的电影,为年轻电影人才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其中的代表包括优酷、中影联合运作的11度青春电影短片计划以及由三星和新浪等联合出品的系列网络电影《四夜奇谭》。
2010年被业内称为中国电影3d元年,制作方开始从资本、技术、市场层面探索3d电影的运作,基本以失败告终,投资巨大的《唐吉可德》票房惨淡。拍摄中的3d电影《龙门飞甲》投资巨大,机遇与风险同样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