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论建构主义理论在新闻学教学中的应用

论建构主义理论在新闻学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的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皮亚杰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论文联盟http://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即“同化”与“顺应”。而认知个体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利用建构主义理论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总之,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可以形成一套新的比较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一、建构主义理论引入新闻学教学的必要性
   20世纪以来,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领域中逐渐流行起来,成为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主流理论。如今这种理论在新闻学教学过程中也得到了广泛运用,例如案例教学法,就是建构主义理论在新闻学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具体运用形式,它涵盖了建构主义理论的所有教学思想。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凭借学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因此,案例教学法强调教学情境的重要性,要求让学生在真实的或类似于真实的情境中探究事件、解决问题,并自主地理解事件、建构意义。如今以建构主义理论引领的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成熟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新闻学科教学中,对于培养新闻专业学生的新闻敏感力、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1、紧跟新闻界实务动态,培养学生的职业认知感
   新闻学传统的教学方法侧重于抽象的新闻知识和理论基础的传授,尽管教学中不乏举例,但依然解决不了学生对于传媒职业理解上的困惑,案例教学法由于其具象性、参与性、模拟情境性等特点,对于学生的整体职业感知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案例教学法可以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进入传媒现实环境,培养学生的采访、写作、策划、运作能力。学生在案例情境中,从感性体验上升到理性,领会新闻采写、运作和策划编导等实务流程,形成新闻职业的整体观念,为今后的亲身实践操作打下基础。其次,案例教学法创设的教学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案例教学过程中强调启发式教学,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会尽快进入案例的情景中,进而体验到由旁观者到新闻传媒角色改变的独特心理变化,学生通过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的矛盾因素,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最后,案例教学法以典型的案例引领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切入新闻传媒的前沿领域,与传媒现实保持同步,真正贯彻学以致用的办学原则和办学效率。[ 1]因此,案例教学法能够高效便捷地拾取新鲜的新闻案例在开放性的思维空间中展开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从而保持新闻学教学与实践的最大同步性。
   2、在教学互动中传播新闻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新闻学课堂教学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强调教学与实际的紧密联系性,注重学以致用,教学的目的体现为学生学会应用知识,提高新闻实务操作技能。新闻学教学可以利用的教学实例很多,无论是平面媒体、电子媒体、还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新媒体,媒体实践中出现的大量的最新的新闻报道案例都会提供教学中分析、借鉴的标本,教学中结合传媒实践的实例,能使教学的理论色彩与新闻实践中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真正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学透、学扎实。案例教学法对于人才的知识、能力的培养体现为教学过程对于二者的辩证统一,具体表现为课堂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就新闻学的教学过程来说,对学生的新闻敏感能力、分析辨别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通过案例阐述、案例点评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通过案例讨论和反思,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师生双方针对问题和疑惑展开教学互动,启发引导原则的有效性,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得到训练,同时养成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在教学互动过程中一系列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助于提高新闻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案例教学法在新闻学教学中的优势运用
   案例教学法在新闻学教学中的最大优势运用体现为:
   1、对于新闻学这样一门重视应用型的学科,它强调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性和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由学生唱主角,师生双方地位完全平等。学生可以获得主动建构的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知识,案例讨论是师生交往论文联盟http://、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学生不再需要死记硬背新闻学理论和教科书上的条条框框,而是通过个案解剖和分析掌握新闻学知识的基本原理,这是一种自我发现、思考和顿悟的主动学习过程。可以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做中学”的模式,从经验和活动中获取知识,增进才干,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总而言之,这是一种致力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面向未来的教学方法。
   2、案例教学法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与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法相比,它将教育的主要任务从知识的传授转向能力的培养,从单向的灌输变为双向的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静态、被动的接受知识变成了一场师生共同探讨过程,它可以把枯燥、抽象的新闻学理论变为生动典型的新闻事例,活跃课堂气氛,把新闻学理论与新闻案例相结合,生动形象、印象深刻。其关键在于将注重“教学”的环境转变为培养“学习”的环境,实现从“素质教育”向“素质和能力相结合”转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识记能力和新闻业务操作能力,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这种教育理念完全符合知识经济时代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符合业界实践对新闻专业人才的要求。
   3、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能通过学习、研究大量的新闻案例来掌握枯燥的新闻学原理与基本原则。同时通过对新闻案例的具体分析,也培养了学生能像记者、编辑一样对新闻事件做出正确的判断,使其在分析案例、进行辩论等方面的技能得到强化与提高。增强学生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4、案例教学法大大地缩短了教学与现实的差距,有效地实现了书本理论知识和媒介实践操作的巧妙对接。通过给学生提供一种认识和解决新闻实务问题的模拟临战的机会,使学生职业的思维能力和技能得到充分的训练。例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和学生可以共同就同一新闻事件相互采访、写作、评论,同时让学生模拟职业记者、职业编辑、职业评论员来进行操作。而教师作为课堂的引路人,则不断地向学生传递高质量的提问、辩论和挑战的技能。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认识路径,逐渐达到与媒介现实的接轨,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认知结构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

 三、案例教学法在新闻学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客观因素的制约
   1、我国高校新闻学教育与新闻媒介实践之间仍存在一定的脱节,多数新闻学科类院校为规范和量化教学过程所强制采用的教学大纲及试卷库双重衡量和制约机制,仍是一种应试教育模式。而案例教学法需要占用大量时间用于学生的讨论,以完成学生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过程,因而知识传授量极小,这使得许多专业教师完不成教学任务而被迫选择放弃。即使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这种教学法,也往往停留在形式层面。教师为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总是力图掌握课堂讨论的方向,简化讨论、分析的环节,给出学生“正确”的结论,把一些应试的知识和内容硬性传递给学生,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基本上仍处于被动地位,难以达到主动地建构自身知识体系的目的。当然,这样的教学效果也不会很理想。
   2、案例教学法对新闻传播案例质量的要求比较高,(比如案例要贴近媒介现实,案例要具有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具有以点代面的现实意义等),而与之相对应的却是新闻案例库资源供应不足。许多新闻学科类院校的专业教师并不具有媒体从业经历,没有鲜活的新闻业务实践和亲身体验,因此很难搜集到切合媒介业务实践操作的新鲜案例。沿用的大多是教材书本上的一些陈旧的新闻案例,这些贫血的案例由于缺乏时代感和现场情境感,因此难以使学习者产生身临其境的亲切感和真实感。再比如有些案例直接采自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报纸、杂志或媒介文本中的内容,没有经过系统的加工和整理,缺乏应有的规范和针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案例教学法的开展。此外,我国各新闻类高校院系间还存在着缺乏对案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激励机制、案例共享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而案例交流不充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案例教学法在新闻学教学领域的推广。论文联盟http://
   3、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制约着案例教学法在新闻学教学中的开展。教学的准备既包括教师的施教准备,又包括学生的学习准备。教师的施教准备工作是调查和选编案例,教学的案例需贴近新闻实践,最好来源于新闻业界,这就需要教师投入巨大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案例的调查、遴选和分析。学生的准备工作是阅读新闻案例,如果学生不做充分准备就匆忙上场,常常使得课堂讨论开展不起来或不深透。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长此以往会形成疲劳战术,学生会觉得身心俱疲,无形中学生会对此种教学法产生厌倦心理。另一方面,对于教师来说,由于缺少准备,事先未设计出一套完善的方案,最终不免导致整个教学环节因缺乏统一指导思想、前后不能相互衔接,从而流于形式。
   4、缺乏有效的衡量标准。案例教学法本身是一项主观性较强的教学方式,存在着所使用的新闻案例无明确的是非好坏标准、案例讨论时发言机会不是人人平等、教学的成绩记录难以量化和准确客观等等,也给案例教学法的推广带来一些问题。
   (二)主观因素的制约
   教师方面因素:一些新闻学专业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的认识存在偏差。有教师认为,案例教学法就是举例教学法,其实不然。二者虽然都要引用实例,但却有很大不同。传统的举例法是从理论—案例—理论,从理论出发,再回到理论。而案例教学法却遵循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从案例—理论—案例,最终是需要解决新闻案例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它不同于传统的举例教学法。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要避免教师走进这种认识误区。
   学生因素方面: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角色意识非常重要,他们要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角色转变为课堂的主人,才能积极主动地对教师所提供的具体案例和原始材料进行分析、讨论,才能投入精力和时间进行课前的认真准备。在课堂上,每一个个体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学生可以从教师的引导中增进对当前一些新闻事件的认识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从同学间的交流、讨论中增进对新闻事件的洞察力。但长期以来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养成了依赖教师的习惯,死记硬背、照搬知识,难以适应要求勤于思考的案例教学方式,以致案例分析不能及时完成,从而使教学流于表面形式。
   此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在案例教学法中案例叙述的情景常常是不连续的,没有什么严密的结构,它的知识点是零碎的,分散的。这样一来,学生所获得的新闻学知识以及业务操作技能,难以汇总进一个整体的框架中。因此案例教学法对于学生来说,也存在着这样一种危险,即缺乏对概念、原理等概括化知识的综合性培养,学生不能够学到系统的知识,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四、对案例教学法在新闻学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1、增强新闻学科类院校和新闻媒界之间的互动,新闻学科类院校应该定期派出新闻学的专业教师到媒体实习或从事调研活动,让新闻学专业教师在第一线掌握第一手的新鲜的案例资料,充实教学案例库。另一方面,可以定期邀请媒介从业人士到新闻类院校从事学术交流或讲学活动,加强双方的互动沟通,及时为新闻类院校的专业教学补充新鲜血液,以及达到对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图式扩充和改变。
   2、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互动交融。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利有弊,在教学中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教学方法的组合优势。比如,在新闻学课堂中,我们可以尝试采用传统讲授法和案例教学法的有机组合;在案例教学法中我们又可以灵活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如对话式课堂练习、作坊式教学、情景模拟练习、现场练习等等。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对教学方法的有机整合和驾驭,使各种教学方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提高新闻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3、改革新闻学专业课程的考试制度。应侧重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考核,而不是局限于以分数衡量知识水平。可以在某些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课程考核时以课堂讨论、实践活动表现、学期论文等方式进行成绩鉴定。注重平时成绩,实行等级制考核。有效解决案例教学课程成绩评定的难题。
   4、开展数字化管理案例教学的探索,运用网络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案例教学法在新闻学课堂上的创新,编写案例教学课件,使案例教学由文字型案例到多媒体型案例、由静态封闭的课堂讨论到动态开放的课内外交流、由课堂交流讨论到实践活动参与、由师生的双向沟通到团队的多向沟通等方向转变,从而适应数字化环境下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更新时间:
    中国古代文学表现论与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
    基于建构主义探索英国文学实践教学新模式
    基于新型建构主义理论的理工科英美文学教学…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
    建构主义理论与师范院校的英美文学教学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英美文学教学探析
    浅析关于解构主义者有关言语行为理论的观点
    试论解构主义者有关言语行为理论的观点
    试论建国前中国新闻教育课程设置发展研究
    浅析少数民族文学话语系统对建构中国文学叙…
    浅谈当代美国小说中的解构主义与女权主义文…
    试论网络文学理论建设的话语空间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