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媒体决不能罔顾社会责任——《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的教训之一

  以报道“星”、“腥”、“性”新闻而闻名于世的英国《世界新闻报》,因为窃听丑闻于今年7月10日被迫关闭,黯然退出历史舞台。这使它真正成了世界所有媒体报道和热评的对象,成了全球新闻界共同关注的一大热点。如果说,2001年9月11日纽约世贸中心大厦的轰然坍塌是外部原因:恐怖分子的突然袭击;那么具有168年历史、英国销量最大(270万份)的周日报《世界新闻报》的寿终正寝则是其内部原因:罔顾自身的社会责任。

  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在我国被称为“社会公器”,在西方则被称为“大众传媒”。两者的表述方法不同,意思却是一致的,即新闻媒体为社会公众所共有,为人民大众所共享。这是媒体与生俱来的秉性,它决定了媒体天生就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是社会公共服务平台。新闻媒体的诞生、发展、壮大的过程,实际上应该是一个不断完善的为全社会和全体人民群众提供多种信息服务的过程,是忠诚履行自身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同步相长的过程,而不是其他。在报业相当发达的英国,这一客观规律同样发挥着自己的重要作用。《世界新闻报》的覆灭,就是因为其长时间的窃听活动直接违反了这一客观规律,置自身的社会责任于不顾,一味追求商业利润的最大化,不惜触撞法律和道德的底线,犯了“天条”,被处“极刑”。从新闻媒体履行社会责任的角度来看,我们应吸取如下三个方面的教训。

  不能一味追逐利润

  西方媒体大多属商业媒体,直接受资本的控制。而资本的本性就是追逐利润。为了迎合人性的弱点,满足一些受众猎奇、起哄、窥探“隐私”等不健康心理,某些媒体及其新闻记者便不惜削尖脑袋,钻壁打洞,鼠窃狗偷,以获取各种稀奇古怪的信息,炮制“人咬狗”新闻,曝光“隐私”,炒作恐怖,渲染灾难,追踪名人,以能在极大程度上赚取受众的眼球,带来报纸的高阅读率,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的高收听率、高收视率和高点击率。这些“高”的背后,是媒体广告的高回报率,是巨大的商业利润。至于西方人所崇尚的自由和人权,只不过是它们用来获得商业利润的虚伪标签。

  《世界新闻报》就是这么做的,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为了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赢得主动,它和它的记者们为了搞到独家新闻,吸引读者,提高报纸的阅读率和广告的高回报率,扩大发行量,进而获取更大的利润,就千方百计,绞尽脑汁,用尽了各种各样公开的、隐蔽的、合法的、非法的手段。他们肆无忌惮地采用非法窃听、暗中贿赂、“黑”邮箱、窃取银行账号和社保密码、破译手机短信、收买王室成员或警方人士,以及雇用私人侦探等恶劣手段获取各种内幕信息。据调查,上至王室成员、国会议员、社会名流、球星影星,下至平民百姓,甚至是恐怖袭击事件罹难者的家属,都曾被这家报纸锁定为窃听对象。在此前的5年时间里,窃听受害者的人数高达4000多。所有这些,被挑战的是西方社会最敏感和脆弱的神经--人权和公众利益。于是,窃听门事件一曝光,该报很快就在英伦三岛犯了众怒,激起社会强烈公愤,在潮水般的唾骂和谴责声中,迅速走向了自己生命的终点。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9年10月召开的世界媒体峰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特别强调了媒体“要切实承担社会责任,促进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全面、客观传播”。新闻媒体只有切实承担社会责任,发挥其应有的各项社会功能,才能显示其存在的价值和旺盛的生命力。如果媒体只考虑自身的利益,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愿承担社会责任,或者推卸社会责任,那么,它的生命就会像《世界新闻报》一样面临终结。我国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之所以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是和我们的新闻媒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使新闻信息能真实、准确、全面、客观传播密不可分的,所以它们被喻为“时代风云的观测站,时代航船的瞭望哨,时代变化的记录者,时代进步的见证人”。但是,我国也有一些媒体出现了社会责任缺失的现象。它们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强烈冲击下,在各类媒体激烈的竞争中,经不住金钱和物质的诱惑,摆脱不了西方新闻观念对自己的影响,置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新闻宣传的社会效益于不顾,不是以有无新闻价值及新闻价值的大小来作为新闻取舍的标准,而是以有无金钱和物质利益及金钱和物质利益的多寡来作为新闻取舍的标准。它们不实行新闻报道和经营活动分开、采编队伍和经营队伍分开,或明或暗地出卖版面和节目,刊登和播发有偿新闻,或搞“有偿不闻”,赤裸裸地信奉“金钱至上”的观念,近乎疯狂地去片面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这就会严重妨碍自身社会责任的履行,如不及时改弦更张,正确处理好媒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世界新闻报》的教训就摆在我们的面前。殷鉴不远,切勿忘怀!

  不能随意玩弄事实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句话既是新闻学理论的重要基石,又是全球媒体和新闻从业者的经典箴言。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拒绝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应当是媒体起码的社会责任,也是新闻人职业道德的底线。《世界新闻报》也在口头上不断标榜自己“寻求真理”“无畏地捍卫真理”,强调新闻的真实性。实际上,它为了取悦读者,更多地赚取利润,竟将新闻事实视为“橡皮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玩弄,愿怎么捏就怎么捏,愿捏成啥样就啥样。其中最为突出的事例,就是它将自己推向死亡的对普通平民少女米莉·道勒及其家人的窃听事件。

  2002年3月21日,英国泰晤士河畔的沃尔顿,13岁的女孩米莉·道勒失踪。女孩的家人焦急地给她打电话,但是电话一直处于留言状态,家人只好报警。同时,米莉的亲朋好友也不断地给她的手机留言,要她尽快与家人取得联系,可是米莉手机的信息很快存满了。但是没有多久,米莉手机的留言信箱又可以留言了,这让米莉的家人误以为米莉可能删除了自己信箱中的部分信息--她还活着。其实,这都是《世界新闻报》暗中搞的鬼:在米莉失踪后很短的时间内,该报记者就雇用了私人侦探,锁定米莉为自己的窃听对象,以独家获得有关米莉生死的新闻故事,作为报纸的新卖点。当米莉手机存满信息时,记者为了获取更多的新信息,私自删去了其中的部分信息,以留出更多的内存。4月14日,该报还煞有介事地报道了关于米莉的相关信息:“一个名为米莉·道勒的女孩在一家招聘中介找工作,她向中介提供的正是米莉的真实电话号码。这发生在米莉失踪6天后。”报道不仅使家人相信米莉没有死,而且也干扰和误导了警方对案件的判断:在该女孩失踪一个月的时间内,警方都没有过多怀疑谋杀的可能。后来,米莉的家人还接受了《世界新闻报》记者的独家专访,米莉的妈妈说,如果米莉走进家门,我们肯定会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但是,6个月以后,米莉的尸体在一处树林里被发现,警方后来确认她被一名夜总会守卫绑架并谋杀,事实这才真相大白。《世界新闻报》在这一事件中抛弃新闻必须真实的社会责任,泯灭良知,漠视生命,采取非法的带有盗窃性质的手段,随意歪曲和玩弄新闻事实,误导和干扰警方破案的行为,理所当然地引起了英国人的公愤,上至首相、议员,下至媒体从业者和普通受众,无不对其大加挞伐,真正成了千夫所指!所以,它的覆灭也在大家的意料之中,尽管它过去曾经辉煌过。

  在新闻真实性的问题上,我国也有少数新闻从业人员无视党纪国法,置新闻职业道德于不顾,或捕风捉影、编造传播尚未被证实的小道消息;或无中生有、炮制能引发轰动效应的“独家新闻”;或求快心切、鲁莽行事,草率成文;或听风即雨,不加分析,乱下结论;或不核实、不求证,随便转载源自网络媒体的论坛、博客等互动环节的不实信息……从而使虚假报道呈蔓延趋势,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也似江河日下。2010年11月至2011年4月间,在全国新闻界开展的“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专项教育活动,促使全国各地的新闻媒体通过向社会公开自律条例,公布虚假报道举报电话,对内加强队伍培训、强化责任追究、完善采编制度等多种措施,不断组织新闻从业者进行自我教育,开展自查自纠活动,使整个报道风气得到了净化,活动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希望这决不是一阵风,应当形成坚持新闻真实性的一种长效机制。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应当将《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事件作为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生动教材,进一步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切实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时时、处处、事事做到求真、求实、求准确,防虚、防假、防失实,真正将新闻的局部真实和整体真实结合起来、现象真实和本质真实结合起来、微观真实和宏观真实结合起来,彻底杜绝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只有这样,我们才算是真正履行了这方面的社会责任。

  不能大肆兜售低俗

  西方媒体逐利的价值观,促使它们练就了为赚取最大利润的另一“高明”伎俩,这就是刻意迎奉和引诱受众中那些追求刺激、盲目追星、窥探隐私、搜奇猎异等不健康心理,大肆向他们兜售庸俗、低俗、媚俗甚至恶俗的信息,什么追星新闻、暴力新闻、恐怖新闻、鬼魅新闻、情色新闻等等,应有尽有,并轮番轰炸,不断更新看点,让人目不暇接。

  《世界新闻报》就是这方面的高手,它一贯迎合英国大众对凶杀、暴力、隐私和黄色事件的疯狂热衷,并不断推波助澜,大肆渲染和炒作低俗新闻,将其当作扩大发行量,提高广告回报率,获取最大商业利润的看家本领。至于对受众正面的教导、劝诫、警示和启发等作用,它是可以全然不顾的。1843年以来,这份星期日都市小报为追求新闻刺激,想方设法以“星”、“腥”、“性”为卖点,以娱乐、花边甚至色情信息获取市场,惊悚、艳情、丑闻和隐私吸引了那些文化程度不高、骨子里喜欢看热闹的、精神世界比较贫乏的中下层民众。所以它一度成为英国乃至世界发行量最高的小报之一。最近几年,《世界新闻报》还策划报道了包括汽联主席莫斯利性丑闻、菲尔普斯吸大麻、斯诺克球手希金斯受贿打假球等丑闻,每一桩都是掷地有声,一些影响力较小的性丑闻更是数不胜数。1997年,戴安娜王妃在法国出车祸去世,《世界新闻报》大篇幅报道,并试图挖出所有内幕。2006年该报记者雇用私家侦探,窃听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的手机信息,并报道俄罗斯女间谍涉嫌色诱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等八卦新闻,造成了很坏的影响。2011年7月7日,《世界新闻报》一前任编辑承认曾贿赂警方购买内幕,以500英镑向警方购买动作片明星德诺姆. 埃利奥特的女儿成为妓女的消息。可见,《世界新闻报》的覆灭,与它长期所采取的这种低级下流的卑劣行径也有很大关系。

  人有人格,报有报格。在日常的信息传播过程中,坚持健康、高尚,还是庸俗、低俗?这从来就是新闻媒体必须面对的抉择。我国各级各类新闻媒体肩负的重大社会责任之一,就是要彻底摆脱西方低俗的小报文化对我们的影响,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严肃文化、高雅文化和精英文化占领城乡思想文化阵地,为繁荣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而贡献力量。现在的问题是,有少数媒体肆意渲染暴力犯罪,恶炒艳事绯闻,热衷暴露隐私,大搞搜奇猎艳,以赚取受众的眼球,提高自身的影响力,获取眼前的经济效益。应当说,这是一种对社会、对人民极端不负责任的表现。所以,我们的新闻媒体在反思《世界新闻报》窃听门事件的过程中,就必须坚决克服西方资产阶级新闻观所信奉的“宁要其趣,不顾其黄;宁要其奇,不顾其假;宁要其刺激,不顾其后果”和“将肉麻当有趣,将痈疽当宝贝”等错误的指导思想,旗帜鲜明地反对低俗之风,在众声喧哗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勇于激浊扬清,坚守道德底线,拒绝恶俗炒作。一定要亮起红灯,将庸俗、低俗和媚俗新闻拒之门外。同时我们还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精神,进一步强化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媒体内部的自我监督和媒体之间的相互监督机制,并发动广大新闻受众共同监督,造成一个上下左右全面围剿庸俗、低俗和媚俗新闻的态势,真正履行好社会主义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更新时间:
    从传播学角度看高校媒体新闻同质化现象
    新加坡的新闻传播媒体管理
    多媒体环境下英美文学的教学探索
    浅析多媒体教学工具在高职英美文学教学中的…
    新媒体语境下传统媒体在融合中的新闻传播
    试论多媒体技术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利弊
    浅谈电视新闻节目的新媒体传播
    媒体转型与新闻传播教育改革
    浅析新闻传播学实验室在媒体变革技术下的发…
    多媒体环境下英美文学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多媒体在英美文学课堂中的影响及对策
    新媒体传播的社会问题及其规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