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日本福岛核危机对中国公众的影响及媒介干预

  一、日本福岛核危机引发中国公众食盐抢购风潮

  日本“3·11”地震引发严重核泄漏,大批居民被疏散。至3月15日,福岛核电站相继发生3次爆炸,检测出辐射量超过平常8倍,专家和自卫队开始撤离。由于日本毗邻中国,其高达9级的特大地震容易使人联想到2008年发生的“5·12”汶川大地震,以及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而这次大地震引发的核泄漏,超越了常规的公众心理承受能力,终于引发公众心理恐慌。

  核泄漏对人员的影响表现在核辐射,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影响几代人的健康。核辐射会对周围的环境和人造成不可逆转的巨大伤害,容易对公众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影响,激发公众的自我保护行为。抢购食盐的大潮从江浙一带开始,逐渐波及中国中部地区及至西部内陆省份。从3月16日起,中国部分地区,包括北京、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发生一波又一波食盐抢购风潮。据调查,盛传福岛核泄漏将导致海水污染,进而能够食用的海盐将会十分紧缺;另一方面,盛传食用碘盐可以预防核辐射——两个方面造成中国公众盲目抢购食盐的突发公共事件。

  二、核危机造成食盐抢购风潮的逻辑链条及公众心理特征

  日本福岛核泄漏引发的中国食盐抢购突发公共事件产出的逻辑链条是: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害,事故灾害引发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社会安全事件。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容易发生非常规社会集合现象,例如火灾、地震之后的群众骚乱,处于某种原因的自发集会、游行、种族冲突、物价上涨的流言引起的抢购风潮等等。突发事件多以群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态出现,严重干扰和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研究突发公共事件对公众的心理影响有助于利用媒介科学合理地干预公众心理,维护社会按照正常秩序运行。中国公众在日本核危机引发的食盐抢购风潮中具有如下心理特点:

  (一)盲信与盲从

  受到日本核危机影响,中国公众处于昂奋、激动的精神状态,对媒介塑造出的拟态环境中信息以及人际传播中风传的流言失去理智分析批判能力,表现为一味盲信和盲从,进而形成群体暗示,导致群体感染。在这次食盐抢购风潮中,碘盐稀缺的错误观点、核危机导致的世界末日情绪和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速度在人群中迅速蔓延。食盐抢购的非理性的情绪和行动传播速度极快,迅速支配整个人群,部分公众在昂奋的氛围中失去理性的自控能力。

  从全国各地报道看,那些抢购食盐者或在超市里,或在小店前,排着长长的队伍,摩肩接踵,排着长长的队伍,为的就是购买食盐。这些人中,男女老幼、知识分子、贩夫走卒都有。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朋认为,处于激动人群中的个人具有很强的“被暗示性”,周围人的话语、表情、动作乃至现场的氛围,对他而言都会成为强烈的暗示刺激,使他的信念、思维和行动方式迅速地与现场的人群融为一体。 

    (二)无意识模仿

  突发事件中公众行为的模仿更多表现为无意识的、条件反射性的模仿。公众在核危机中的信息和情绪传播主要受到暗示和感染机制的制约,在这种机制下形成的无意识模仿往往会对正常社会秩序造成破坏性后果。究其原因,当人们面对突然或灾难性事件时,用常规方法很难应付局面,反应一般基于本能进行,而最简单省力的反应莫过于直接模仿周围人的行为,与在场的多数人保持一致,把它作为最有效的安全选择。而种失去理性的相互模仿带来的结果又可能是最不安全的。

  2011年3月17日,食盐抢购风潮以星火燎原之势从沿海一直蔓延到中部,再至西部,甚至波及海外众多华人。据广东省盐务局新闻发言人冯启明称,3月16日下午2点,监测点收到第一单上报,茂名有人在抢购食盐。很快,食盐抢购风从一个超市蔓延到一片地区,又蔓延到相邻的阳江;到了当天下午5、6点,全省已有1/3地区发生食盐抢购风;至当天晚上8、9点,抢购风蔓延到全省2/3的地区,蔓延速度让人吃惊。如果没有国家专营和食盐储备作为后盾,食盐抢购将导致食盐紧缺,引起公众恐慌,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三)容易被利用

  蝴蝶轻轻扇动一下翅膀,遥远的国家就可能造成一场飓风。日本福岛发生核泄漏,迅速引发中国的抢盐风潮,这就是核危机产生的蝴蝶效应。鉴于核危机的不明确、高危害、影响久远及不可逆性,当爆发核危机时,会有一些别用心的煽动者和利用者,利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或非理性情绪产生的巨大能量来达到某些特定目的,因为大地震冲击和核危机造成的突发公共事件中,人们不再具备识别谣言的能力,进而不断把人群的行为引向隐而不显的目的,造成破坏性后果。

  在核安全面前,“可怕的不是辐射,而是恐慌本身”,从预估核危机后果的视角来看,“谈核色变”确实有可能衍变成致命的恐慌。一个居住在内地偏远小县城的市民竟然一连接到外地朋友5个电话,都是请其代购食盐。在公众急切的情绪之下,公众容易“病急乱投医”,一些抢不到食盐的人群,又在商家引导下,转攻酱油、海带、榨菜等食盐替代品。

  三、媒介如何对核危机造成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干预

  从日本福岛核泄漏引发的中国食盐抢购风潮可以看出,核危机容易引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而引发社会安全事件。核危机容易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于民而言,人们无法安心工作,常规经济生活因此打乱,造成巨大的国家经济损失;于政府而言,这必然增加政府的调控难度,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严重影响政府公信力,公民对政府信任的缺失就会导致社会秩序失常。因此,作为社会舆情的监测者与引导者,当核危机发生时,大众媒介必须迅速对公众心理进行科学的干预。根据拉斯韦尔的5w模式,当核危机发生时必须控制传播过程的几个环节,即“传播者”、“讯息”、“媒介”、“受传者”就能及时预防和阻止突发公共事件对公众造成负面影响。

  (一)科学运用媒介,迅速澄清真相,防止谣言大面积扩散

  从日本福岛核危机导致的中国食盐抢购风潮来看,新媒体在谣言传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qq、手机短信、微博、博客以及论坛都瞬间变成一对多的传播平台,以几何级的增长速度向外传播信息。由于新媒体的快速性、遍在性、互文性、变异性,从浙江温州等地肇始的食盐抢购迅速蔓延到中部、西部,发展为全国性公共突发事件。

  经由新媒体,食盐紧缺的谣言铺天盖地地传播,引发整个社会的全面恐慌。此时谣言传播主体已由个别转为多元化,包括利益相关者、好事者、媒体以及二次造谣者。此时必须控制传播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谣言大面积扩散。当食盐抢购风潮发生之后,各大网站如新浪网、搜狐网、网易、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光明网、新民网等纷纷发出消息,卫生部、商务部、发改委、中盐公司出来澄清,食盐紧缺和碘盐可以防辐射的消息纯属谣言。全国各家电视台也纷纷进行辟谣。

  针对这种谣言,商务部及时辟谣说,我国盐的产能达到8000多万吨,食盐一年销量只有800多万吨,目前全国食盐储备非常充足,与此同时,警方也申明造谣者可能追究刑事责任;国家发改委3月17日发出紧急通知,坚决打击造谣惑众哄抬食用盐价格等违法行为;卫生部也及时告知民众,通过食用碘盐并不能防辐射,且目前不必服用碘盐防辐射。至3月19日,食盐抢购风潮逐渐平息。

  (二)普及基本常识,提高公众判断力,消除信息不对称关系

  到核危机来临,公众遭受意外事件时会产生心理应激反应。这个时候心理平衡被打破,可能会出现三个情况,一个是认知障碍,对事情失去正确的判断,如认为世界末日就要到了,一切都完了,甚至失去理智。第二种是情感障碍,如紧张、焦虑、沮丧、抑郁,这个发生的情况比较多。第三种是行为错乱,比如说逃跑、抢购、自杀、伤人。这些群体性心理危机事件会引发社会动荡,比传染病本身的危害还要大。

  从这次重大危机事件中,应该帮助公众学习获得公众理性,学会自己判断而非盲目模仿,另外,政府要提供合理的信息和更加公开、顺畅、快捷的信息渠道。只要公众稍稍关心时事,就不难将食盐抢购风潮和去年以来一些食品炒作联系起来。绿豆被炒成了“豆你玩”、生姜被炒成了“姜你军”、大蒜被炒成了“蒜你狠”、食糖被炒成了“糖高宗”。虽然几经调控,价格仍无法回落到最初水平。这让很多人相信,食盐经过爆炒,价格肯定也会涨起来。

  其实,公众如果对这个基本常识了解的话,就更不会参与食盐抢购。根据政策常识,国家对食盐、粮食等关乎国计民生的生活必需品都会保有足够战略储备,以满足非常情况之需。盐在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由官方垄断经营,生产、流通、运输、仓储等关键环节,都受到国家严格控制,根本无法囤积、爆炒。受众能否及时准确充分地了解足够信息,直接影响到受众能否进行正确客观的分析、判断,形成正确的见解和意见。正是因为信息不对称,从众心理又把一些不相信吃盐能防辐射的人群,也推进了抢盐的队伍中。

  (三)找出谣言之源,增强信息披露制度,彻底消除谣言的危害

  随着事件的处理、政府的调控以及谣言重要性的减弱,谣言的传播频率会不断下降,谣言传播逐步进入衰退期,直到谣言完全消失。在这个阶段,谣言背后的隐秘不断地暴露出来,公众已经开始冷静面对谣言。建立灾难问题和公众生存发展有关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是非常必要。科学信息管理为信息发布提供权威、全面、及时的信息资料保障,有利于及时防止谣言传播。

  “谣盐”的流传是有预谋的。从3月15日开始,这则谣言通过手机短信传播开来:“bbc报道,日本政府已经确认严重核泄漏,所有亚洲国家应该立即采取必要措施……”这条短信被竞相转发,造谣言成几何级增长。尽管当晚bbc发表澄清声明,称从未发布日本核泄漏将影响亚洲邻国的消息,但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澄清的信息,继续将对核辐射的恐慌心理推到顶点,及至16日“海水受污染将导致盐荒,食用碘盐可防核辐射”的谣言一出,迅速引爆了全国食盐抢购风潮。

  其实,这场“盐慌”中最大的“赢家”并不人们猜测的盐商,而其实是一早大量买入盐业股的游资。有人在微博上断言:游资是推动此次“盐慌”的幕后推手。掌握巨大资本的人对重大事件演进的敏锐程度远远强于普通民众,很多时候他们可以利用信息的不对称、资本力量的强弱,直接导演出某种热点乃至恐慌,抬起一只只大涨的股票,诱惑普通投资者跟风接盘,“灾难投资者”乘机渔利。

  四、核危机引发食盐抢购风潮暴露出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核危机导致的食盐抢购风潮背后有着深层的诱因。这种突发公共事件容易给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规范带来破坏性结果,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媒介管理,澄清事实真相,提高受众判断力,消除信息不对称关系,消除谣言及其带来的民众恐慌。

  除谣务早,借助媒介传播来自政府的辟谣信息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中国目前移动电话用户数量已达8亿,覆盖中国绝大多数地区,如果政府部门建立手机短信应急辟谣系统,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辟谣短信对于稳定民心非常重要。在这方面,湖南新化县走在了前面,值得推广和学习。3月17日下午3点21分,新化县人民政府通过10086给手机用户发送辟谣短信,希望广大市民不要听信谣言,理性购买食盐。建议修正有关法规,强制各大移动信息服务提供商履行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当地震、核危机等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有责任免费为公众提供短信辟谣服务。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更新时间:
    日本文学史课程教学思路新探
    浅析日本动画《犬夜叉》中《西游记》的影响…
    延安水浒传:日本人眼中的中共领袖
    从筷子看日本文化
    日本动漫中的武士道精神
    中国诗人白居易与日本文学中的唯美、感伤风…
    浅议白居易对日本平安文学的影响
    差异化:地方台“日本大地震”的报道策略—…
    20世纪日本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比较视野
    从日本古典文学中的审美理念看中日文学
    从菅原道真看日本平安朝文学与唐文学
    近代中文词汇与日本的关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