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电视节目“跨界主持人”现象研究

  1980年以来,伴随主持人节目的出现与发展,我国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队伍迅速壮大,尤其是电视节目主持人,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职业之一,这其中,既有专职主持人,也不乏兼职主持人。

  一方面,主持人写书、出唱片、演戏、拍广告,走“明星化”路线;另一方面,在受众需求不断提高的收视环境下,电视求新求变的营销思路指向节目主持人的选择和使用上,演员、导演、模特、作家、文化名人等纷纷借势跨入电视节目主持的行列,从座上嘉宾成为操控节目进程的主持人,成为游走于各种大众流行文化之间的“跨界”人。

  如果说“兼职主持人”是从主持人从事的职业数量上进行称谓,那么,对“跨界主持人”的探析主要从跨文化类型的角度研究主持人的兼职现象。本文重点研究电视节目的兼职“跨界主持人”。在我国广播电视事业产业化经营与发展的背景下,电视台和电视运营机构灵活的用人机制和节目制播方式为这一类主持人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近年来,这一主持人群体渐成规模,并且社会影响较大,成为我国节目主持人诞生30年来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电视节目“跨界主持人”媒介角色的演进

  “跨界主持人”是伴随着我国广播电视节目的演进和主持人队伍的成长发展而演进的,综观我国电视节目的变化,从以下三个阶段可见“跨界主持人”媒介角色的演进过程。

  上世纪80年代,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的主力军。从1983年第一次春晚到1989年春晚,“跨界主持人”是当时这档中国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中的主力军。这一期间,在春晚历任21位主持人中,“跨界主持人”占据了近三分之二的数量。相声演员马季、姜昆、侯耀文,电影演员刘晓庆、孙道临、方舒等,还有哑剧演员王景瑜、配音演员李扬都是通过春晚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节目主持人。尤其在第一次春晚中,电影演员刘晓庆代表远在他乡的子女向父母拜年的临场发挥为晚会增添了浓浓的人情味,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传播魅力初显端倪。这一时期的“跨界主持人”在晚会类电视节目中,以发挥各自的专业特色为主,常常以表演角色组织串联节目,演员的职业特点突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持人。

  上世纪90年代,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中的配角。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电视事业飞速发展,专业主持人队伍不断成长壮大。专业院校毕业生、专门为电视节目挑选的职业主持人等依托一批具有创新意义的电视节目迅速占领了电视荧屏的主持权,以赵忠祥、杨澜、白岩松、敬一丹等为代表的央视专职主持人,以李湘为代表的卫视主持人成为家喻户晓的电视明星。从1990年到1999年,央视春晚主持人全部为专职电视主持人。这一时期,在其他综艺娱乐节目中,仍能看到“跨界主持人”的身影,如《童言无忌》的孙国庆,《城市之间》的林依轮等。虽然从数量到知名度,这一时期的“跨界主持人”都远远低于专职主持人,但随着真正意义的主持人节目的出现,“跨界主持人”的主持样态也摆脱了本行业的色彩,从表演状态进入到主持状态。

  在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化发展和各种形式的大众文化交融的社会语境下,电视文化在飞速发展中借鉴设计界和时尚界当前流行的“跨界、混搭”路线,使得“跨界”在电视节目主持人中也成为一种潮流。2000年至今,电视节目“跨界主持人”渐成气候。主要表现在:人数不断增加;来源更丰富,除演员外,模特、运动员、作家等也涉猎电视节目主持;涉及节目类型多样化,在综艺娱乐节目、社教服务节目、谈话节目和讲述类的新闻节目中都能看到“跨界主持人”的身影。这一时期,“跨界主持人”在节目中的重要作用得以发挥,独立担纲主持的节目增多,专业能力与节目的契合度更高,“跨界主持人”成为明星主持人、特色主持人。

  电视节目“跨界主持人”在主持传播中的积极作用

  近10年,我国电视节目在发展中求新求变,观众的收视品位不断提升,尤其是对主持人专业化、个性化的呼唤使“跨界主持人”走进观众视野。同时,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媒介的经营与管理发生变化。电视节目制作机构对主持人拥有了选择权,从节约和开发人力资源的角度,“跨界主持人”良好的社会知名度、丰富的行业积累、可用可不用的灵活性使他们成为“签约主持人”的首选。随着电视节目收视竞争日趋激烈,各省级卫视力求在全国收视中冲出重围,也纷纷起用“跨界主持人”,一时间,“跨界主持人”备受青睐。

  “跨界主持人”创新了电视节目的收视视角。当前,我国电视节目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创新节目成为电视台急需破解的瓶颈问题之一,而“跨界主持人”创新了电视节目的收视视角。从目前看,“跨界主持人”的视角主要体现为名人视角。电视机构采用嫁接方式推介新节目,依靠名人的公众影响力吸引受众的收视注意力,能够在较短时间更直接地实现受众和社会对节目的高度关注。“跨界主持人”以名人角度实现对电视节目内容的重新解读。如歌手朱哲琴在旅游卫视节目中进行的“民族音乐寻访之旅”则以歌者的角度诠释了原生态音乐旅程的特殊魅力和意义,实现了重构电视节目内容的目的。

  “跨界主持人”符合当今受众多元化的审美需求。近年,我国受众对主持人的专业能力和形象要求的标准日益多元化,从“千人一面,万人同声”到呼唤“个性化”主持人,观众对主持人的审美要求回归“人性化”。

  与“学院派”主持人不同的是,“跨界主持人”大多没有接受过主持艺术方面的专业学习和专门训练,他们的主持基本属于本色主持,语音面貌、外貌形象也未必完美,但恰恰是这种不专业让观众感到新鲜、真实、自然,乃至产生亲近感和贴近性。此外,受众更注重主持人传递信息内容的丰富性和延展性,“跨界主持人”因跨越多个大众文化类型而很容易在主持中将其他领域的信息、风格、特色带入电视主持的传播活动中,从而实现不同艺术领域、文化类型的融合,形成信息传播的“混搭”效果。另外,在当前流行的“主持人群”中,“跨界主持人”体现出了对专职主持人的互补作用,丰富了节目的收视元素;从电视媒介营销的角度而言,“跨界主持人”则丰富了“主持人群”的类型元素,从而更易吸引受众的关注和广告赞助商的投入。

  “跨界主持人”契合电视节目专业化的发展趋向。在文化、心理、法律、军事等访谈节目和旅游、美食、美容等服务节目中,专家常常比主持人更受关注,电视节目彻底成了嘉宾的主场,甚至出现观众感到主持人是多余人的情况。电视节目制作机构关注到这一现象,尝试邀请善于语言表达的专家进行外景主持或直接成为演播室的节目主持人。“跨界主持人”丰富的专业知识积累与节目的契合度更高,作为人际传播中的“意见领袖”,他们在媒介传播中更容易得到受众的信赖和支持。

  如在《蔡澜提菜篮》节目中,曾经开过餐厅的香港美食家、作家、电影制作人蔡澜先生便担纲了此节目的主持人,好吃和会吃的蔡澜先生走遍世界各地,品评谈笑间对美食文化的专业鉴赏力更容易让观众产生信赖感。而在新闻评书类节目中,部分电视台则选择了“跨界主持人”中的演员型主持人。此类节目借鉴了中国传统评书的艺术形式说新闻故事,是电视节目求新求变的产物,如“王刚讲故事”、“牛群冒号”等,演员型主持人的语言艺术魅力在主持中得以充分展现,为节目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感染力。而在重庆卫视《龙门阵》节目中,演员周浩东更是将自己的演技与节目巧妙结合,生动的情境化主持为故事的叙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也满足了节目对主持人的演技要求。此外,随着电视娱乐产业链条的形成,综艺娱乐节目还成为电视机构全方位打造“电视明星”的平台。如,通过湖南卫视“快乐男声”电视节目成名的俞灏明一边拍电视剧,一边做《天天向上》的节目主持人,在保持较高出镜率的同时也从多方面提升影响力和知名度,这种双向跨界成为电视选秀节目包装、推介电视选秀明星的营销手段。

  电视节目“跨界主持人”媒介角色的把握

  “跨界主持人”已经成为我国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关注的是,“跨界主持人”在主持电视节目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问题,其核心问题是媒介角色的把握。主持人集个人角色、媒介角色、社会角色等多种角色于一体,与电视节目专职主持人不同的是,“跨界主持人”常常是先在某一领域成为知名的公众人物,而后或同时成为电视节目主持人,他们的“媒介角色”因跨越职业领域产生了双重或多重职业角色的融合。解决多重职业角色间的冲突,形成矛盾统一,是电视节目“跨界主持人”成功跨界的关键。

  理性认知主持人角色,转换职业表现。“跨界主持人”对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认知大多处在感性阶段,主要表现为个体行为的不合理放大,语言随意、提问不当、表演过度等现象时有出现。“跨界主持人”需要理性认知主持人的媒介角色,合理转换职业角色。而无论什么职业的人,承担了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工作就要遵循大众媒介和受众对他的角色要求,承担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文化责任、社会责任和媒介责任”。

  王刚是“跨界主持人”的成功范例,在谈到对主持人媒介角色的理解时,他说,一个成功的主持人,最重要的是在节目中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自己把自己拔高,把观众当傻子。“在主持方面我自己有一个追求,就是把观众当人,把自己也当人,当成有血有肉有真实感情的人。我觉得敢于或善于表达自己感情的主持人,是好主持人。”从综艺类的春节联欢晚会到《东芝动物乐园》,再到《天下收藏》、《王刚讲故事》,王刚的主持不矫饰、不卖弄,真诚、自然、大气地展现本我,恰当地处理了演员与主持人两种职业角色的转换,更考虑到了主持人与受众的平等关系。

  “跨界主持人”专业角色、个人角色与媒介角色的关系。“跨界主持人”一般都是在某一领域取得成功的公众人物,如成功的演员、导演、学者、歌手、模特等,他们出色的专业能力是原领域的职业能力,这种能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完成某一类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媒介角色,但不能取代媒介角色。因为主持人在传播活动中的作用与原领域可能有交集,也可能完全不同。如,运动员要比一般人更了解体育界,在主持体育节目中对这一领域的了解能够使他更容易抓住重点,并从专业的角度传播信息;但运动员的专业角色是完成比赛,运动员跨界成为主持人则需要完成的是电视节目的传播活动,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职业角色。

  作为公众人物,“跨界主持人”的个人角色可能与媒介角色存在落差。“跨界主持人”作为成功者的公众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当他们主持电视节目完成媒介角色时常常需要还原生活中的本我,这时,他们是普通人和普通的节目主持人,而受众对他们的角色期待却并非如此,这种角色错位使跨界主持人主持水平的起点无形中被提高了。

  专业角色、个人角色应当契合并服从媒介角色。王刚说:“我好像一辈子都在追求两个性……一个是开拓性,还有一个是适应性。对于后者,以做节目为例,我有我自己的想法,但是我要先去适应编导对这个节目最初的构想,在意义上要下工夫,也许它并非是你的本意。”专业角色、个人角色与媒介角色的契合会提升“跨界主持人”的个性魅力,而当专业角色、个人角色与媒介角色发生矛盾时,前两者应当服从媒介角色的需求。

  电视节目“跨界主持人”集体亮相荧屏体现了当前我国电视办节目的开放态度,而节目要得到观众的认可和喜爱,名人的噱头作用是暂时的,节目内容才是真正的生产力。目前,广播电视部门并未将“跨界主持人”纳入管理范畴,“跨界主持人”成为跨越多个职业领域的自由人,对广播电视行业的规范知之甚少,新闻道德和职业操守总体水平参差不齐。作为目前我国主持人队伍中的特别成员,“跨界主持人”应当引起广播电视管理部门的关注和重视。而作为“跨界主持人”,只有了解和把握了电视媒体的传播规律、传播技巧、传播条例等,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跨界。

参考文献:

  1.应天常:《节目主持人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俞虹:《节目主持人通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版。

  3.高贵武:《解析主持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4.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刘自雄、闫玉刚:《大众文化通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版。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更新时间:
    浅谈电视新闻节目的新媒体传播
    浅谈新形势下电视节目编导综合素质
    如何提升主持人在直播节目中的语言艺术
    论浙江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论电视剧《独刺》的叙事特色
    电视专访节目《看见》中的大众传播功能
    新式电视新闻的传播方式
    广播法制节目主持人能力刍议
    从受众角度看台湾综艺节目特色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编辑的多样化
    浅谈电视新闻前期拍摄与后期编辑探索
    探析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能力培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