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现代社会新闻乱象分析

  新闻以把新信息传达给受众为己任,既担负着让受众了解事实真相的责任,又具有引导社会舆论的使命。它的存在,能够使人们快速了解社会的变化和周围发生的事件,打破人们因社会分工不同而形成的相对狭隘的圈子,把人们融入到整个社会潮流中。正是由于新闻的这种特性,才使得新闻备受人们的青睐和关注,成为人们了解世界和国家大政方针的窗口,从而确立新闻在世人心中的地位。然而,自从有新闻那天起,它便裹挟着虚假的音符扑向人类,误导人们的视听、摧毁新闻的本质。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大量虚假新闻不断出现,虚假新闻以虚构事实为手段,以最大限度吸引受众为噱头,以制造轰动效应、获得最大的利益为目的,严重扰乱了人们的视听,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新闻乱象。

  一

  现代社会生活中,之所以存在新闻的混乱现象,究其原因是由于虚假新闻的大量出现。“虚假新闻具体指未能真实反映事物本质的面貌,带有虚假成分的报道。凡虚假新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新闻报道者离开新闻赖以产生和依存的客观真实,任意凭着个人的主观愿望或依据他人的意志去报道新闻。”①虚假新闻的历史可谓由来已久,周麟之指出南宋时期的小报报道“往往以虚为实,以无为有”,彰显出虚假新闻的渊源。新时代背景下,虚假新闻表现为花样繁多的样式。

  第一,新闻人受经济利益的驱使,编造新闻。曾经轰动整个中国的“华南虎照事件”,表象是个别记者受利益驱使,虚构出野生华南虎存在的“新闻”,其实质则是当地对巨大的旅游经济的期望使然,是经济利益催生了假新闻。由此可见,经济利益的诱惑,成为虚假新闻产生的温床和土壤,以此为目的而编造的虚假新闻也成为新闻的乱象之一。

  第二,因为屈从于压力等因素,从业者隐瞒事实真相,编造新闻。此种假新闻以山西矿难后的“封口费”事件为代表。山西矿难后,从业者不是以对客观事实的报道引导舆论,而是领取煤矿发放的“封口费”,然后昧心地瞒报事故的程度,缩减矿难的死亡人数。此类新闻彰显某些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人性的丧失,为新闻事业平添了一道耻辱的烙印。

  第三,为着某种目的偷梁换柱、移花接木,虚构新闻。2010年,玉树地震,央视4月22日报道了《一只救了32条人命的搜救犬牺牲了》的新闻。经查证,玉树抗震抢险中并无搜救犬死亡,搜救犬的动人事迹发生于四川汶川地震中。显然,这是个别记者移花接木、偷梁换柱的结果。

  第四,因为政治的需要,新闻人对典型事迹任意拔高,虚构新闻。对此,人们从《一只救了32条人命的搜救犬牺牲了》的新闻可见一斑。

  第五,因为从业者责任心不强,以及对事实真相调查不实或道听途说而导致新闻失实。2010年7月27日环球网报道美韩军演时,中国空军数百架战机飞越青岛上空,后经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证实,这则新闻纯属子虚乌有,是未经任何核实、捕风捉影而予以报道的假新闻。

  第六,新闻从业人员由于专业素质较低,任意地对事实加以想象,添枝加叶,导致新闻报道失实,造成不良的影响。如对英雄人物的描写,一方面是英雄行为可歌可泣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则是作者对英雄的心理活动和感受的“合理想象”,它使原本感人至深的英雄业绩和行为,失去了人们的信任,使原本值得人们铭记的英雄形象,笼罩了淡淡的阴影。

  从以上分析,人们不难看出由于虚假新闻的“假”各有不同,导致了新闻乱象的复杂而多变。但不管何种新闻乱象,无不违背了新闻的精神本质——真实,背离了新闻从业人员需要永远坚守的真实原则,摧毁了新闻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公信力。它警醒人们在新闻事业艰辛的道路上,应坚守新闻的真实原则,恪尽职守,远离虚假新闻,消弭新闻的混乱现象。要做到这一点则需要人们追根溯源,认清虚假新闻产生的根本原因。只有从根本上铲除虚假新闻产生的土壤,才能杜绝新闻乱象的发生。基于此,人们有必要探究和梳理虚假新闻产生的各种因素,以便防微杜渐,净化新闻环境。

  二

  毋庸置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闻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具体表现为,除传统媒体之外,近几年还出现了诸如博客、手机短信等多种传媒方式,信息传播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然而,信息传播途径的拓宽,新闻发布门槛的降低,也为虚假新闻提供了可乘之机,一时间新闻造假层出不穷、屡禁不止,阻碍了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和进步。虚假新闻之所以如此泛滥,不仅有新闻发布者的主观原因,也有社会环境等客观原因。梳理产生虚假新闻的深层原因,对于从源头上杜绝虚假新闻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可谓是多种多样。第一,时代背景下的利欲“诱惑”是虚假新闻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新闻造假的原动力。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因素也大量地渗入到媒体运作机制中。一方面,媒体原有机制的打破,促使媒体以自负盈亏的方式步入市场,其经营机制逐步呈现商业化趋势,收视率、点击率、发行量等成为不同媒体生存的基础。为此,媒体使出浑身解数而最大限度地获取利益。另一方面,新闻人也逐步变得浮躁和拜金。他们忘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更多的是受利益驱使,为金钱而报道“新闻”。一时间充满铜臭的八卦新闻等充斥媒体,既污染了受众的视听,也拷问着新闻媒体和新闻人的职业道德与良心。众所周知,轰动一时的山西矿难“封口费”事件、“华南虎照事件”等诸如此类的新闻,媒体虽然暂时获得了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等利益,却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从根本上动摇了媒体生存的基础。

  第二,任意拔高、恶意炒作导致新闻失实。媒体对重大事件的报道,或多或少地具有政治因素,“事实要为政治服务”的逻辑思维多年来一直禁锢着重大新闻的报道,其间任意拔高的新闻报道不一而足。一些新闻从业人员,以“政治宣传”为借口,以吸引受众的眼球、增加媒体的影响为目的,或歌功颂德,或报喜不报忧,或报喜隐忧,有意地任意拔高,导致新闻失实。2010年4月22日央视播出的《一只救了32条人命的搜救犬牺牲了》的新闻就是如此。这条新闻意在揭示玉树地震后抗震救灾的感人事迹,提升玉树人民的抗震信心,但新闻中感人的搜救犬,经查证却不是出现在玉树地震中,而是在四川汶川地震中。显然,这也是为宣传而报道,任意拔高的新闻,它既危害媒体的公信力,也最终危害玉树受灾的人们。

  第三,新闻从业人员的不负责任和职业道德的缺失,是产生虚假新闻的诱因之一。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对经济利益追逐的手段可谓多种多样,一些职业道德缺失的新闻人在经济利益面前变得媚俗、浮躁和拜金,为着名和利而不负责任地制造虚假新闻。2010年6月1日,《北京晚报》刊登了“炒蒜高手掷千万买走百斤金条”的新闻,称一位因炒蒜而赚钱的客户为分散资金风险,刷卡1501万元购入56公斤金条,其后,《新京报》、《京华时报》等纷纷刊发相同报道。但事实真相经查证却是,中国黄金集团营销有限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为达到促销目的,编撰了该新闻的原稿,而一些记者不负责任,未加核实便以记者采访的形式予以报道,致使新闻失实,造成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第四,媒体为迎合受众的感受,片面追求轰动效应,导致媒体竞争无序,虚假新闻层出不穷。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大众传媒技术的发展,“抢”新闻成为媒体相互竞争的方式,只有首先“抢”到新闻,才能最大限度地为媒体获取利益。媒体为增加卖点,不计后果,一味地追求“独家”报道,致使第一时间报道的虚假新闻层出不穷。2010年7月7日,《甘肃日报》刊登了“西安市被确定为国家第五个直辖市”的新闻,后经查实,此报道既无政府的文件作为来源,也没有权威新闻机构的新闻作为依据,只不过是个别记者凭借一个专家的演讲主观臆断的结果。该记者为第一时间发布“独家新闻”,根本不去对新闻的可靠性、真实性加以核实,而仓促见报,造成了不良影响。无独有偶,《新疆日报》2010年7月20日所报道的喀什房价两个月就翻倍的“新闻”,更是个别记者不深入调查、道听途说的结果,严重扰乱了喀什的房地产市场。此类新闻以偏激的受众本位主义为出发点,以媒体和个人的利益为目的,造成媒体间无序的恶性竞争,同时也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

  第五,网络传播技术的运用,媒体监管机制的缺失,以及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使虚假新闻有机可乘。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网络技术得以在广大民众中广泛运用,手机短信、博客等,成为人们相互交流信息、表达观点、了解社会的平台,信息的发布呈现具有更大开放性的多元化特征。由此而传播的信息良莠不齐,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虚假新闻的泛滥。一方面,网络平台以传统媒体的小报文章为源头,不加核实地任意引用,导致背离事实的虚假新闻迅速传播;另一方面,多种网络平台不断转载的内容,被不负责任的新闻从业者和媒体关注、报道,形成了虚假新闻的恶性循环,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2010年12月6日,《中国新闻周刊》官方微博发布了金庸2010年12月6日19时07分于香港尖沙咀圣玛利亚医院去世的新闻,后经核实,金庸去世的消息纯属子虚乌有。同样,2010年7月22日四川新闻网、荆楚网等转载的“一女生世博排队被强奸怀孕”的新闻,经上海康桥派出所核实,是恶搞的虚假新闻。类似以上杜撰、恶搞的网络新闻被传统媒体关注、转载后,迅速传播,以讹传讹,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由此可见,网络传播和传统媒体的相互影响,导致虚假新闻呈爆炸式地向外扩散,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这些恶果的原因,一方面是媒体内部对新闻人的量化考核、淘汰制等措施,致使某些记者为完成任务或出于名利,再加上职业道德缺失,不惜拼稿、凑稿等,编造虚假新闻,而媒体却缺乏严格的监管机制,致使虚假新闻得以蒙混过关,见之于世;另一方面,网络平台本就是虚拟社区,信息发布门槛过低,导致人人都可以随意发布信息,尤其是受利益驱使,片面追求点击率、经济效益,对网上发布的信息监管不力,或根本不实行监管,才使得虚假新闻任意泛滥。加上我们国家对虚假新闻制裁的法律不够完善、打击不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虚假新闻能以极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鉴于此,在新闻界采取多种措施,扼制、杜绝虚假新闻势在必行。

  当前,要从根本上消弭新闻乱象,遏制虚假新闻的产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第一,完善新闻法规,加大对虚假新闻的打击力度,对于引导社会舆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我国经济体制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第二,对新闻从业人员,不但要进行专业素质的教育,更要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教育,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度,才能确保新闻的真实性。第三,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监管,提高网络媒体新闻发布的门槛,过滤虚假新闻,最大限度地控制虚假新闻的流出。第四,加强媒体自律和公共的舆论监督,净化新闻环境。新闻媒体在向人们传达信息、正确引导舆论的同时,既要自身严格要求,也要接受公众的监督,净化新闻环境,共同促使新闻报道走上正确的轨道。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中,经历不断变革的新闻媒体,面对种种困难和利益诱惑,它一方面在不断地完善、发展新闻事业,另一方面也因为社会的多元性,致使新闻业产生了种种乱象,导致新闻公信力的降低,阻碍了新闻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鉴于此,为更好地履行新闻的使命,消弭新闻乱象,杜绝虚假新闻是每一个新闻人、新闻媒体,甚至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注 释:

  ①陈力丹:《陈力丹自选集——新闻观念:从传统到现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更新时间:
    浅谈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中科学思维方法的缺失…
    作为一种现代性建制的中国现代文学
    在法意与自由之间:民国法律视野与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儿童视角问题分析
    现代文学研究中的集结号
    对中国现代文学传统进行性别意识反思的必要…
    叶兆言:现代文学确实没那么好
    我国现代文学中的自然精神取向
    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语境中的自然精神选择及…
    基于“活动”的留学生本科《中国现代文学》…
    现代文学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聚焦:当代优秀影视小说人物语言的社会文化…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