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类型电影”起源于美国好莱坞商业电影,通过对观众喜好及观影时心理需求的调查,制作出迎合观众口味的电影。在全球化背景下,新时期类型电影的发展呈现出一种融合趋势,多元化也必将成为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类型电影;融合;发展趋势;多元化
对于类型电影的定义,理论界有很多观点,被广泛使用的定义是:“类型电影是那些按照不同样式的规定、要求创作出来的影片。”[1]类型电影具有三个基本的元素特征:“1.公式化的情节;2.定型化的人物;3.图解式的视觉形象。”[2]它以观众的心理需求为基点,在一定时期内以某一类型为制作重点,具有观影热潮交替出现的特点,影片模式也具有很大的可重复性和复制性,因而得以大批量生产。
一、传统类型电影的发展状况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好莱坞电影已经拥有西部片、歌舞片、犯罪片及喜剧片等经典的类型电影。类型电影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特定环境下特定时期的产物。所以,我们在对任何一种类型电影进行分析前,都不能忽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们的社会心理。
(一)西部片。只要谈及类型电影,“西部片”就是不能回避的话题,它是最能体现好莱坞类型电影特点的类型影片。这类影片以美国西部为背景,以开发西部荒原为题材,故事情节充满传奇色彩,给处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内心充满烦躁、焦虑与不安的人们带来了心理上的慰藉,使人们暂时忘记了现实生活中的烦恼。最早的西部片是埃德温·鲍特导演的《火车大劫案》(1903),这部影片以当时“邮车被劫”这一社会新闻为拍摄题材,以真实的自然环境为背景,表现一群歹徒抢劫一列火车的经过。虽然时长仅有6分钟,却是西部类型电影的开山之作。
随后著名电影大师d·w·格里菲斯拍摄的《最后的水滴》(1911)、《埃德尔布什·左尔代之战》(1913)等影片,对人物、环境、情节这三大要素的处理成为后来西部片模仿的对象。西部类型电影中,道德与正义化身的牛仔、左轮手枪、在飞驰的火车顶上搏斗、陡峭的山谷、大片的沙漠、简陋的驿站等类型元素,已深深地印在观众的脑海中。
(二)歌舞片。与有声电影一起诞生的歌舞片是好莱坞创立的特有类型电影。著名导演吕克·贝松曾说过:“当我们意志消沉时,这些轻松的电影就像是治病解忧的阿司匹林,让我们再一次感觉良好。”[3]1929年米高梅公司制作的《百老汇旋律》是公认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舞片。在好莱坞,歌舞片成绩斐然。1951年米高梅公司出品的《雨中曲》被誉为美国的“国宝级”影片,是史上最精彩的歌舞片之一,男主角在雨中欢快舞蹈的片段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2001年,20世纪福克斯公司重拍了电影《红磨坊》,这部深刻反映19世纪末下层社会人民生活的电影获得了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剪辑”、“最佳化妆”、“最佳音效剪辑”等八项提名,最终获得了“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奖,这足以说明歌舞片在电影史上的地位。除此之外还有《歌剧魅影》、《芝加哥》等影片都是歌舞片的经典之作。
歌舞片大多具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华丽的舞台背景以及能歌善舞的大明星,同时,它也有鲜明的励志特点并有一个大团圆式的结局。尽管主人公各有坎坷的路程,但最终都通过努力实现了梦想。它们以美妙的音乐、曼妙的舞步和欢乐的气氛,给处在经济萧条时期的人们带来了心灵的慰藉。
(三)犯罪片。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在失业率猛增的同时犯罪率也不断上升。在此背景下,诞生了一类以大都市为背景,以社会问题、犯罪活动为主题而展开的犯罪类型电影。
犯罪片的情节发展,常以罪犯作案、警方侦破作为影片的发展线索或以一桩罪案的始末为讲述内容,大都表达了铲除邪恶或与社会的社会心理。“他们喜欢看到不法之徒在一个不公平的社会里哪怕是使用不法手段作出反抗,而这类人满足了社会大众反抗的愿望后又被消灭掉,不会威胁平民的安全。”[4]1931年拍摄的电影《小凯撒》是好莱坞第一部大型犯罪片,79分钟的影片讲述了一个身处黑道的小流氓与他的同伴的故事。影片向观众生动地反映了处在大萧条时期的美国政治、经济等状况。这一时期经典的犯罪片还有《人民公敌》(1931)、《疤脸大盗》(1932)等。
(四)喜剧片。早期的喜剧片大都属于默片,主要依靠演员丰富的肢体活动来表现,没有任何对白。如1931年拍摄的《城市之光》和1936年拍摄的《摩登时代》,让人们记住了那个头戴圆顶礼帽、手持手杖、足蹬大皮靴,走起路来左右摇摆像鸭子的流浪汉查尔斯·斯宾塞·卓别林。
二、新时期类型电影的发展状况
上世纪后半叶,在经济全球化这一社会背景下,类型电影的发展由简单类型逐步向复杂类型转换。例如,以“谍战”和“科技”为主题的《007》系列电影,每一部的商业盈利都很可观。新时期,多种元素相互融合的类型电影开始相继问世。
(一)魔幻电影。20世纪90年代,数字技术的发展为电影艺术带来了一场全新的革命。对数字技术渐入佳境的运用和居高不下的票房,使魔幻电影在电影世界中独树一帜。
随着《纳尼亚王国》、《龙骑士》、《指环王》等几部魔幻大片的问世,魔幻电影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新的电影浪潮。2001年拍摄的《指环王——护戒使者》、2002年的《指环王2——双塔奇兵》及2003年的《指环王3——国王归来》这三部电影共同组成的《指环王》三部曲堪称是魔幻电影的经典之作。根据现代魔幻小说《哈利·波特》改编的系列电影,以它们在票房上强劲的表现,使魔幻电影成了一类有别于恐怖电影和科幻电影的新的类型电影。
“魔幻电影一般是根据魔幻、志怪、神话故事为原型改编的……有着很强的善恶冲突。大部分电影以古代为历史背景……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根源,和当地的神话故事、传说等民间文学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魔幻片中的情节和人物可以在生活中发现他们的原型,他们是对现实一种夸张化的隐晦再现。……对于魔幻电影来说,除了主人公之外,影片中还活跃着一群并不属于人类的角色,这些角色以群体的力量构筑了影片中的另一奇观,那就是魔幻生物。”[5]他们生活的世界或者生活方式及其相貌,也构成了人们对影片的心理期待之一。
(二)寻宝探险电影
寻宝探险电影是一种充满神秘感和吸引力的类型电影。导演紧紧抓住人们的好奇心,拍摄了一系列这一主题的电影。上映后,稳定的票房收益和观众对该类影片的心理需求,使电影界开始批量生产类似的电影,并由此形成了寻宝探险的类型电影。1981年由乔治·卢卡斯编剧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的《夺宝奇兵1法柜奇兵》以寻宝探险为主题,一举获得奥斯卡最佳视效、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剪辑、最佳音响、特别成就奖及多项提名。在该片取得巨大成功后,乔治·卢卡斯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又相继合作拍摄了《夺宝奇兵2魔域奇兵》(1983)、《夺宝奇兵3圣战奇兵》(1989)、《夺宝奇兵4水晶头骨》(2008),这三部电影与第一部一起组成《夺宝奇兵》系列,可以说是寻宝探险类型电影的经典之作,跨越20多年依然绚烂夺目。
在这之后,斯蒂芬·索莫斯拍摄的《木乃伊》、《木乃伊归来》、《木乃伊3》,乔·德特杜巴执导的《国家宝藏》、《国家宝藏:夺宝秘笈》和好莱坞出品的《古墓丽影》、《古墓丽影2生命的摇篮》等众多的寻宝探险电影,故事结构大都具有重复性:一般都是由主角的身世或工作引出他们需要寻找的宝藏,在历经千辛万苦找到宝藏后却被另一群同样寻找宝藏的恶人所劫持,经过殊死搏斗,恶人受到惩罚,主人公对生命和人性有了新的感悟,宝藏也被放置在一个属于它应该存在的地方。这一类型电影在带领人们经历惊险刺激的同时,也满足了大众惩恶扬善或与社会阴暗进行反抗斗争的社会心理,是新时期类型电影的成功代表。
(三)黑色悬疑电影。黑色悬疑电影又被称为高智商电影,它注重表现人们在犯罪情况下的潜意识乃至无意识的内心世界。这类电影,大都不按客观现实时空顺序或事件发展过程,而是根据意识活动的逻辑、流程来安排情节的前后次序,使电影的内容与形式相互交融。
2010年7月16日上映的《盗梦空间》,自连续三周蝉联北美票房冠军。影片的主人公带领观众在梦境与现实之间穿梭,观众在视觉上和心理上感受着层层梦境环环相扣的好奇与新鲜,最终影片戛然而止于测试陀螺的旋转中,给观众留下一个梦境与现实的悬念,令观众在真真假假的虚幻之中,被影片深深吸引而不能自拔。
这类黑色悬疑电影总是在适当的时候设下悬念,然后在适当的时候解开,最后收尾于一个令人震撼的结局,让人在回想电影时豁然开朗。故事的情节叙述及镜头剪辑紧张刺激,节奏紧凑。虽然类型电影是流水线上的产物,但一部好的黑色悬疑电影所有的叙事和线索,最终都或指向、或迷惑、或服务于这个贯穿始终的悬念,在人们观影素质越来越高的时代可谓类型电影中的新锐。
(四)女性电影。这里所说的女性电影是有别于女性主义电影的,它指所有那些用女性的视野观察世界和展现女性更加积极独立一面的电影。也许女性电影不能称之为严格意义上的类型电影,在整个世界电影中也不占据主流地位,但是至今仍有不少佳作问世。
2006年上映的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由同名畅销小说拍摄而成,讲述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女孩子安德莉娅机缘巧合地进了一家顶级时装杂志社给他们的总编当助手期间发生的故事。该片全球票房累计已达到3亿多美元,被无数白领女性奉为经典。除此之外,2001年上映的《天使爱美丽》,把少女的悸动和憧憬化成一幕幕迷人的画卷。
这类女性电影将视角放在了一个新的高度,展示出女性拥有梦想、追求自由、事业有成的一面,她们不再是男人和家庭的附属品,而与男性共处在一个平等的位置。女性电影不仅让现代女性看到了自己的梦想以及渴望去实现的生活,也让人们更加了解和关注现代女性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是世界电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类型电影发展趋势探索
类型电影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与文化现象、价值体系密不可分。因此,类型电影的发展也必然与社会发展和社会某些特殊时期及处在这一时期的人们的心理需求密不可分。
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今天,随着社会文化的交融及科技的发展,类型电影发展也呈现出综合性特征,早期类型电影的边界已经慢慢消融,大部分新时期类型电影所使用的故事元素开始交织与合并,呈现出一种融合的态势。“这种现象的产生有着理论的必然性,模式化从来不是类型电影的精髓,类型电影之所以诱惑着观众一次次走进电影院,除了观众对固定模式和题材的偏爱使然,还因为类型片事实上满足了观众对‘破格’,即突破原有类型的新鲜感和审美欢愉的期待。”[6]
对于新时期类型电影的制作,我们不再仅仅停留于对某些单一模式的复制与模仿。那些由多种类型元素相互糅杂和融合的新类型模式,在给观众带来源源不断的视觉刺激和不一样的心理感受的同时,也为类型电影的发展开拓了新的世界,而多元化也必将是类型电影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高明.浅析现实主义电影与类型电影[j].大舞台,2011(4):169-170.
[2]邵牧君.西方电影史概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第31、33页.
[3]路璐.精神“午餐肉”:解析美国大萧条时期的热门电影类型[j].视听界,2009(2).
[4]潘天强.新编西方电影简明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63.
[5]陈坤、古宇薇.魔幻电影:新类型片的诞生——为魔幻电影正名[j].电影文学,2008(6):20.
[6]郑丹.整合与突破——从《我是传奇》的成功看类型片的未来趋势[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