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在阐释研究型大学和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内涵基础上,就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从5w模式角度,对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的信息传播各环节进行了探讨。
论文关键词:5w模式;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信息传播
1研究型大学及研究型大学图书馆
研究型大学是高等教育机构的重要组成.按照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的界定,研究型大学是指给研究以优先权.开展高层次研究教育.并以拥有可观的研究经费来体现其核心要素和竞争力的大学。从世界范围来看.研究型大学高居所有大学群体的金字塔塔尖,其主要特征表现为高水平的学科建设。高质量的人才培养。高层次的科学研究。高程度的学科综合。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和广泛的国际交流。
我国大学的发展大体经历4个阶段:一是建国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国家教育部直属高校”、“国家重点高校”等代表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水平:二是20世纪80年代,随着高校学位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是否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点的多少成为衡量一所高校科研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三是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国家“211工程”、“985工程”等的实施,“2l1工程”学校、“985工程”学校等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方向;四是受到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全球化思潮的影响.研究型大学的概念逐渐被国内接受.并迅速成为众多重点高校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成、为代表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
图书馆是高等大学的信息资源保障和发展支撑体系,图书馆的发展建设应该服从和服务于高等学校发展建设的总体战略目标。从我国高等大学的发展看,许多一流大学都将研究型大学建设作为自身的发展方向,图书馆的发展必须适应这一潮流的需要。正如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刘桂林在《21世纪中国大学图书馆发展之我见》中提出的:21世纪的图书馆应办成“研究型”图书馆。一方面要为教学科研服务,同时它应该具有支持高校高水平、多学科的科研及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能力。研究型大学图书馆。除了像一般的大学图书馆一样要为教学服务以外.更要有支持学校和社会进行高水平、多学科的科学研究以及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的,没有学科馆员的研究型信息咨询服务是难以做到的。
2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的必要性
研究型大学从事的是高质量和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因而需要大量信息支撑,教师获取信息,选择利用信息的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科研的发展。新的技术环境下.高校教师由于对文献信息的检索方式和途径的不够专业.要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全面、快捷的找到与自己研究领域相关的信息,绝非易事。据统计。我国图书馆界和各类情报所收藏的中文文献70%未被利用.外文文献90%以上长期未被利用。而学科研究人员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至少要花40%~60%的时间去获取信息。一方面是大量价值很高的文献信息未被开发;另一方面是科研需要的大量有价值的文献信息无法获得。解决这种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就要求作为高校文献信息中心的图书馆能有一批具有某一学科专业背景.能为专门领域的学科用户提供全方位多角度信息服务的专门人员。而建立学科馆员正是为了提供主动创新的信息服务.它也将成为研究型图书馆建设的必经之路。
3信息传播5w模式与图书馆学科馆员信息传播
1948年.美国传播学者哈罗德·拉斯维尔教授在其《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提出了其着名的“5w”传播模式(见图1),即谁(who)——说了什么(sayswhat)——通过什么渠道(bywhichchanne1)——对谁(towhom)——取得了什么效果(withwhatefects)。
以后传播学的研究,基本上就按这一模式分为传者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等五大领域.并且在每一个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图书馆学科馆员的信息服务无疑也是传播行为的一种.其信息传播模式既有一般模式的共性,又有自身的特殊性(见图2)。
4图书馆学科馆员信息传播环节分析
4.1信息传播者
在学科馆员的信息传播模式中.信息传播者是学科馆员。
学科馆员(subjectlibrarian)也称专业馆员(professionallibrarian),是指掌握一门或几门专业学科知识,并精通图书情报知识,由图书馆委派的,专门与某一院系或学科专业建立联系。相互沟通,主动地、有针对性地为用户提供高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协助、参与教学、科研工作.帮助用户实现目标任务的图书馆员。
学科馆员作为信息资源和学科专业用户之间的信息组织者和传播者,其娴熟的专业技能、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先进的服务理念直接影响着信息传播的质量。
学科馆员必须具备扎实的图书馆学、信息学方面的专业技能和深厚的对口学科知识底蕴.了解、熟悉对口学科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学术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学科用户进行学术上的交流和探讨,掌握他们的信息需求,深入地研究学科专业文献,进行专业信息的组织和开发,更有效地为学科读者提供专业服务。此外,学科馆员要能得心应手为学科用户提供高水平的信息服务.还要有较强的计算机网络应用知识,较高的外语水平和开展教学科研的能力。
学科馆员作为图书馆的形象代表与学科用户保持着经常的联系和交往.在表现出高水平的业务素质的同时.也应有先进的服务理念。在服务过程中服务理念包括工作态度、性格、气质、品格、言行举止等。学科馆员高雅大方的气质、亲切的服务态度、文明礼貌的用语、优美的体态语言、稳定的心理素质,都能给用户带来强烈的认同感和参与欲,有利于促成用户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使他感受到馆员对自己的尊重和关心.并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这种感受又随时转化成对馆员的尊重与信赖,而使他心甘情愿地接受馆员服务,服从馆员的要求,从而达到优质服务的目的。
4.2信息
在传播过程中.信息内容对传播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只有那些具有传播价值并且能够吸引人的内容,才能引起用户的注意,并为其所接受。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学科信息内容发展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对图书馆而言,可分为实体馆藏信息和虚拟馆藏信息.具体包括教科书.教学辅导书、工具书、学科专业期刊、学位论文、各种学科专业数据库、网上各种类型的学科信息等。不同的信息具有不同的特点.教科书、教学辅导书、工具书知识系统.具有权威性;学科专业期刊是学者相互交流传播学科信息的重要渠道,其内容新颖权威,多是研究学科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各种学科数据库信息量大,检索方便快捷,可读性强,传播速度快,有较高的权威性。网上各种类型的学科信息数量庞大,内容新颖,但质量参差不齐,其学术权威性需要鉴别。不同的用户需要不同的文献资源,学科馆员要把有价值的信息传播给用户,就要针对具体的用户需求来判断和选择信息内容。
4.3信息传播的媒介
学科馆员信息传播的渠道十分广泛,可以采用面对面传播.院系、学科专业人员会议、在线实时帮助、电话交流、电子邮件等。
在信息传播中,学科馆员应对本校的重点学科研究项目,以及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跟踪对口学科的重点读者.跟踪学术研究动态,对一些热门问题、代表论着、新观点等进行收集并分析研究,搞好定题全程服务工作.并以二次文献的形式将学科新动态和新观点及其潜在的内涵揭示给读者,为教学科研提供参考。要熟悉重点学科的图书和电子资源馆藏情况,包括图书、期刊工具书、数据库的使用情况及其使用方法,按学科进行电子资源的整合与链接。定期在网上发布新文献信息,负责搜集、鉴别、整理网络资源并在图书馆主页上按学科大类建立学科网络导航。还要对对口院系师生开展利用图书馆资源的讲座,协助他们进行相关课题的文献检索,通过培训揭示馆藏及时通报为适应新需求采用的新服务方式的手段,指导读者充分利用馆藏学科文献的最新信息,大力宣传馆藏资源。定期开展定题咨询服务和其他咨询服务.包括各类事实型与数据型的口头咨询服务。适时开展问卷调查或座谈会,征求对口专业、学科对图书馆资源建设(包括图书、期刊、光盘、电子资源等)服务内容的意见和要求及时向馆内的有关部门反映,负责督促落实。
4.4信息接受者
在学科馆员的学科信息传播模式中.信息接受者主要是大学教师,此外还有大学生和研究生等。不同类型的信息接受者信息需求的特点与类型以及从信息传播者需要得到的帮助都不一样(见表1)。作为学科馆员.需要认真研究不同信息接受者的特点,根据用户的动机和需求,采集、加工和传播具有鲜明个性的、具有吸引力的文献信息。
4.5信息传播效果
传播效果是传播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效果问题是整个传播活动的中心.贯穿于传播活动的全过程.满意的传播效果的获得需要传播者、受众的良性互动,需要相当质量的信息.需要畅通无阻的传播通道。学科馆员信息传播可产生学术效果和社会效果。通过学科馆员学科信息传播,大学教师提高了教学质量;大学生、研究生完成了课业、巩固了专业知识.提高了学术能力;大学科研人员完成了科研项目,发表了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或专着.取得科研成果。同时,科研人员利用学术专业知识,科研成果,服务社会实践,取得社会效益。
4.6信息反馈
信息传播的最后结果就是受众接受信息.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受众若不把取得效果的信息传递给传播者,传播者不知道自己传播最终有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这样的传播过程是不完整的。一个完整的传播模式必须建立一个反馈机制。信息反馈是信息传播后所产生的信息回流,反馈分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正反馈信息是告诉学科馆员应该继续传播.而负反馈则是要求学科馆员改变或纠正原有传播内容或传播方式,然后再进行传播,更有甚者是要求停止传播。学科馆员只有根据相应的信息,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持、改进或提高原有的信息传播内容或方式,才能取得预期理想的传播效果。
由于情绪工作需要持续的意志努力.必然伴随较多的身心能量付出,因而职工如果处于长时间、高强度的情绪工作状态中,且其身心能量得不到及时补充或修复,会导致情感冷漠、情感枯竭等心理病症的产生。通过带薪休假等措施,可以使员工因长期情绪工作而耗费的身心资源能够得到有效补充,降低或者消除情绪工作给员工带来的消极后果。他们将继续做出适当的情绪劳动,这不仅能对图书馆具有积极的影响,馆员自身也不会出现消极的工作和心理后果,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图书馆工作是一种服务性很强的工作,这决定了情绪工作在图书馆中的重要意义,也是我们探讨图书馆情绪工作的目的所在。关于情绪工作的研究问题还包括情绪工作的测量、机制、变量等许多研究内容,新的研究成果在不断出现。作为服务性行业,情绪工作研究的成果对图书馆工作具有借鉴意义,其研究进展值我们不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