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2007年至2009年间新闻联播对上市公司的报道为研究对象,收集了218个样本,采用市场调整法研究了其对公司股票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报道后3天内,产生了0.2367%的平均异常收益,形成了正的媒体报道效应,购买压力效应是产生此现象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新闻联播报道;股价;市场调整法
引言:近年来,行为金融快速发展,最早的着作是罗伯特的《非理性繁荣》,指出90年代美国的股市繁荣是非理性的,媒体对财经新闻的大量报道导致了公众对股市的关注度增加。之后,媒体报道对股市影响的研究不断增多,barber以发表在《华尔街日报》的分析师建议为样本,研究了其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的影响。huberman、fang的研究更是表明,即使新闻报道未提供真正的信息,其仍能提高公司信息的披露质量且影响股价。而schmitz研究了近三万条新闻报道对股价的影响。2010年,meschke以6937个ceo在cnbc的采访为样本,分析了该采访对股价和交易量的影响。国外研究表明,媒体报道与股价存在正相关关系,媒体报道吸引了投资者的注意力,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念,从而影响了资产的价格。
而国内的相关研究很少,仅有王征、张峥、刘力,王振山、姚秋以媒体发布的股评信息、分析师荐股信息为样本分析了其对投资者交易行为的影响。因此,本文创新性地以新闻联播报道为样本研究其对股价的影响,为媒体报道对中国股市影响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证证据。
新闻联播是国内收视率、关注度最高的综合新闻节目,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调查显示,大多数股民认为新闻联播是最好的炒股信息来源,也是机构投资者分析政策面的重要参考。新闻联播对上市公司的报道往往伴随着股价的急速上升,因而以新闻联播报道为研究对象极具代表性。基于此,本研究认为,新闻联播的报道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引起了投资者的注意力,使投资者倾向于购买引其注意的股票,从而引起股票市场上投资者的异常交易行为,进而产生超额收益。因此,下文将以新闻联播报道对股价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数据与方法:
1、研究数据
本文以2007年至2009年的新闻联播报道为研究对象,共收集了218个样本。新闻联播报道数据,整理自;个股以及沪、深市场的日回报率数据,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
2、研究方法
本研究拟采用市场调整法来计算新闻联播报道对股价的影响,分别以考虑现金红利分配的沪市、深市日回报率为市场收益的标准。
据市场调整法可知,第i支股票在第t日的异常收益率arit为:
arit=r-rmt
rit是第i支股票在第t日考虑现金红利再投资的日回报率;rmt是第t日考虑现金红利再投资的日市场回报率。
在(t1,t2)事件窗口内第i支股票的累积异常收益率cari(t1t)为:
实证结果及分析
本文采用市场调整法计算了各事件窗口的累积异常收益率,为保证结果的稳健性,在研究时采用wilcoxon配对符号秩检验,具体结果见表1。
表1.各事件窗口累积异常收益率
注:*,**,***分别表示累积异常收益在1%,5%,10%的水平下显着不为0。
从表1可以看出,在day[0]新闻联播报道的效应为负,新闻联播报道对股票产生的平均异常收益率为0.6979%,中位数为-0.1605%且不显着。car[0,3]的平均值为0.2367%,中位数为0.205%且在1%的水平下显着,这说明在新闻联播对上市公司报道后3天,会对股价产生正效应,使该股票产生0.2367%的平均异常收益。
作者认为,产生该种影响的原因主要来自投资者的购买压力,新闻联播的权威性及其对上市公司的正面报道,无疑是一个持续利好的大消息,使投资者产生买入该股票的压力,导致短暂的价格上升,产生超额收益。
结束语:本文以2007年至2009年间新闻联播218次对上市公司的报道为研究对象,以其对股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事件日未产生显着的正效应,但在事件后3日内,产生了显着的正效应,形成了暂短的价格上升。这说明,新闻联播报道对股价的影响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产生这种效应主要在于投资者的购买压力。
参考文献:
[1]barber,loeffler.the “dartboard” column:second-hand information and price pressure[j].journal of financ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1993
schmitz.market and individual investors reactions to corporate news in the media[r].ssrn working paper,2007.
meschke,kim.ceo interviews on cnbc[r].working paper,2010.
王振山,姚秋.分析师关注度与股票收益率——基于中国a股市场数据的经验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