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关键词:“九一八”;鲁迅;文学; 政治 批判;文化批判
论文摘要:“九一八”事变后至“七七”事变前,抗日文学虽然尚未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完全主导地位,但已成为新文学的劲旅。鲁迅仍是这支劲旅的主帅。他不仅用文学推动抗日斗争,并且同时猛烈抨击国民党政权的不抵抗政策。尤为突出的是,鲁迅在民族矛盾空前激化之际,一以贯之地进行民族的政治批判和文化批判。因为当政者和国民劣根性在民族矛盾空前尖锐时刻的种种表现,使鲁迅感到民族战争取得胜利分外艰难;更使他觉得倘若没有民族精神的彻底振兴,即便取得民族战争的胜利,民族也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 现代 民族。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
二
鲁迅在《热风·随感录六十一不满》中写道:“多有只知责人不知反省的人的种族,祸哉祸哉!”。一个先进的民族能够不断地进步,就在于他总是不满,常是反省;而落后民族要改变自己的落后状况,要迈出的第一步则是深刻反省,自我批判。这是鲁迅的一贯思想。他对
在《“日本研究”之外》一文中,鲁迅主张在民族战争之际不仅要研究日本,也要研究别国,“尤其是应该研究自己:我们的 政治 怎样, 经济 怎样,文化怎样,社会怎样”。。鲁迅在此期间对国民劣根性的批评,就是这种研究的一个方面,一种表现。
鲁迅将他的批判矛头首先指向了战争之际的精神麻木现象。在《“抄靶子”》一文中鲁迅不独批判了某些“同胞”对帝国主义的效忠,而且批评了国民性中缺乏民族认同感、喜欢内斗甚至狠琐、下作等不良方面。其实上述种种均是精神麻木的表现。“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