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关键词:鲁迅 夫权 女性角色 文化批判
论文摘要:在
五四时期,对旧道德、旧传统进行了猛烈的批判、讨伐,妇女问题在这次思想大震荡中占据了突出位置,对妇女的讨论出现了空前的高涨。鲁迅小说里、杂文里曾经多次表现妇女的生活,描写妇女的遭遇,控诉妇女的命运,《祝福》、《伤逝》、《离婚》便是其反映妇女问题的力作。
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对自己的小说有过一段说明,他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者的主意。”显然,对病态文化的批判,以及对在病态文化濡染下女性主体意识的丧失和女性生存惨相的展示,始终贯穿在其女性主义文学作品中,以此揭示社会变革的必要性。
因为如此,始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而“觉醒”了的子君,也只能在达此目标后而止步,从而使她虽冲破旧的束缚,却走向了另一种依附。她和许多犯了时代病的“五四”青年一样,并未将反封建、反传统的理性觉悟内化到心理深层中去,真正成为价值规范,传统的女子治内的思想和“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依附意识还影响着她。所以她心满意足地承担了家务劳动,并为此“倾住着全力”,把所有的生活希望都寄托在涓生身上,把涓生的怀抱视为生命的港口,在小家庭的金丝笼里“麻痹了翅膀,忘却了飞翔”。这种“捶着一个人的衣角”生活的依附性无疑给她的命运播下了悲剧的种子,所以当涓生面临失业时,她变得异常的怯弱和消沉,最终还是在生活的压力下,重回父亲家里而孤独的死去。
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中说过:娜拉走后,“或者也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鲁迅在《伤逝》中正是怀着无限爱护和惋惜的心情,以涓生的悔恨和悲哀,反映了父权文化下男女不平等社会中“觉醒”女性无路可走的悲剧命运,更批判了父权文化影响下女性的思想中因袭的传统重负、封建奴性和弱者意识,以此揭示出时代转型期女性悲剧生成的 历史 、文化、道德伦理和自身原因,以及女性解放的举步维艰。
四
鲁迅谈到《离婚》时说:“这里的爱姑,本来也富有反抗性,是能够都记下的,可是和《伤逝》里的子君那样,还没有长大,就被黑暗势力压坏了。”;’〕如果说子君的悲剧是在揭示父权文化濡染下女性觉醒后无路可走复归依附的话,那么《离婚》所揭示的就是女性为了自身的地位和尊严而向父权斗争的失败。
男权社会里,婚姻历来便是男权至上。男子拥有选择、占有直至抛弃的权利,女性从属于男人、受制于男人,男人掌握着“休妻”的权利,而女性又无独立的 经济 地位,只能任男人摆布而忍辱负重地以男人的意志为中心活着,倘若男人有了新欢,一纸休书便能将旧人扫地出门,所以自古以来,我们多听到弃妇们悲悲切切的哀婉之声,多看到女性生存的沉重与惨痛。
同是 农村 妇女,爱姑的性格不同于祥林嫂。她泼辣能干,具有反抗性。她要求妇女有独立人格,与丈夫平起平坐,她不能忍受妻子的地位被剥夺,反对丈夫纳妾或与人饼居。丈夫与小寡妇私通,她就骂丈夫是“小畜生”;公爹偏袒丈夫,她就斥之为“老畜生”;并且表示“我一定要给他们颜色看,就是打官司也不要紧,县里不行还有府里呢。”她把夫家闹得鸡犬不宁;地主慰老爷出面调停,她也拒绝接受;连七大人也不放在眼里。她的反抗的确给人耳目一新、酣畅淋漓之感,使我们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