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孙犁 忆旧散文 特色
论文摘要:孙犁的忆旧散文既是回忆亲人、战友,也是对自己过往岁月的审视和自己心灵的抒写.通过对情感的深层次把握,用平缓的语调,简约的文字,使朴索中组深情,淡远中见浓重,具有时代的广泛性和情感的普遍性.
忆旧散文,是新时期以来巴金、孙犁等老作家散文创作的发韧之作.经历了十年浩劫之后,他们积郁心中的感情喷吐首先表现为忆旧,怀念故去的亲人、朋友,追忆自己的经历.其中,涌现出许多感人至深的作品.如丁玲的《牛拥小品》,杨蜂的《千校六记》,巴金的《怀念肖珊》、《小狗包弟》,孙犁的《亡人逸事》等,各见特色.这些作品共同的特点是情至深处,以感情的真挚令人感佩.
孙犁的忆旧散文,一方面是回忆自己的经历,另一方面是回忆故去的亲人、战友。这里就他怀念亡妻、亡友的散文进行剖析,以见其朴素中范深情,淡远中见浓重的特色.
《亡人逸事》是孙犁忆悼妻子的散文.这篇散文,没有巴金《怀念肖珊》那样强烈的感情倾诉,没有朱自清(给亡妇》那样的絮絮绵绵,也不象章含之回忆丈夫乔冠华的散文那样任感情奔泻.他写得很有节制,文辞朴素简约,色彩淡远,如他在散文结尾所写,是选择了一些不太使人感伤的片断.
“逸事”是从“天作之合”的婚姻写起的.如妻所言“假如不是下雨,我就到不了你家里来里”作者记叙了绕有情趣的一幕.因为那天下雨,她(妻子)父亲在临街的梢门洞里闲坐,从东面来了两个说媒为业的妇女,被雨淋湿了衣服,他父亲认识其中的一个,就让她们到梢门下避进雨再走。于是,这雨天就成了作者与妻婚姻的缘起,习以为常的祠房喜批横联“天作之合”就有了特殊的范含.
接着,作者写了妻如何从一个娇惯的女儿变成吃苦耐劳的妻子与母亲,早起下田,纺线织布,抚养孩子,备受辛劳.如前所记“天作之合’一样,感情隐含其中而不形诸于外,只一句“她从来没有对我叫过苦”,语言平平,却道出了这位茹苦含辛,任劳任怨的普通劳动妇女的情操和品性.
老妻故去,作者“老年独处.四壁生寒,却几乎每晚梦见她.想摆脱也做不到。”读(亡人逸事》中的这些文字,可以感觉作者对亡妻忆念之情的深挚浓重,但是,夫妻四十年风雨年华,作者只择取了几个琐细的片断忆悼亡妻,每个片断均不李铺张,用平缓的语调,简约的文字,几笔点染,即勾勒出了妻子的形貌影姿.也见着了孙犁自己的心迹。
这种朴素淡远的特点还见于其它几篇怀念亡友的散文,如《选的怀念》、《伙伴的回忆》、《悼画家马达》、《谈赵树理》、《悼李季同志》。
这几个篇子中,除《悼画家马达》内容较为详细之外,其余各篇,都非常简约,如孙犁所说:“我所写的,只是战友留给我的简单印象.我用自己诚实的感情和想法纪念他们.”
孙犁时至晚年。经历了人生的几度风雨,心灵的顺沛动荡之后.往事如潮,水落石出.他不在意为这些人树碑立传,而在意宜泄自己内心对这些人的怀念。他拣亡友镌刻在自己心版七的儿个年象来描述,简笔点化,不经意间写出了这些人的品格特质。
在《悼李季同志》中,作者择取了与李季交往的两件事来写李季同志的为人品格.写得至为感人。一次是集体出国:有一天,忽然通知:一律西服,我却不会结领带,早早起来,面汁镜子。正在为难之际、李季同志忽然推门进来,衣冠绝楚,笑着说:“怎么样,我就知道你弄不好这个。”然后熟练地代我结好了,鱿象在战争时代,替一个新兵打好被包一样。还有一件最让作者感念的是李季深深知道自己的缺点和弱点,作者写道:我一向不怕别人不知道我的长处,因为这是无足轻重的.我最担心的是别人不知道我的短处.因为这就谈不上真正的了解。在国外,有时不外出参观。他会把旅馆的房门一关,向同伴们提议:请孙罕唱一段京戏.在这个代表团里.好象我是唯一能唱京戏的人.每逢有人要我唱京戏,我就兴奋起来,也随之而激动起来,李季又说:“不要激动,你把脸对着窗外.”他如此郑重其事,真是欣赏我的唱腔吗?人要有自知之明,直到现在我也不敢这钱相信。他不过是看着我,终日一言不发,落落寡合,找机会叫我高兴一下,大家也跟着欢笑一场而已。
作者直陈关于李季同志与我交往的几件小事.文字素朴。李季真诚地关心他人,替解人意,细微体察他人心境的品行,自有感人的力量在里面.《伙伴的回忆》中的两篇,《忆郭小川》写郭小川留给作者的印象提“一见如故,平易坦率,热情细心,工作负责,生活整伤.他从不在自己领导下的刊物上发表诗作,以至报社的很多人都不把他当诗人看待,甚至不知道他能写诗.《忆侯金镜》,作者对侯金镜的印象是“严肃老成”,“他是研究文艺理论的·但没有当时一些青年理论家常有的那种飞扬专舒的作风,也不好突出显示自己.”
以上记叙亡友的文章,落笔虽简单,印象却真切,着墨细微,却传斗出了人的品质风貌.孙犁是严谨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强调作文以质取胜。他在忆念亲朋故友的一系列散文中,都以真诚的态度记叙他们的人生进遇,描写他们的悲欢离合,抒发自己对他们的真情实感,既写他们的优点,也提到他们的弱点.如《忆郭小川》一文,有这样一段“很多年没有见到小川,大家自顾不暇后来,我听说小川发表了文章,不久又听说受了‘四人帮’的批评。我当时正怪他,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急于发表文章.”联想到孙犁在(文字生涯》一文中写过的“老实讲,在这一时期,我不仅没有和那些帮派文人一较短长的想法,甚至耻于和他们共同使用那些铅字,在同一个版面上出现”。
可见作者对郭小川的批评之意,这样的文字在忆悼文章里是不多见的,不过孙犁这种直率,不是咄咄通人,而是让人体会到一腔温热的挚友情谊.孙犁忆旧散文的朴素淡远,是扎根于真诚自然的土壤之中,正如,他认为的“对于散文而言.真诚与朴实,犹如水土之于花木。”
他在评论贾平凹的散文时写过这样的话“能以低音淡色引人人胜”,这自然是一种高超的艺术境界.”这也可看作是孙犁追求散文朴素淡远的一种境界。
《亡人逸事》通篇弥漫着一种生死两茫茫的意绪,作者对亡妻的几件往事的回忆之后,本该是抒情的高潮之处,可作者将十分情绪压低几分表现出来,避免了直接抒情,择取了一件小事作结,即作者在北平当小职员时,曾经买过两丈花布,直接寄至妻子娘家,妻临终之前,向作者提起这件事,下面是一段对话;
“你那时为什么把布寄到我家去啊!”
我说:“为的是叫你做衣服方便呀”!
她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
置于弥留之际这样的氛围之中,细细品味这段平常的夫妻对话便有了感人至深的份量.夫妻四十年,妻子至死感念的是这样一件小事.于妻子,说明她珍视丈夫给予她的爱,哪怕是一点一滴。于丈夫,隐含了多少说不出的愧疚,让妻子为这样一件小事念念不忘,作者在文中扣心自问:“在夫妻情分上我做得很差,正因为如此,她对我们之间的恩爱,记忆很深”。
《亡人逸事》,作者用这样的方式作结,情感看似淡远却浓重呵!孙犁忆泊散文的朴素淡远,深情充盈蕴含其中。这种感情之深,之浓在于作者对于情感的深层次把握.写散文,首要的是有真情实感,但仅有真情实感,并不能解决散文创作的全部问题。真感情,也还面临着情感体验层次的深浅,质量的高低。要使这种真情具有审美价值上的深刻性和准确性,还在于作者对于情感的深层次地把握。孙犁把自己与被写对象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在散文中回忆亲人、战友,也是对自己过往岁月的审视,对自己心灵的抒写,这种审视和抒写真诚自然,无伪无饰。他多次发出心灵的感慨,感慨与他们一起经过的那样的岁月,在那样的岁月里他们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的情感。因为有了深刻的生命体验,他把握住了情感漫游的实质,使情感具有深层次和价值。所以,孙犁的忆旧散文与巴金、朱自清、章含之忆念亲人的散文异曲同工,同样会使读者受到深层的情感的撼动,分明地感觉出其间情感的深挚与浓重。
孙犁的忆旧散文引起读者深刻的共鸣的原因还在于作者虽然只写了几位自己熟悉的人,抒发了对亡妻、亡友的情感,但却具有时代的广泛性和情感的普遍性。他写亡妻,笔下的妻子是一代含辛茹苦勤劳善良的中国妇女的缩影;他写亡友,选择的都是“纯朴和诚实的人”。这是为人民大众所敬重的人,是符合人们心目中真善美评判标准的人.他写出亡妻、亡友的为人品性,也抒写了特定时代高尚、正直的人的情操胸怀。所以,随着作者文章的情感起伏,读者也会击节吟哦.
《远的回忆》结尾写得荡气回肠。“现在不知道他魂飞何处,或在丛莽,或在云天,或徘徊冥途,或审视谛听,不会很快随风流散,无处召唤吧.历史和事实都会证明:这是一个美好的、真诚的、善良的灵魂。他无负于国家民族,也无负于人民大众.”这样的文字,在全篇低回平静的叙述中,奇峰凸起,情绪陡然昂扬激愤。细细回味,又无突兀之感,是前文铺垫,水到渠成之作,自然导引读者情感同步发展至高潮。
《忆侯金镜》这样作结:“我断定,金镜童年,就是在纯洁的心灵中点燃的追求真理的火炬,即使不断遇到横加的风雨,也不会微弱,更不会熄灭的。”语调铿锵,自有撞击读者心扉的力量。孙犁认为,散文属“老年的文体”.他从1956年后,身历了“十年大病”、“十年动乱”、步人老年。新时期开始后,他的系列忆旧散文,使他继四、五十年代的小说的辉煌之后,又进人了散文的盛年。
他的忆旧散文.摆脱了沉溺于琐碎追忆的“小家子气”,摆脱了陈旧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睹物思人的模式,不追求纤细飘逸,一丝小感触,便敷衍成文,显得“甜而无力,媚而无骨”.他的忆旧散文,是对过往人生的自我反思,是现实心态观照下的忆旧,于朴素淡远中可见作者人生参悟的深透精辟,情感之蕴藉深厚,意味堪称隽永.孙犁的怀念亡妻、亡友的散文,实则是新时期忆旧散文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