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文学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浅谈架设阅读桥梁,走向创新写作
论文关键词: 阅读 创新写作 作文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 本文指出,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架设好阅读的桥梁,充分利用课内阅读把握写作技巧,利用课外阅读构建大语文教学观;在阅读中要敢于树立批判性阅读理念,善于激发想象、启发灵感,提倡阅读自主,勇于在作品中抒写真我等手段,从而更好地走向创新写作。 
   
  古人云:“时移而事易,事易而备变。”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文学发展的必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写作能力显得尤为必要[1]。新课标认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要求“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展开想象和联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要写自己的“独特感受”,无一不是创新精神的体现。 
  创新写作的实现要从阅读开始。叶圣陶先生曾经说:“教材无非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阅读过程是一个信息的获取过程,而写作过程则是一个信息的输出过程。语文教师要强化阅读教学,使阅读和写作形成良性循环,并进一步修饰和改进,以趋向完美。语文教师要善于通过阅读教学,教会学生把范文中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直接或间接迁移到作文中去,从阅读走向写作,构建“读写互动,定向创新”的作文教学模式。 
   
  一、立足课内阅读,把握技巧,在读书中学写作文 
   
  有效地利用现有教材,让学生在对文本的精读细品中学习写作技巧。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教师要在对课内例子的深入剖析中渗透写法分析,让学生学会构思立意、谋篇布局、开头结尾、遣词造句等写作技巧。 
  茹志娟的《百合花》,茅盾曾给予很高的评价:“这是我最近(指1958年)读过的几十个短篇中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原因就在于它的取材以小见大,表现深刻的主题思想;在情节上以“我”为视点,借助“我”的心理活动变化:“生气→兴趣→着恼→亲热→爱上→后悔→心跳→强忍泪水→想推开沉重”来娓娓动听地叙述故事,栩栩如生地描绘人物;在表达方式上恰到好处地运用顺叙、倒叙、插叙等多种方式,使结构严谨,又富于节奏感;在刻画人物方面,随着情节的发展,透过细节逐步展现人物个性特征,如小通讯员的心灵美好、品质纯朴高尚,新媳妇的娴静、纯洁、善良、高尚,使得整篇文章景物美与人物美相得益彰,和谐统一。在这篇课文中,可以说写作技法运用得淋漓尽致,对学生记叙类文章写作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又如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对指导学生基础的议论文写作有很好的帮助。文章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道理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开篇1、2段是引论,以排比句式列举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的事例,有力论证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第3段是本论,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第4段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也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本课的教学,在反复诵读和掌握文言文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对议论文文体的把握,激发学生思考,启发学生调动自己的思维,运用自己的材料写作,达到“定向创新”的目的。 
   
  二、放眼课外,构建大语文教学观,培养写作中的创新精神 
   
  从阅读量上来说,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自主的阅读才是至关重要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架起阅读和写作的桥梁,就要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强化积累,写作才能厚积而薄发。《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内容有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长篇文学名著、当代文学作品,以及科普、科幻图书等。为此,语文教师要以人为本,将课堂扩展到社会与家庭,将知识延伸到名著与网络。生活即语文,生活处处有语文。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需要师生共同合作,共同开发课程资源。我们要超越传统课堂的理念,树立大课堂教学观,把阅读与写作放到家庭、社会、自然这个大课堂中,让学生在自主的时空中去学习知识、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外阅读的展开,要措施到位。首先,有指导,包括常规指导和专题指导。常规指导,如中学生适合读哪些书,在什么时间读,是精读还是泛读等。专题指导,包括明确阅读目标、推荐阅读书目、布置阅读要求。其次,有笔记[2]。美国著名教师柯维斯在演讲中说:“写作及教学的雕刻过程都需要从手边的资料讯息中显露出来。”有了这些讯息,学生便在不自觉中走近写作了。再次,要检查。课外阅读笔记半月一查,常抓不懈,并将检查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促进和完善学生的课外阅读。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有交流成果。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和写作竞赛,有条件的可进行刊物的创办活动。这样,学生的阅读成果有展现的机会,会极大地促进其创新写作能力。 
  三、树立批判性阅读理念,注重学生多向性思维的培养 
   
  “学贵知疑”,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对此推崇备至,在他看来:“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进步,才会发展。”语文教师在读写的互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不要“迷信”权威,不要迷信课本,鼓励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敢于质疑,敢于评判前人和权威的得失,使学生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他人的感受作对比,让它们在学生的头脑里激烈碰撞,然后把它“外化”,如此作文自然就有了新意,有了创造性,从而达到思维的多向性、广阔性,使学生从中得到多角度、多向性的写作材料的积累。 
  树立批判性阅读理念,教师要引导学生会提出批判性问题。如:读《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有人反问,愚公真是太“愚”了,移山既劳动繁重,又破坏生态环境,不如开挖隧道或移民搬家。读《范进中举》,有人就把科举制度与现代考试制度进行比较,感知新旧社会的本质区别。结合文中的这些新的观点,鼓励学生有意识进行逆向思维的写作训练。如:《愚公移山》——《移山不如搬家》;《班门弄斧》——《弄斧必到班门》(挑战权威);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暗地里接受污泥的贿赂,阳光下炫耀自己的清白。这就是所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只有这样,才会赋予作品新的意义,新的生命。 

  事实证明,从批判性阅读到大量思维转换的写作练习,刺激了学生多向性思维,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作文环境。 
   
  四、激发想象,启发灵感,打开写作新思路 
   
  想象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想象,能启发学生的灵感,打开学生写作的新思路。 
  在阅读中,教师要善于设置情境,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力。散文《春》语言活泼生动,画面优美,我在播放课文录音,分析理解后,让学生凭爱好选择其中一个场景通过自己的想象力把画面再现出来。又如,教师可选用与优美的散文内容相应的音乐,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再现画面,甚至可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理解,再现音乐表述的内涵。这样,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可在过程中启发灵感,逐渐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力。 
  在阅读中,还可借助人物的语言、内心活动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如《石壕吏》一文中,主体部分是老妇的“致词”,教师可以趁机提出:来捉人的官吏说了什么话,怎样显示出他们的横暴无礼来?学生可以根据老妇说话内容的变换,想象出官吏的言行来,有助于分析人物性格,突出文章主旨。在《钦差大臣》中,我们看到了在“假钦差”面前阿谀奉承、得不偿失的众生相,当文章写到真钦差到来时,戏剧在众人呆若木鸡的造型中拉下帷幕,这时就可调动学生展开充分想象,把此刻各人物的内心活动再现出来,从而进一步理解主题。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写作的重要契机。 
   
  五、提倡阅读自主,读出共性中的“个性”,勇于抒写真我 
   
  创新的起点是独立与自主。阅读“自主”意识实质上指阅读主体独立领受和驾驭文本的主人意识。正如鲁迅所说:“自已思索,自已做主”。现代中学生,他们渴望运用自已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来审视文学作品,从而表现自已的评价与思索。顺应这一心理和现实,鼓励阅读主体的个性张扬,阅读就会出“新”,作为教师应带着学生走向作品,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理解力去研读课文,用自身体验和感情去解读作品。 
  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两次写到父亲“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的蹒跚的背影,教师要引发学生启动已有的知识结构来领会其平凡之中的深长意味。这样,讨论中就会有各具个性的阐释:突出父亲背影留给我记忆的深刻;写父亲背影的朴素;写父亲背影的仁慈厚爱;侧写父亲老境的颓唐,渲染伤感的气氛……当学生们用富有个性化的体验解读作品时,父亲的背影便丰满明晰起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成为主角,成为主人。学生就会尽情地展现个性的一面。让“自我”在写作中成为一个基点,现实生活通过学生的心灵折射,通过学生的情感过滤,再“溶解”到写作中来。这样的作品,才是有真情实感和个性的、有创新精神的作品。 
  总之,要架设好阅读的桥梁,让学生走向创新写作,需要做创新型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要更多地教给他们方法、思维、技能,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综合、善于联系,有所创造,给他们提供创新的时间、空间、机会和舞台,从而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展示学生最具创新的一面。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1. 
  [2][美]丹尼斯·沃克拉迪.美国教学创意手册.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更新时间:
    浅谈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中科学思维方法的缺失…
    浅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课”的…
    浅谈基层网络传播新闻自由的现状及管理对策
    浅谈如何加强偏远山村学生的汉语文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对初中汉语文学习的兴趣
    浅谈电大汉语文学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改进…
    浅谈中国古代文学的意境美
    浅谈图书馆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提高西藏学生的汉语文学习兴趣
    浅谈怎样提高小学生的汉语文学习能力
    浅谈外国小说《飘》中的人物文学素养
    浅谈对外汉语课堂注入文学元素的方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