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将伟人之大气魄、诗人之大手笔、兵圣之大智勇,浑然集于一身。伟人、诗雄、兵圣之最集中诗意凸现,莫过于数十首毛泽东诗词。“推翻 历史 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雄奇瑰丽的毛泽东诗词,以国人诗学而论,李白诗仙,杜甫诗圣,毛泽东则为诗雄词豪。毛泽东诗词意境如天地之苍茫、江河之奔涌、山岳之岿然、星光之灿烂,是民族文化的奇珍异宝,思想武库、诗作灵河。
“一代风流的一代绝唱,壮丽国度的壮丽诗篇”。曾经有人如此评价过毛泽东主席的诗词。过去我感触不深。今有幸认真拜读《毛泽东诗词选》之后,想起这句话,我不禁为之喝彩——真好!毛泽东,伟大的无产革命家, 政治 家,思想家,军事家,也是杰出的诗人。当我读完《毛泽东诗词选》后,我才发现毛主席是那样坚毅,那样豪放,那样睿智,从他的诗词中我感受到了一个伟人的人格魅力。在《毛泽东诗词选》中,充满“久有凌云志,重在井冈山”、“不到长城非好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这些历览名山大川的感慨;忧国忧民的毛主席,在攀登游览时,也不曾放下心头的凌云壮志,“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又是毛泽东对于
第三,文采华美。后面我们将还要展开讲到,文采是毛泽东臧否 历史 人物的重要标准。他自己也看重文采,追求文才,并且以文采自傲于世,他写文章追求“神气”,追求“光昌流丽”,他写诗词亦如是。下面我们举例分析。一般看来,两首《沁园春》是毛泽东诗词中气韵兼胜的代表之作,我们就来看看这两首《沁园春》的上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两个半阙都何其色彩明丽,形象生动,气势磅礴,文辞华美。但细观之下,又各有不同。前者体现了青年毛泽东对世间万物充满了探索和好奇之心,仰观俯察,细致入微,以至于“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都历历如在目前。后者则反映了中年毛泽东将个人和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并握于股掌之中,雄视天下,这时候看世界就观其大略,变成了粗线条,“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多大的庞然大物在他眼中也成了须弥芥子。而且这两首《沁园春》中各取一句,恰成了一对妙联,是毛泽东前半生的真实写照,那就是上联:“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下联:“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类似这样大家都熟悉的例子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们再挑几个七律中的颌联和颈联来看看——“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七律·登庐山》);“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七律·答友人》)大家仔细听听,“云横”对“浪下”,“九派”对“三吴”,“浮黄鹤”对“起白烟”;“洞庭波涌”对“长岛人歌”,“斑竹一枝”对“红霞万朵”,“千滴泪”对“百重衣”,“连天雪”对“动地诗”,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量词对量词,色彩对色彩,对得何其工整,何其漂亮,用毛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光昌流丽”,他喜欢用这个词来形容文章写得漂亮。这是一种文雅华丽的,还有一种就是口语传神的。比如:“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把敌酋师长的名字直接到词里,不禁让我们想起辛词“试问天下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而且行军队伍中一片欢腾声如在耳畔,颇有神韵。再比如“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如话桑麻,声声悦耳。再比如“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娓娓道来,质朴动听,虽如白话,但气韵生动,意境高妙。
通过以上的简单分析,现在我可以给毛泽东诗词作出一个基本判断和结论。
一,毛泽东是一流诗人。即便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