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关键词:国民劣根性 传统文化 天人合一 多元文化
论文摘要:鲁迅对半殖民地民族劣根性的揭示与批判,有利于唤醒民众,自我拯救。国民劣根性的根源在于传统文化,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孔儒文化——封建文化,吸纳 现代 文化,才能使民族解脱包袱,在现代文明之路上前行。
鲁迅先生离开这个世界已七十多年了,但正如诗人臧克家所说的:“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作为一个民族的智者与战士,鲁迅不只属于2o世纪前三十多年的中华民族,更属于未来的世界。他秉烛洞悉着民族的劣根性,照亮着自奋者的前程。
一、鲁迅的国民性是什么
国民性一般指超阶级、超地域的国人普遍心理状态和文化性格。探究和改造“国民性”是鲁迅弃医从文的主要原因,也是其孜孜不懈奋斗一生的目标之一。鲁迅“国民性探讨”从 历史 经验和民族前途出发,特别着重于挖掘国民“劣根性”,以期引起疗救的注意,着意于对国民性改造。无论在文学上还是思想上,鲁迅的成就集中在他对
三、国民性与传统文化的现实思考
鲁迅早已离开我们,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然不是鲁迅所处的“非人间”,但从根本上说,我们是传承着鲁迅时代的民族,或者说我们是鲁迅时代之前的民族。不说五千年,因为太久远,留给考古专家去研究吧。至诚至圣的孔夫子、孟夫子,是有《论语》等专门记载的,仅仅是劝诫怎样做人,怎样为官,已经为两千多年数代人,上自国君,下至平民,潜心研读,顶礼膜拜,继而发扬光大。孔子的伟大而使你我也伟大起来,自觉不自觉地维持着这有着荣光的传统氛围——传统文化,哪怕这酱缸里已是蛆蛹翻涌。甚至可以说,
选择传统文化实际上就是选择停滞的现实,也就是选择虚幻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