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关键词:看客 麻木 国民劣根性 人性毁灭 反抗
论文摘要:本文重在分析中学课本所选取的鲁迅作品中的看客现象,从具体的人物事例中来看人性的毁灭并追根求源,进而感受鲁迅先生渗透在作品中的哀怒之情。
作为一代文豪兼思想家,鲁迅先生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描绘了“看客”这一群体形象。对于这些看客,先生是深恶痛绝的,正如他在《(呐喊)自序》中所说的:“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认为不幸的。”因此揭示国民的劣根性,批判国民的病态人格,“以引起疗救的注意”,进而寻找医治
在编入中学课本的许多鲁迅作品中,我们都能窥见看客的身影,体味到先生的哀怒。
在作品《藤野先生》中,描绘了这样一群
作为看客之一的阿q,在最初以为“革命党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的支配下,从城里回来向别人大谈其杀革命党的见闻,嘴里还津津乐道着“你们可看见过杀头么?”“咳,好看。杀革命党。唉,好看好看……”而当革命的风潮传到未庄的时候,看到举人老爷和未庄男女害怕的神情,便“也要投降革命党了”。阿q的要求革命是一种自发的反抗,一方面我们看到了阿q企图改变境遇的思想,另一方面他的革命思想中还包含着农民式的狭隘报复、取压迫者而代之等错误观念。同时阿q永远也不能抛弃他的精神胜利法,即便是在决定他生死的画押时,还以“孙子才画得很圆”来自譬自解。阿q最终死得冤枉,更死得糊涂,直到最后看见围观者狼一样的眼睛,才开始对自己的处境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可他的生命已到了尽头。
而未庄的其他人又如何呢?在阿q临刑之前,这些人像蚂蚁似的跟着阿q走了很长的街,为的是看到些有趣的东西。可直至阿q被枪毙,他们还“多半不满足,以为枪毙并无杀头这般好看”。未庄的这些无聊的看客们因为没有听到阿q唱一句戏,竞认为白跑了一趟。可悲呀!这就是鲁迅先生所揭露的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看客!阿q成了革命的牺牲品,可到最后未庄的人们也没有半点对革命的看法,更不会去参加革命。这是时代的悲剧!一场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却没有让革命的主力——农民群众有一星半点的了解!这更是一次深刻的 历史 教训!.
鲁迅先生是怀抱文学救国的理想投身创作的,作品中的看客们,他们以自己被侮辱、被损害、被扭曲、被虐杀的血泪人生,控诉着封建社会的黑暗、残忍和冷酷,展现了一幅幅令人颤栗的封建主义吃人的图画。这让我们对时代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也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先生哀与怒的情感的抒发。
回过头来,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影片中观看杀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