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关键词:酷评;吹捧式批评;自由主义文学批评
论文摘要:当前文学批评的状况不容乐观,文学批评在摆脱被简化为 政治 意识形态的工具.向文学自身的审美性靠近的同时.又出现对西方的文学批评理论生搬硬套的倾向;在文学批评的态度上.“酷评”和吹捧式批评也大行其道。自由主义文学批评家在文学批评的理论和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扭转当前文学批评的状况,使其健康纯正地 发展 ,我们从他们那里可以获得诸多的启示。
一、当前文学批评的状况分析
当前的文学批评虽然基本上摆脱了那种被简单化为政治意识形态工具的倾向,而追求于文学自身的审美性。但在大幅度引进西方理论、向西方文学批评学习的同时,又出现一些有碍于文学批评健康发展的倾向。翻阅近年来一些期刊杂志上的批评文章,面对批评对象,陶醉于炫耀“新名词”,缺乏真切感受的评论现象;批评为“艰涩的”理论所支撑、理论淹没真实体会的现象普遍存在。任何一种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都有其特定的社会 历史 文化背景,西方文学批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有其自身固有的逻辑。生搬西方的批评理论,不与本土传统的批评实践相融合而加以消化吸收,文本中随处点缀一些新术语、新名词,表面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实际上使人读了如坠烟雾,不知所云。
在文学批评的态度上,19世纪盛行的所谓“酷评”依然大行其道。酷评者或抓住大家大作调侃贬低,大胆颠覆;或瞄准新人新作讽刺挖苦,肆意否定。当然,我们也不否认这些批评中有时确实存在一些真知灼见,但他们大多揪住一点,不计其余,用语极为偏颇苛刻。这种批评借助于当今自由的 网络 环境愈演愈烈。网络批评谩骂成风,文学批评经常超出文学以外,演化成双方的人身攻击,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韩白之争”就是一例。
与这种锋芒毕露、咄咄逼人的“骂派批评”相反,就是吹捧式批评。为了打开一部作品的销路,出版商和作家常常策划举办所谓的作品研讨会,邀请有名望的批评家参加并撰写书评。批评家也许对作品还没来得及细读,但在利益的诱惑下,总是以说好话为主,甚至一味吹捧、患意拔高,不明真相的读者常常因此上当受骗。更有甚者,还闹出过一位批评家吹捧一个子虚乌有的网络作家的笑话。这样下去必然会导致公众对批评家的不信任,严重败坏了文学批评的名声。
“骂派批评”、吹捧式批评都是文学批评商业化的产物。它们的批评态度大都较为偏激,说好就是完美无瑕,说差就是无可救药,批评的真诚性严重欠缺,被批评的作家也不服气,这样必然造成文坛上骂声一片,很少能心平气和、客观公正地探讨问题。近年来,批评家和作家之间不友好的事件时有发生。
如何确立正确的文学批评观念,建设健康的文学批评环境?其实前人早就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这里主要通过分析以周作人、梁实秋、李健吾、沈从文等为代表的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批评观念,有针对性地谈谈他们对建设当前文学批评的启示。
二、自由主义作家的批评观念对当前文学批评建设的启示
(一)回到文学自身,注重对文学作品的审美体验
自由主义文学批评家主张文学超然于政治,强调创作要遵循文学自身的 规律 ,强调文学的独立品格。而文学作品的独立品格就是通过它们的审美特性表现出来的,所以,自由主义文学批评家在分析评价文学作品时,总是立足于它们的审美特性。
自由主义文学批评家中,京派批评家的印象主义批评就是一种审美批评。周作人多次重申批评是“诗人的而非学者的”,要注重对作品的“印象与鉴赏”,“趣味的综合”,而“不是偏于理智的论断”。批评文章本身也必须是“一篇美文”,在语言风格上应该具有文学特征。他在《情诗》中评价汪静之的诗:“我对于这些诗的印象,仿佛是散在太空里的宇宙之爱的霞彩,被静之用了捉蝴蝶的网兜住了多少,在放射微细的电光。”他的批评文章本身就能给人带来一种美的感受。李健吾被认为是“
(三)将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