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文学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试析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克尔凯郭尔
   论文 关键词:个体 存在 孤独 绝望
  论文摘要:通过解读陀思妥那夫斯基的《温顺的女性》,可以帮助理解克尔凯郭尔的关于孤独与宗教的思想。笔者通过阅读陀氏的《温顺的女性》,发现作为作家的陀氏与 哲学 家克尔凯郭尔的某些思想是不谋而合的。
  引言
    一位是俄国19世纪伟大的作家,一位是与其同时代的丹麦哲学家、神学家,是什么使我们将他们联系到了一起?是思想!是那种来自于灵魂深处的对生命、对存在的体悟。作家借主人公之脑流露出来的生命之思,哲学家以更直白的方式袒露出来的心灵之念.使得这两位大家的精神之流在浩瀚的 历史 长河中交汇了。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在聆听,聆听那来自思想深处的声音。
    克尔凯郭尔有时似乎就像陀氏笔下的某个人物,他的精神世界是纷繁复杂的。这使我们不敢去忽视任何一个有生命的个体人。本文选择了陀氏《温顺的女性》这篇小说,来同时解读陀氏与克氏。尽管人们在提到陀氏时更愿意谈论的是他的宏篇巨著《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白痴》等,而本文却旨在借其一中篇去窥视其心灵的一隅,况且对人们早已熟悉的作品,研究者们已做过名目繁多的解读。本文愿以一个新的角度去体味这两位伟大的世界级思想大师。
    一、陀氏的《沮顺的女性》
    这是作于1876年(此时克尔凯郭尔已离开人世21年)的一个中篇小说。通篇除了一段作者的告白之外都是男主人公在妻子自杀后的内心独白。男主人公是一个被社会摒弃而变为冷酷无情的人。女主人公,十六岁的“温顺的女性”,是一个备受折磨和欺凌的孤女。由于某种机缘他们相识了,他感到她和自己同病相怜。他以为她能理解他内心的痛苦而和她结婚。虽然他们彼此都爱着对方,都对对方寄予了某种莫名的希望,然而他却以极端的冷漠去对待他所深爱的人,尽管他也同样渴望着幸福与和谐。他痛切地感到自己精神上的孤独却不愿对妻子敞开自己的心灵.宁愿与她保持疏远。她渴望着他的爱和温暖,得到的却是失望,最后演变到彻底的绝望。她不得不以死来抗争,来讽刺他的冷漠。离开这个世界的她欲带走的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圣像。“温顺的女性”最终展示了她人性中的所谓“温顺”。
    二、克尔凯郸尔其人及其主要思想
    克尔凯郭尔是19世纪上半叶的人物.比尼采还早几乎半个世纪,但他的思想却是属于当代的。他是一个被西方学者公认为是对本世纪一个十分重要的哲学流派有着重大影响的哲学家。他被称为存在主义的先驱是当之无愧的。早在150年前,他就提出了当代存在主义经常使用的一些概念和术语,例如:个体的存在、热情、畏惧、绝望、自由、选择等等。受到西方学者重视并予以高度评价的是克氏关于孤独个体和人生三阶段的思想。
    在克尔凯郭尔看来,个体的存在是孤独的。这个孤独性不是外面强加给它的,而是个体本身所决定的。个体存在的本质就是孤独的。因为,虽然每一个个体存在是历史的、现在的,并且被给予了种种现成的行为模式,但是每一个个体必须做出自己的选择,不能由另外一个个体代替。选择什么是可以参照的,相对的;但选择本身是没有参照的.绝对的,所以,选择就是选择孤独,就是孤独地选择。
    孤独个体这个范畴不仅昭示了个体和自己之间、个体和他人之间的关系,而且昭示了个体和上帝的关系。在克氏看来,上帝是一个绝对,构成了人类的要求,因而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前提,但是上帝和个体、绝对和相对、无限和有限是无法沟通的,两者之间存在一条人类无法逾越的鸿沟,所以.在上帝面前,人是孤独的。人类只有处在孤独的境地里,才能与上帝交往.但是根据克氏的观点,并不是每一个个体都意识到自己的孤独性,而是处在各自不同的境界里,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审美阶段、道德阶段和宗教阶段。这就是其著名的人生三段理论。“阶段”不是指 自然 而然的 发展 过程,而是指存在的方式、状态或者境界,从人的主观方面讲,也就是人生观。审美阶段实际是指一种耽于感性快乐的生活方式,处在这个阶段的个体,浮生若梦,仅知道及时享乐,毫无道德的责任感。这时人表面上无优无虑,心想事成,但他不能真正享受人生。因为生活在他眼里始终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的。第二个阶段较第一个阶段高级一些,因为那人认识到审美阶段归根到底是令人绝望的,所以他要寻求另外一种根据一定生活准则行事的生活方式。他遵守这样一些道德准则,也希望别人能够同样遵守,从而使他们在日常生活里普遍化,因此他是凭藉理性生活,而理性对于人类的存在而言是低一级的。宗教阶段实际上是最佳的生活方式,只有大到宗教境界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完人.才能展开孤独个性的丰富内涵。个体达到宗教阶段的一个本质特征就是无条件地服从上帝。这种服从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上,和理性没有一点关系。克尔凯郭尔使得基督教信仰在 现代 社会里获得了最高层次的意义,就人而言,信仰是第一位的,理性是第二位的。另外克氏对优郁、苦恼、烦、焦虑、和绝望等情绪的心 理学 一本体论描述揭示了人生的悲枪。

   三、陀氏与克氏的契合处
    (一)摊独忍怨
    首先《温顺的女性》中体现了克氏的孤独思想。抛开所谓的社会环境不谈,男女主人公作为个体的存在是孤独的,他们昭示彼此孤独的方式就是沉默。
    “……我的主意正是这样。对她的无限欢欣我报之以沉玻, 自然 是好意的沉鼓……不过,她很快就看出来:我和她不一样,我是一个逮。,后我打算主要就在这逮上渔也许正是为了叫人猜迹,我才做了这种种盛事,盛辜之一一是严厉—我用产历的态度迎她到家里。
    “……一开头,她跟我争论,争得多凶呵,可是后来,她开始不作声了,甚至完全不作声了。她只是睁大了眼睛听着,好大好大的、全神贯注的眼睛,而且……除此之外,我突然看到一种徽笑,不肯轻信,不是善意的致然的徽笑。我迎她到我家里的时侯,脸上就带着这种徽笑。
    “……她忽然自动不去戏院了。那种含带讥讽的神气越来越强烈了……我呢,我就更加沉玻,更加沉致。
    这里男女主人公之间似乎没有强烈的显在的矛盾冲突,然而他们之间却隐藏着巨大的、微妙的、难以解释痛苦与矛盾。造成他们这种悲剧性关系的是他们作为个体存在的自身。按克氏的思想来说,他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代替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观体验”,如:厌烦、优虑、恐惧、绝望等等。他们彼此孤独着,希求将孤独消解于对方,却不能真正敞开各自的心灵抑或走近彼此的精神世界。这就是个体存在的悲哀,这就是孤独。男女主人公作为存在的个体,这种孤独是由其自身决定的。这里既有他们自己与自己存在的矛盾,也有自己与他人存在的矛盾,而现实是无法解决这种矛盾的。男女主人公错就错在都希求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化解这种矛盾的办法。无疑.结果是令他们失望的。假如男女主人公认识到这一点,也许就不会因孤独而痛苦。也许也不会有最后的悲剧。
    (二)宗教思想
    另外,在《温顺的女性》中也体现了克尔凯郭尔的某些宗教思想。文中男主人公曾两次提到圣像—这一与宗教相关的圣物。一次是女主人公拿“圣像”去当,以求生存。
    “事情是这样的:她拿来了那个圣像(她是下狠心拿来的)
    “那是个圣母像,圣母和圣婴,一个家常的古老的,在家里供奉的圣母像,带有桩金的银饰物,值—嗯,值六个卢布。我看出这圣像是她的真爱之物。她没有摘下圣像的衣饰,原封不动的拿来当。我告诉她,不如把衣饰取下来,把圣物带回去:不管怎么样,那到底是个圣像”。
    ……“我不需要十个卢布,给我五个就行,我一定来赎。
    另一次是在她死的时候:
    “卢凯丽雅说,在我出门以后,我到家以前二十分钟左右,她突然走近我们房间去问太太一件辜,她看到她的圣像已经取下来,放在桌子上她的面前,看来太太刚对它祈祷过。……“我的心当时往下一沉,我叫:‘太太,太太’,她听见了,做出要转身看我的样子,可是没有转身,而是跨出一步,圣像紧按在胸口,从窗口跳下去!
    圣像,这是宗教的象征。这里当然没有明确指出女主人公是如何虔诚地笃信某种宗教,然而却在隐约中透露出了女主人公追随宗教、诉诸于宗教的历程。从男主人公的这段回忆可以看出,圣像对女主人公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当她以死来寻求解脱离开尘世之时,惟一带走的就是圣像,似乎圣像就是她的一切。也许她把灵魂也一同寄托给了圣像,她对现世绝望了。她自己拯救不了自己,她曾寄予希望的丈夫也拯救不了她。她知道在现实中,圣像也解决不了她的绝望。于是她选择了死,简单而又艰难的办法。克尔凯郭尔在其著作《致死的病》中指出:“基督地理解,死亡绝不是一切的终结,事实上它只是那一切永恒生命的东西之内的一桩小事情,而且基督教地理解,在死亡中有着比生命更无限的希望。克尔凯郭尔要让人体验一种病,这种病在使人死亡的同时又让人恢复生命,而这种病就是绝望,在死亡之中更有希望是相对于绝望的克服而言的,“ 治疗 就是去死,死离这个世界”,表明了克服绝望的最佳途径,因此死亡并不是通常所谓的肉体消失,而是表现为一种人格转型。由此看来,女主人公即是以死来治疗她的绝望,于是她选择了离开这个世界。其实,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克尔凯郭尔还有许多间题值得深入细致地研究。本文只是就他们思想的中的点滴进行了粗浅的分析尝试。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更新时间:
    试析《瓦尔登湖》双关现象汉译
    试析古代文学美女形象塑造中的男性立场
    试析英语文学语篇的文学特征
    试析《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法治观与处事观
    试析《圣经》对西方文学的影响
    同种模式 别样精彩—试析《职来职往》、《非…
    试析上海广播名栏目《市民与社会》成功之道
    试析对中亚留学生回避策略的研究
    试析普通词语的中华意蕴
    试析《青楼梦》中所蕴含的封建文人的士子情…
    试析隐喻手法在网络语言中的运行机制
    认识误区与应对之策——试析三网融合语境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