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 关键词】徐志摩;三个女性;文学创作;当代意义
【论文摘要】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三个女性的出现是浪漫诗人徐志摩生命进程中的必然。爱是徐志摩生命的动力。他的才华与成就,都是由爱所激发所建立的。徐志摩之所以是现在的徐志摩,是与他浪漫的婚恋经历分不开的。对于徐志摩来说,爱是他的精神世界中占统治地位的主题,是他“生命的中心和精华”,是他个性的鲜明标志。三个女性对徐志摩诗歌的创作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今天,我们应该重新来思考徐志摩与三个女性及其文学创作的当代意义。
在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甩,飞庵,飞肠—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他们爱得热烈、大胆,爱得毫无保留:
昨晚上,
再前一晚也是的,
在雷雨的猖狂中,
春
生人残冬的尸体,
……
桃花早已开上你的脸,
我在更敏锐消受,
你的媚,吞咽,
你的连珠的笑……
一时间,陆小曼成为志摩诗情的世界,灵感的发源。《多谢天!》、《我有一个恋爱》、《鲤跳》、《天神似的英雄》···。一首首情艳意深的诗歌从他的笔底流出,记录着他们爱的狂喜的体验。
而当徐志摩与陆小曼的情爱沿着洒满鲜花的清澈见底的小溪而步人苦涩悲凉,似乎是情断意绝的危崖境地时,他写了小说《花城》以及《生活》等诗:
阴沉,黑暗,毒蛇似的蜿蜒,
生活逼成了一条雨道:
一度陷人,你只可向前,
手扔索着冷壁的粘潮
……
除了消灭更有什么愿望?
相形之下,康桥则从来是他梦魂萦绕的地方,旧地重游,景物依然,人事已非。徐志摩再也觅不回当年那一种狂放的喜悦,只好把这一份深情默默地珍藏。于是,这样的旋律不由自主地从心底流出:
……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三
今天,当我们重新来审视徐志摩与三个女性的关系,就会发现,徐志摩之所以是徐志摩,是与他浪漫的婚恋经历分不开的。为了“爱、自由、美”他的婚变为当时道德所不容,而在今天却成为一段佳话。他虽然为这样的爱与自由倍受煎熬,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也正由此“苦难的历程”,他的诗作才源源不断,情醇意真,神采飞扬。现实的沉重和黑暗致使他无法从根本上驱除内心苦闷,却并未击倒他,他仍坚持写诗、做文、办刊物、教书,仍向往着、追求着美好和光明,《杜鹃》中他将自己比作多情的鸟,心头怀着爱,怀着苦,为着光明终宵唱着歌,唱到口滴鲜血也不停下来。这是苦难的逼迫,也是勇敢的进取,正若 哲学 上所说,动力来自压力,从另一个视角来看,正是这压力,催生了徐志摩留给我们至今仍脍灸人口的几多美丽的诗篇。
作为一个历来就有争议的诗人,徐志摩的非凡天才,复杂而矛盾的世界观,尖锐激烈的见解,引起了几十年来批评界的愤怒的抗议或者热烈的赞扬,而在更广大的读者中间,徐志摩之所以为许多人谈论,是因为那些华丽,流畅又包含着淡淡哀愁的诗歌,以及记录了他的浪漫恋情的日记与书信,而他的浪漫经历本身更是打动了他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