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摘要:瞿秋白的文艺思想非常独特而富有创见。瞿秋白从他的“文艺大众化”理论出发,呼吁进行“文腔革命”,坚持“言文一致”的文学创作语言。瞿秋白继承并 发展 了马恩现实主义的文艺观,把 艺术 地显示现实及其 历史 发展看成是“普洛的现实主义”最基本的原则,特别强调真实性品格,同时不回避和否定文学“革命的倾向性”。
论文关键词:瞿秋白;文艺思想;创作语言;创作方法
瞿秋白是我国 现代 文学史上重要的文艺理论家,其文艺思想非常独特而富有创见,尤其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瞿秋白在
瞿秋白继承并 发展 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坚持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方法。他的现实主义文学观主要体现在《马克思、恩格斯和文学上的现实主义》《恩格斯和文学上的机械论》《文艺理论家的普列哈诺夫》《拉法格和他的文艺批评》等文本之中。其中,《马克思、恩格斯和文学上的现实主义》是瞿秋白系统介绍并加以阐发马恩文论有关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最有代表性的一篇。瞿秋自首先指出,马恩对于文学上的现实主义是非常看重的。他们高度评赞了巴尔扎克、狄更斯等现实主义文学家,他们都反对“塞勒化”和鼓励“莎士比亚化”,这是他们“对于文学上的两种创作方法的原则上的意见”。其次,他在转述马恩对巴尔扎克文学创作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指出马恩所肯定的巴尔扎克等作家的现实主义,“只是一种供给 参考 材料的意思”,因为这种资产阶级现实主义文学,始终没有充分反映工人阶级斗争的可能,无产阶级作家在继承“揭穿假面具”精神的基础上,还要“最深刻的最切实的了解到社会发展的遥远的前途”,要“发展辩证法唯物论的创作方法”,这种创作方法要比资产阶级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高出一个阶段”。”这里的“辩证法唯物论的创作方法”的概念包含两个基本意义:一是现实主义的精神,一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和阶级立场。他把文艺创作方法与阶级意识和阶级立场直接勾连在一起,将 哲学 认识论和方法论直接移用为文艺创作的方法论,忽略了文艺创作方法的相对独立性和特殊性,这是认知上的偏差。当然这种偏差主要是受当时苏联“拉普”(即“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协会”)将作家世界观和创作方法混淆起来的错误文艺思潮的影响,他是在批评早期革命文学创作中存在的“革命的浪漫谛克”倾向的过程中接受了“辩证法唯物论的创作方法”这一流行口号的。
历史 地看,瞿秋白有关文艺创作方法的思考,虽然糅合着其阶级论和阶级分析的 政治 自觉和政治意识,也显示着其时“左倾”的“革命理论”对文艺现象的认知和理解,但他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在我国 现代 文论研究史上堪称一座丰碑,它是“五四”以来现实主义新文学运动的 总结 ,并进一步推动现实主义文艺思潮的发展,在现代文论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他把 艺术 地显示现实及其历史发展看成是其“普洛的现实主义”最基本的原则。他认为现实主义的内涵及其实质就是“用历史的必然性替无产阶级开辟最终胜利的道路”,强调无产阶级必须充分地认识现实,并且认识现实是“为着要去改变现实”,普洛大众文艺必须用普洛现实主义的方法来写。这样,“现实”就成了瞿秋白观察、思考和解决文艺问题的逻辑出发点,我们也就不难理解瞿秋白把他编译的一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论著冠以一个总标题叫做“现实”的用意了。
其次,瞿秋白特别强调真实性品格。他理解的现实主义,就是要真实地反映生活,能“揭穿一切种种假面具”,能揭露客观存在的各种矛盾,特别是要能够揭示现实社会发展的内部矛盾,这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精神。他认为文学创作贵在真实,真实是文学创作的生命,离开了真实性,作品必然缺乏艺术魅力。强调作品的真实性,就是要求作者能够深入了解生活,写出“社会的实际生活”。瞿秋白还认为无产阶级文艺的“真实”,不仅要求无产阶级文艺家满腔热情地去表现新生的、健全的“真实”,而且要去描写“衰亡”着的、旧的“真实”,并显示其衰亡的趋势。这其实也是对早期革命文学只准写革命的工农群众的“为题材决定”论的一个纠正。他的鲁迅论就贯穿着现实主义文学观的真实性诉求,他称鲁迅杂感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最典范代表,“反映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