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关键词:《文化批判》 马克思主义学说 新旗帜 启蒙
论文摘要:《文化批判》区别于20世纪同时代同类刊物的显著特色之一,在于大量而集中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这首先与特定社会时代的需求和《文化批判》主办者自身天然条件的暗合密切相关。马克思主义学说介绍在“启蒙”知识分子的同时,更是创造社为了前途 发展 需要而极力抢夺的一面新旗帜。
《文化批判》是创造社后期一份重要的综合性理论刊物,存在于1928年1月至5月期间,但它的影响却远远超过这段时问。与同时代的其它刊物相比,它具有独特而鲜明的特色,大量而集中地宣传和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便是其中之一。对于《文化批判》的主办者,即彭康、朱镜我、冯乃超等人来说,学习马克思主义对他们自己的成长是有价值的,宣传和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对于国内的文化界也是有意义的,而其更重要、更直接的贡献则在于促进创造社的发展。
一、特定社会时代的需求与主办者自身天然条件的暗合
冯乃超、朱镜我、李初梨和彭康等原本都是留学在日的学生,为了创办《文化批判》,他们纷纷弃学归国,并分别于1927年l0月下旬和1l月上旬回到
三、为创造社前途计
关于朱镜我、李初梨、彭康、冯乃超等人为什么弃学归国,冯乃超曾回忆道,“他(成仿吾)是我们回国参加文化工作的推动者,当然更大的推动力则是革命形势的新 发展 ”。“这次我们弃学回国和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国相仿佛,动机是反对国内的反革命…..." 这些都强调了他们回国的初衷是为了支持革命,是为了救亡图存;但从中也可看到成仿吾的劝导、撮合起到重要作用,他前往日本鼓励、劝说朱、李、彭、冯加人创造社的阵营,可以说这是《文化批判》诞生的一个重要前提。从郭沫若的回忆也能够得出同样结论,“而仿吾在日本方面,却又和另外一批朋友,订了一个计划,便是要把创造社作为明朗的思想战的基地,要尽力从事于辩证唯物论和 历史 唯物论的推阐工作。这一批朋友便是李初梨,彭康,朱镜我,冯乃超,李铁声”“接触了日本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学理论以后,他们的思想起了变化,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