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关键词:文化批判;绝望;审美
论文摘要:文学批评家王晓明先生近年来的文化批评转向,源于他对当下社会的绝望和不满,希望通过对日常生活的介入,更批判性地深入分析和研究当代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进入文化研究领域后的王晓明,不厌其烦地去揭露正遮蔽和粉饰现实的“新意识形态”,不遗余力地去揭露“成功人士”的另一半“肖像”和“新富人”背后的意识形态与文化权力。他关注改革问题,分析社会阶层,着手他的“三农问题”研究(王晓明《l县见闻》,见当代文化研究网)。他更愿意去实践一种开放的学术理念,一种植根于知识分子对当代生活的敏感和责任心的批判意识,一种怀疑、反省、总是要追根问底的思想品质,一种善于由正面直抵背后、从看起来无关的事物间发现联系的洞察能力,一种眼界开阔、不拘“家法”、富于活泼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分析姿态。他认为,只有这样才不会丢失一个人文学者的敏锐,只有这样才不会被纷繁的现实和虚饰的意识形态所遮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践一个知识分子的使命和责任。
当然,王晓明的文化研究也有很多可以商榷的地方。比如,他对“新意识形态”的分析会不会有概念先行的隐患?比如,他一以贯之的精英态度会不会影响他的判断?又比如,学术资源的不够全面会不会导致研究成果的不够可信?这些都是。但有一点,王晓明把学术当成微观 政治 ,毫不掩饰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永远从弱势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算是真正触碰到了文化研究的本质。在西方,无论是对大众文化持激烈批判态度的法兰克福学派,还是为大众文化辩护的英国伯明翰学派;无论是着眼于意识形态分析的阿尔都塞,还是致力于“东方学”研究的萨依德,他们的学术立场无一不是站在主流和强势的对立面,为弱势者说话,为边缘者张目。
正如有人认为,鲁迅的思想批判有余而建设不足,或者说, 现代 以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