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文学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全媒体文学治疗:文学治疗的新空间与新境界

全媒体文学治疗:文学治疗的新空间与新境界

  所谓文学治疗,是指罹患心理疾病的审美主体通过各种审美实践活动(如从事文学阅读与鉴赏、文学创作、文学批评与研究等),缓解、消除自身心理压力或偏差,解除心理困扰,恢复内在精神生态系统平衡,最终实现身心健康的心理治疗行为与方法。①
  自从1998年著名文学人类学学者叶舒宪先生首次引入文学治疗的概念与理论②以来,国内的文学治疗研究便逐年升温,成为文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但迄今为止,国内的文学治疗研究主要集中于文学文本上,而对负载文学文本的媒介与文学治疗的关系则少有提及,成为相关研究的一个重要盲区;而随着人类社会逐渐从旧传播时代迈入新传播时代,这一问题日益成为该领域的一个前沿话题。根据笔者的观察与调查,媒介尤其是当代媒介的新发展对于文学治疗的影响很大,有时甚至起决定性的作用。那么,当下国内媒介的发展状况如何?它有什么样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它具体怎样促进了文学治疗?在新的媒介生态语境与格局之下,与旧传播时代的文学治疗相比,当前的文学治疗又呈现出什么样的新特点?它的未来走势怎样?其发展、变化的深层机理与内在缘由是什么?这些都是本文试图探讨与厘清的问题。
  一虽然文学治疗的疗效与文学作品的内容直接相关,但其治疗的广度与深度与承载文学文本的媒介也有着重要而密切的关系。人类的文化传播媒介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口传媒介阶段、书写文字媒介阶段、印刷媒介阶段、电子媒介阶段,而文学也与各种媒介共生共存,并在不同时期发挥不同的治疗功效。总的说来,从口传媒介到电子媒介阶段,随着媒介本身发展的渐趋平民化、草根化,受众覆盖从精英向大众拓展与延伸,媒介种类与传播渠道、平台的日渐多元化、复调化,媒介环境的民主性、平等性、自由性、人本性日益凸显,受众对媒介的支配权、话语权以及传受之间、受众之间的对话性、交互性逐渐增强,依托于各种媒介(尤其是新媒介)的文学的治疗作用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彰显与发挥。
  目前人类社会正处于电子媒介阶段,准确地讲,则是属于影视、网络之后的后网络时代、电子媒介后期阶段或手机时代。由于这一阶段具有与之前其他阶段不同的媒介文化特点——全媒体出版涌现,手机占据媒体(出版)文化主潮,因此,基于此媒介语境的文学治疗也有着自身的特点与优势。
  全媒体出版作为出版业的一个重要业态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趋势,目前在国内外可谓方兴未艾。全媒体出版理念的形成比较晚,其实践也是近年才出现,在国内最早可追溯到2009年《非诚勿扰》和《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全媒体出版,因此其定义本身并不十分确定和统一。目前学界和业界有两种代表性的定义:一般的理解为,“全媒体出版就是同一个内容同时发布在纸质媒体、互联网、手机和手持阅读器等媒体上”③,即相同的内容在传统媒体上以纸质的方式出版,而在其他新兴媒体上则以数字的方式出版。另一种理解为数字复合出版,即“包括多种符号(文字、语言、图形、影像)的复合、多种信息媒体(视觉、听觉)的复合、多种传播载体(印刷、光盘、网络、磁盘、集成电路)的复合、多种传媒形态(报纸、杂志、音像制品)的复合、多种显示终端(计算机、阅读器、移动电话)的复合以及多种制作技术的复合等,也包括传统出版全流程数字化,并生成各种传统出版载体需要的形式和格式。因此,数字复合出版可以实现作品和媒体的‘一次创作、多样展现’”④。相对于传统的、单一的媒体出版形式,“跨越性”和“整合性”是全媒体出版的典型特征。其“跨越性”包含跨媒体、跨行业、跨国界、跨艺术形态等。“整合性”则指其将技术、资本、媒介、受众等众多出版传播(过程)要素史无前例地以最大化、最优化的方式集中、融合、配置起来,最大化地产生、发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传播、覆盖功能。当前关于全媒体出版的一个重要发展潮流和趋向是,手机出版在未来将成为全媒体出版的主流,或者说将“领跑全媒体出版”⑤。因此,在这样一个全新的媒介形势与语境下,对媒介特别倚重的文学治疗也必然呈现出与旧有媒介环境中不同的特点与景观。
  二
  与之前传统、单一的媒体出版语境下的文学治疗相比,全媒体出版语境下的文学治疗有着不同的特点与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文学治疗的受众范围、治疗规模空前扩大
  一般而言,文学文本是实施文学治疗必不可少的工具与材料,离开了文学作品,文学治疗活动就无法进行,而文学文本又是存在于一定的传播媒介中的,因此媒介受众的多少、范围就决定了文学文本的受众范围和文学治疗的规模。在全媒体(出版)时代之前,文学文本的出版、发布主要集中于传统纸媒,无论在文本的数量还是种类上,纸媒所集结、承载的文学文本均远远多于电子媒体。但在当今时代,各种新兴媒体不断涌现,它们挑战并打破了纸质传媒一元独霸的格局,经过一番激烈竞争与重组,最终形成了多元共生的动态张力传媒格局。这一多元化的格局也导致了媒体受众的细分化、多元化。加之传统媒体与社会大众的隔阂排斥性,新兴媒体(如网络、手机)与受众的亲民融合性等,传统纸媒受众大量流失,纷纷涌向其他新兴传媒,并成为其忠实粉丝。而相应地,基于传统纸媒文学文本的文学治疗受众范围、治疗规模也大大减小。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全媒体出版简单地讲就是“一种内容,多种渠道,同时出版”,也就是说,一部作品在投放一种媒介(如纸质传媒)的同时,也投放到其他媒介(如互联网、手机、广播、电影、电视、手持阅读器等),这就覆盖了几乎所有的媒体受众。随着整个社会媒介化(尤其是新媒介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这种通过全媒体出版的文本必然会覆盖更大范围、更多数量的媒体受众。而单一的媒体(此前主要是印刷媒介)出版,其受众毫无疑问远远少于全媒体出版。因此,从发展趋势上讲,全媒体出版更易营造“全民阅读”的氛围,达到“全民阅读”的目的。
  全媒体出版通过一部作品的出版而将以前分散、独立、各自为政甚至相互竞争的众多新旧媒体以及各类受众空前统一、集聚起来,这样既使得文学治疗赖以进行的材料——文学文本——的获取更为容易和便利,也使各个媒介的受众都有开展和实施文学治疗的可能,而开展大规模、群体性的文学治疗更是其独特的优势,再加之有力的内容资源供应保障,全媒体出版为文学治疗受众范围、治疗规模的扩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媒体资源基础与治疗空间。
  全媒体出版所引起和带来的文学治疗受众范围、治疗规模扩大,对于文学治疗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现代社会人的生存竞争日趋激烈,生活压力日益加大,心理创伤日渐增多,加之人类战争、自然灾害等的影响,许多社会个体在精神、心理方面处于亚健康状态,或多或少地患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患。由于这些心理疾患往往都是群体(发)性的、大规模的,如大学生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社会离婚群体、地震灾区群体、战争创伤群体,等等,患者的数量庞大,而当前国内心理医师极度缺乏,再加之传统文学治疗所需要的治疗材料匮乏,获取的渠道不畅,媒体的单一性与受众阅读诉求和选择的多元性之间矛盾突出等,都使得一般的心理辅导与治疗和传统文学治疗难以顺利进行。全媒体出版将获得版权的正式出版物投放到所有的新旧媒体,覆盖了几乎所有受众,这既使治疗材料的获取变得十分便利和快捷,又最大程度地满足、迎合了各种媒体阅读选择、阅读喜好的读者受众的需求,而且携带使用方便(如手机、手持阅读器、平板电脑等),并能够营造全民阅读的氛围,这无疑从多方面解决了传统的心理辅导与文学治疗所存在的瓶颈问题,真正推进和实现了大规模、群体化的文学治疗,为社会民众的心理健康和民族、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二)文学治疗的渠道、种类增多,治疗的多元化、综合化、差异化、深度化趋势明显,治疗效果增强
  从文学治疗接受主体的角度来讲,一般而言,文学治疗的渠道越多,种类越丰富,强度越大,治疗效果越好。而全媒体出版则能给文学治疗者带来这样的新语境、新条件与新机遇。
  全媒体出版包含两个层面或两个阶段:第一个层面(阶段),“将同一数字化内容平移至互联网、手机、手持阅读器等不同的发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布平台”;第二个层面(阶段),“以同一数字化内容为基础,在互联网、手机、手持阅读器等终端数字设备进行平移出版的同时,进行电子课件、在线游戏、电影电视等多种媒体手段的融合性开发”⑥。与第一层面(阶段)的全媒体出版相比,第二个层面(阶段)的全媒体出版对文本价值的开发、挖掘更显深度,也更为复杂和更具创意,而产品发布的渠道也更为宽广,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了文本的利润增值。由于观念模式、技术、资金等诸多因素的限制,目前国内的全媒体出版业主要还处于第一层面(阶段),但从其发展动态与趋势来看,业界将会很快进入第二阶段。
  全媒体出版从第一层面进入第二层面,对内容资源(文学文本)而言,这首先就意味着传播渠道和传媒载体的增多,文学文本既可以通过传统的图书、报纸等印刷介质出版,也可以通过手持阅读器、网络、手机等电子介质发布,还可以将此文学文本进行改编,以广播、声带、电影、电视等形式进行传播,或通过游戏、玩具等变体方式影响大众。而这也就意味着,文学接受者的接受渠道增多,其选择的自由度增强,通过文学文本进行文学治疗就更为容易、更为方便,选取适合自己接受习惯与审美喜好的文本的机遇与可能性也更大,阅读的个性化也更容易实现,这对基于文学接受的文学治疗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另外,由于在全媒体出版时代,同一文本(或其变体)的发布是多渠道的,我们生活在由这多种媒体所构成的信息网络与场域内,常常会接受多种媒体的影响,因此,经过多次反复接受,多种媒体所传播的同一文本信息无疑会增加接受者对文本信息的认知强度和接受效果,这对增强文学治疗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不仅如此,从文本的呈现形态来看,全媒体出版的产品也是多元化的,既包括传统的以纯文字呈现的文本,也包括以图像呈现的产品(静止图像,如连环画、漫画;流动图像,如动漫、视频、电视、电影等),还包括以语言、声音呈现的作品(如广播、cd、mp3等音频数码产品)。而从艺术种类来看,它又涉及到多门艺术,包括文学(语言艺术)以及从文学文本衍生出来的绘画、电影、电视、音乐等视觉、听觉艺术形态;而且在媒介现实中,由于当代社会的图像化趋向以及媒体的多元信息符号复合发展,全媒体产品大多是多种艺术融合的结果,这就意味着,全媒体出版的产品既包括文学文本,又包括艺术文本,而这些文学文本或艺术文本往往又包含和聚合了多种艺术门类,这是全媒体出版相对于传统出版所具有的突出特点和优势。从文学治疗的角度来讲,全媒体出版语境中的文学治疗既包括文学治疗,又包括艺术治疗,而且这些治疗都是复合性的,恰好契合了后现代社会审美多元化、个性化、综合化、图像化的潮流与趋向,为有着各种个体差异和不同审美偏好的治疗主体提供了更为丰富多元的治疗方式选择,再加之产品本身所具有的治疗综合化功能,全媒体语境中的文学治疗比传统媒介语境中单一的文学治疗效果更佳。
  在接受文学治疗的群体中,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很常见,也很明显的,如年龄、性别、知识水平、文化层次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往往又导致个体之间在审美诉求、媒介选择、文本择取等方面的不同。也就是说,众多的治疗个体在整体上不可能只接受某一种媒介或文本。在传统印刷媒介语境下,由于传媒形态和文本符号/艺术语言的单一性以及传播方式的单向性,有着不同接受背景、条件与审美诉求的主体只能被动面对单一的、居高临下的媒介与文本形态,忍受纸媒及其产品的独语、傲慢与专权,两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传受分离、对立,难以沟通和交流,最终,处于弱势地位的治疗主体要么流失、放弃、出走,要么在对抗、抵触的情绪下勉强接受文本,这样,其最后的治疗效果可想而知。而全媒体出版的产品充分尊重与适应了治疗主体的差异性与个性,以其强烈的时代性和巨大的丰富性、多元性满足了治疗个体不同的艺术诉求(如不同年龄、不同时代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媒介、艺术接受习惯与方式)、自主选择,这样,治疗主体在与文本的深度契合和高度融洽中实现了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并最大程度地获得了人类个体所需要的五种精神需求的满足,最终顺利达到治疗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全媒体出版对于文学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总之,全媒体出版在更有效地传播文化、文学,壮大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经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公民的审美/艺术素质的同时,突破了以前单一的纸媒文学治疗格局,以作品为核心和基点,通过最大程度地融合媒介、整合受众、综合艺术门类的方式,积极推进文学治疗,建构了全新的全媒体文学治疗方式与平台,使当前的文学治疗由以前的分散、零星、一元、低效走向集中、规模、多元、高效。
  (三)“海纳百媒,有融乃大”:全媒体文学治疗的方向与主潮——手机媒体(出版)与文学治疗
  “海纳百媒,有融乃大”意指当前手机媒体在3g、4g化和全媒体出版后,一方面整合了众多历时性出现的传统媒体、电子媒体,形成了共时性媒介融合的大平台与媒介复合体,另一方面又集中、综合了各类传媒的优势,并超越它们,形成自己的特点;这里的“大”意指建立在手机媒体新特性基础之上的文学治疗具有治疗空间大,治疗规模大,大众化趋势明显,同时,它也指代手机代表着文学治疗媒介中的龙头老大。
  从文学治疗的角度来讲,在手机大众化尤其是3g化和全媒体出版之前,文学治疗以传统纸媒和网络媒体文学治疗为主,基于网络环境的文学治疗曾代表和引领着文学治疗的新方向,而在这之后,手机媒体则因其自身无可比拟的优势,成为文学治疗的新媒介空间与新平台,迅速超越网络媒介而成为文学治疗的新潮流与新方向。具体而言,与其他媒介相比,手机媒体具有如下特点与优势。
  首先,手机媒体作为文学治疗内容的载体,它引领着媒体、时代发展的潮流与方向,成为社会大众的主要选择媒体。手机是最为大众化的媒体,它覆盖、吸引、影响了其他传媒所涵盖不了和无法涵盖的受众。手机作为当代新兴的、影响巨大的媒体,它引发了深远的、重大的传播变革:“从信息传播者角度,(它)将传统大众媒体垄断的传播权还给了独立自主的社会个体,开启了全民媒体化时代”;“从信息接收者角度,同质化的受众群体被还原成差异化的社会个体,为个性化的大众传播创造实现的可能性”;“从信息传播方式角度,(它)将单向、延时、固定转变为互动、实时、移动的传播,为参与传播的个体提供接近人际传播的互动式信息服务”⑦。概括说来,当代手机媒体实现和体现了媒体的“三化”:大众化、个性化、人性化,而其核心则是人性化,这成为吸引广大受众与用户的最重要原因。另外,在当代信息社会,由于手机在信息交流方面的快捷性、方便性、隐秘性以及手机价格、通信资费的渐趋廉价,手机技术的日益发达,“手机就像一张大网,正在整合众媒体,成为媒介融合的新舞台”⑧。手机的功能日益强大,内容资源越来越丰富,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受众纷纷选择手机作为个人通信与获取资讯的渠道。到2010年,我国手机用户已超过了电脑网络用户。而截至2012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已达3.88亿,而台式电脑网民则为3.80亿,这意味着手机正式超越电脑成为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⑨。而在未来,这一差距还会继续拉大。这说明,手机作为未来主流媒体的端倪已经初步显现。“如果说过去的十多年中,互联网改变了人类社会,那么今后的十年,手机也会改变人们的生活及媒体产业。”⑩作为未来媒体主潮的手机为社会大众的文学治疗搭建了所有媒体中最为广阔的平台,营造了最为宏阔的空间。虽然部分手机用户目前主要是将手机用于个人通信,其文学治疗功能处于休眠状态,但其文学阅读、文学创作、文学批评以及文学治疗功能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而随时被激活。
  其次,手机出版将成为全媒体出版的主流。由于手机媒体对于出版各个环节、各种要素的改善和优化,手机出版在许多方面均已超越了其他媒介出版方式,正以强劲的发展势头领跑全媒体出版。与传统纸质出版不同,手机出版是直接将出版产品发送至阅读用户,具有高时效、零环节、低能效、低成本的优点,与当代社会快节奏、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和时代要求合拍。同时,出版物在手机上的营销和消费又能有效避免网络出版物所遭遇的盗版与免费从而导致利润流失的问题。在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市场等环节,手机出版更是凸显优势。由于手机的用户多,规模大,市场潜力大,对作家的人生价值及作品的市场价值具有超强的放大功能。“作家以前写作都是出书,现在突然发现还有互联网,还有手机。手机阅读比网络阅读更强劲,而且更快捷、更直接、更有效、更有影响力”,“一个彩铃的使用量可以达到几千万,一个作品可能会创造几千万的阅读量,而普通的畅销书销售几十万册一百万册就算非常不错了”,“手机出版会让作家的身价一下子就会从地上到天上去了”。因此,正是发现手机出版对其价值实现的最优化和最大化,作家积极写作适合在手机上出版、销售、消费的作品,出版社也积极向手机推送作品。在产品流通环节,目前国内已出现了专门的、实力雄厚的内容提供商,而随着国内无线宽带的陆续推出与应用,手机阅读厂商的出现,手机出版产品的流通也会畅通无阻。而在市场、消费环节,由于手机用户的基数大,其市场空间也必然巨大,而由于手机阅读、消费行为本身独到而众多的优势,用户的阅读需求旺盛,大批潜在的读者亟须开发。统计数据表明:“超过85%的手机上网用户愿意试用手机阅读功能,有较大比重的用户愿意安装手机阅读客户端,有超过一半的人愿意付费阅读,尤其是一些热门小说和名家新作。还有,年龄越小的人,越愿意用手机阅读。”中国最大的无线阅读服务提供商“中文在线”的董事长童之磊认为,“无线阅读和发行将会迎来一个大发展的时期”,“未来手机阅读市场将会超过千亿元”。“中文在线2009年在国内的手机出版市场占有量为第一,我们的手机阅读用户已经超过了500万。而500万的用户仅占中国手机用户的1%,因此说我们还有99%的市场没有展开。”而日本手机出版的繁荣现状,则充分显示了手机阅读市场巨大的潜力,并预示了其光明前景。“日本有很多小说先是在手机上出版,然后再改编成纸质小说。例如,《恋空》手机销售已超过300万本,2008年上半年度,日本十大畅销书排行榜中,一半是由手机小说改编的作品,平均每部卖出40万本。《日本经济新闻》甚至断言,日本的手机小说正在成为带动电影、音乐、出版等多媒体联动的产业。”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基于手机媒体的上述优势,我们有理由相信,手机出版将超越纸质出版、广播影视、手持阅读器、互联网出版而成为全媒体出版的趋向与主流。而这就意味着,在市场经济与消费社会的双重推动下,大量的内容资源、出版资源、技术资源、读者资源都会积极向手机媒体靠拢,必然会出现手机文学文本出版与消费两旺的局面,这就为文学治疗提供了丰富的、高质量的文本资源和优质、高效、方便的治疗载体,同时也使得治疗主体由其他媒体向手机媒体大量转移,在新的媒介语境中主动实施文学治疗,使基于手机媒体(出版)的文学治疗成为文学治疗的新主潮。
  最后,与曾经的时代传媒主潮网络传媒相比,手机媒体在文学治疗方面也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这主要是因为手机媒体在媒体特性方面以及在决定文学治疗效果的核心要素(如狂欢性、隐私性、自由度、互动性、个性化等)上都优于网络媒体。如手机媒体具有更大的便携性和使用、创作、阅读的时空自由度以及泛众性,具有更真实彻底的民间性、人文性和亲和性,更明显、更强烈的狂欢化精神,更强的私密性、自主性、自助性,更大的经济增值功能,最广泛的媒体整合功能,更丰富的人际沟通与信息传播渠道,更迅捷、更方便、更及时、互动性更强的信息交流,等等,这些都为文学治疗的积极开展与进行创设了极佳的氛围与条件,使得手机媒体比网络媒体更有利于文学治疗的实施。因此,手机媒介语境下的文学治疗比网络语境下的文学治疗效果更佳。
  手机媒体不仅引领着当今媒体的方向,而且还引领着全媒体出版的潮流,更代表着未来文学治疗的主潮;而手机出版与其他全媒体出版方式一起,既突破了当前传统出版业的困局,带来出版业繁荣的希望与曙光,又全方位地拓展与延伸了文学治疗的空间,使文学治疗获得了更大、更新的实施空间与发展机遇,推动和促进了当代社会语境下文学治疗的大发展。
  三
  从深层学理上讲,全媒体出版与手机多媒体(出版)之所以会成为文学治疗的新空间、新境界和新机遇,是因为它们最大程度地避免了以往传统媒体出版和单一媒体出版的缺陷与弊端,最集中地体现了媒体、出版、传播以人为本、尊重个性与差异的先进理念。社会个体对于尊重需求的诉求,当代信息社会个人对于信息获取、传播、生产的渴求,后现代社会中人对于个人价值实现、个性张扬与舒展的追求,民主社会中民众对于民主、平等、自由的吁求,当代传播、出版理念由传受对立到传受互构、互融、互洽的历史性嬗变,以及在日趋激烈的市场份额竞争中,在市场由卖方(传媒、出版方)向买方(受众、读者)转型的过程中,出版、传媒机构为争夺尽可能大的市场、尽可能多的利润,不得不在工作重心与营销策略上实现从传媒自我本位向市场、受众本位的中心位移与转变,被迫对目标受众进行细分,这些都使得出版、传媒企业不得不顺应时代潮流与走向,尽力推出符合当代人本理念的文化产品。在手机媒体(出版)、全媒体出版出现之前的传统媒体和出版,尤其是传统印刷媒介出版,其产品具有单一性和无可选择性,特别是缺乏与受众之间的平等性、互动性和亲融性,传、受严重疏远与对立,受众的主体性、差异性以及个性化诉求被否定,传统传媒与出版(及其产品)的人本性严重缺失。而与此相反,全媒体出版以及手机媒体(出版)因其特别关注、重视和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力拆除了传、受之间的人为交流、沟通障碍,强调传、受之间的平等、互动和互融,注重传播方式与传媒产品的多元性,信息获取的便捷性、即时性,破除了以往传、受之间的紧张、对立、等级化关系模式,在人、媒之间营构了一种和谐、融洽的人文关系与氛围,最大程度地尊重、满足了受众个体的个性化需求和个人价值实现以及其对信息生产、信息传播(主动权)的诉求,并通过全媒体出版以及手机(出版)将媒体高度融合起来,最大程度地优化了传播效果,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服务,满足了受众个体的信息获取需求,从而使受众个体主动、无限亲近全媒体出版产品,尤其是手机媒体,并融为一体。
  以往的文学治疗研究比较注重文学文本对于文学治疗效果的影响,而忽略了承载文学文本的媒介与文学治疗效果之间的密切关系。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依附于一定的媒介而存在的,媒介与受众的关系直接决定了哪些作品会被受众接受,哪些作品会被受众拒绝,对媒介的接受程度也意味着对作品的接受程度,因此,受众与文本、文学治疗的效果的关系通过受众与媒介的关系而直接体现出来。所以,只有首先协调、处理好受众与媒介的关系,才能进一步处理好人与文本的关系,文学治疗的效果才能得到根本保证。全媒体出版以及手机多媒体(出版)以其自身突出的优势和特质吸引了广大受众,使其媒体、文本参与积极性、主动性被空前激发出来,其媒介接触动机强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友善的、水乳交融的人——媒关系;而且,全媒体出版和手机媒体(出版)的人本性与文学治疗的人本/人文性深度契合,并以传统媒体和出版前所未有的优势与气势,共同促进、深化了当前的文学治疗,并使其作为人文医学的人文性精神空前凸显与焕发。
  在当今后现代社会语境下,人的异化现象日趋严重,各种自然、社会、文化灾难与战争冲突不断,人的挫折感、创伤感普泛存在。人们的心理挫伤比生理伤害更为普遍,也更为严重,更难愈合,人类亟须诊治这些心灵创伤的良方与良药。文学作为人学,天然地具有对人类心灵的抚慰作用,亦为受众喜爱。其治疗的功能亦为人所知、所用,效果也十分显著。但由于此前媒介发展与普及的瓶颈,文学治疗尚未得到广泛的推广和运用。当前全媒体出版的兴起和手机新媒体的出现与广泛应用,为多元化、复合性、切实有效地解决这一大规模治疗难题提供了历史机遇。因此,从这一角度讲,全媒体出版与手机媒体对于人类文化、人类生存的意义与贡献可谓大焉。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更新时间:
    从传播学角度看高校媒体新闻同质化现象
    新加坡的新闻传播媒体管理
    多媒体环境下英美文学的教学探索
    浅析多媒体教学工具在高职英美文学教学中的…
    新媒体语境下传统媒体在融合中的新闻传播
    试论多媒体技术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利弊
    浅谈电视新闻节目的新媒体传播
    媒体转型与新闻传播教育改革
    浅析新闻传播学实验室在媒体变革技术下的发…
    多媒体环境下英美文学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多媒体在英美文学课堂中的影响及对策
    新媒体传播的社会问题及其规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