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的十三级文学梦
1971年,贾平凹还在家做一个论文联盟http://小农民,就在自己家的山墙上写上李白的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
1972年,贾平凹上了大学,面对乜视他的城里人,他心里默默背诵一首民歌:“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喝令三山五岭开道,我来了!”
1973年,贾平凹苦苦写作,四处跑编辑部,自我感觉良好,“总相信我还能写”。
1974年,《西安日报》上发表了他的散文处女作《深深的脚印》,他写信告诉父亲:“我开始有了脚印了!”
1975年,与人合作出版了长诗,书店有卖,售书小姐还瞧不起他,他说:“哼,这书就是我写的呢!”
1976年,大学毕业后,贾平凹去了出版社:“我摇身成了一位”
1977年,为了在创作上寻找自己的路,贾平凹提出的口号是:“打出潼关去。”
1978年,《满月儿》在京获奖。回到家,他把证书扔给妻子,说:“把它压在箱子底,永远不要让人看见!”
1979年,丰收在望,贾平凹连出三本书,他警告自己:“笔不能停下来。”他拼命写作,每写一篇,就大声朗读,“狂得这是天下第一好文章”。
1980年,贾平凹写作上有了自己的一种习惯战法:“思考了什么,就写出一篇;写出一篇,就写出一批;一批写完,就重新开辟领地。”
1981年,中篇、短篇、散文都能写,“顺心所欲”。
1982年,贾平凹开始静下来深思。他请人画了一张达摩图,决心从头开始:“深入生活,研究生活,潜心读书,寂寞写作。”
1983年,贾平凹30岁,到了“而立”之年。他鼓励自己:“写吧,好的作品还没有写出来,就看你的了。”
十三年,十三级台阶。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