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文学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白话文学的鲁迅传统

白话文学的鲁迅传统


   论文联盟http://
  来到新加坡谈鲁迅,最先想起的是他的几个友人在这里的旧事。郁达夫、胡愈之都是懂得鲁迅的人,他们在新加坡也自觉不自觉地传播过鲁迅的思想。今天的华人文学里,是否还有这些人的影响,我一无所知。但鲁迅的传播是经过这些人的努力则是无疑的。
  骆明先生告诉我,他这个年龄的华人,是深受鲁迅的影响的。老一代南洋的华人欣赏鲁迅,也许和自己的境遇有关。据说在座的许多朋友都熟知鲁迅的文本,可见他的传播之广。大陆也是这样,五十岁以上的人,几乎都熟知一些鲁迅的文章,年轻的一代不太这样,情况有点复杂。但近些年青年学者关注鲁迅的渐多,论文的数量加大。这固然与学术生产有关,其实根本的在于,人们在其身上发现了深切的精神隐含。
  现在我想谈谈民国的白话文学中的鲁迅话题,或者姑且叫做鲁迅的传统。
  在鲁迅还没有从事小说创作前,文坛上的主角是些旧式的士大夫。文章的套路基本是从明清时代那里来的。那是个世风大变的时代,不久就有了康有为、梁启超这样的求新的人物,慢慢地改写了文学地图。在学问上有突破的渐渐被人注意,像章太炎那样的学者在思想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创作上有一点新风的是苏曼殊,他用佛学和西洋浪漫诗学的精神创造了新的诗文。这些人和同光时代的诗人不同,近代性的因素增加了。于是文章多了偏离八股的新气象。至于民间,是才子佳人的旧小说流行,白话文有吴语的痕迹,江南文人的才情与市井的因素缠绕着,对百姓都很有影响。
  《新青年》提倡新文化运动,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其意义是别于康、梁的思想的。那就是回到民间和个人本位的立场,向现实挺进,也向内心挺进。鲁迅的作品问世后,是风向转变的一个标志。由于他,中国白话文学翻开了新的一页。
  为什么说是一个标志呢?他写出了社会被遮蔽的隐秘。指出专制文化奴役人的现实。根本点在于,传统文化窒息了个人的潜能的发展,把精神矮化了。在创作里,他一方面还原了历史面貌,另一方面,写出了人的畸形的形态。鲁迅对现实的认识,是有种历史的眼光的。在他的笔下,人在历史的进程里,而一切选择都是旧梦的投射。这给他很大的痛苦。在他看来,不能达到个体生命的自立,总有些问题。人必须走出铁屋子,才可能进入阳光的所在地。
  研究界对鲁迅艺术世界的成就,一直有很高的评价。归纳起来一是对国民劣根性的批评,写出了阿q这样的人物。二是对自我的解剖,意识到认知的有限性。三是把悲怆的气息和幽默的味道一体化,颠覆了一般文人的习惯表达手段。四是不断改造自己领略世界的方式,与一切非人道的存在的不妥协的战斗。这是很了不得的。此间他大量的翻译与整理国故的业绩,都给人不小的惊奇。蔡元培在其身上发现了精神与学问的深,毛泽东在他那里看到了革命性,激进知识分子则在他那里读到反抗压迫的快意。
  自1918年起,鲁迅就在白话文世界建立了自己的地位。二十年代后,其著作得到不断再版的机会。陈独秀、胡适、蔡元培等人都对他给予很高的评价。很快,日文、俄文、法文的译本出现了,他的作品成了那时候中国文学的一个象征。从此,一个鲁迅的话语方式便在中国悄悄出现了。
  
  二
  
  和一般的小说家不同,鲁迅的作品弥散着一种人生哲学的因素。吸引人的首先是知识分子的话题。在他之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的写作。鲁迅说,真的知识阶级是不计较利害的,精神纯净而高远。他和北洋政府的对立,与国民党的对立以及不服从周扬等人的指示,都很有点斗士风采。这个不屈服一切势力的选择,在中国文学界一开始就引起反响。从未名社开始,到左翼作家群,那些青年的喜爱鲁迅,都和这个因素有关。瞿秋白、冯雪峰、胡风的欣赏鲁迅,除了其审美的伟力外,知识分子的情怀大概更浓厚吧。五四的许多文人度进研究室,躲到书斋里去,文字日趋老化、油滑,好似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年轻人不喜欢这些,他们在那里看到的是一些老气,与鲜活的人生殊远。鲁迅和那些人不同,他身上的热力和悲悯的情怀,打动了许多文学青年。其译作里的反叛理念和杂文里透彻的社会解析,有着巨浪般的气韵,直逼人心。
  1925年左右,狂飙社的高长虹对鲁迅的痴迷很有代表性,结果出现了许多模仿的作品,在情绪走向上是很像鲁迅的。高长虹只取尼采式的微茫,温情远弗及鲁迅那样深远,就失之浅薄了。另一类文人台静农从鲁迅小说的乡情里取得灵感,遂写出《建塔者》《地之子》这样的农村题材的作品,把鲁迅的乡土意识延续下来,是很有味道的尝试。至于许钦文的系列小说,不妨说是鲁迅乡村写实的一种翻版,鲁迅式的幽怨和明丽却没有得到,那只能是失败之作,而老师的影响力在那代人身上有所放大,则是不言自明的。
  模仿鲁迅的杂文的作家在三十年代形成了一个群落,巴人、唐弢、徐懋庸、聂绀弩的文字,都在鲁迅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的文本里浸泡过。他们对社会的抨击,和文化现象的读解,有着《热风》的笔法,《南腔北调》的话语方式也能够看到一二。唐弢在文体上很像鲁迅,徐懋庸的随笔在风格上已含有《准风月谈》的机智了。最体现鲁迅智慧的是聂绀弩,他在《韩康的药店》里的滑稽幽默,很让人动情。而与自由主义文人的冲突中使用的笔法分明是鲁夫子式的。他们这些青年的创作的特点是不随世风,直面现实,精神裸露在旷野里,任凭风吹雨打。鲁迅关于社会批判与文明批评的理念,在这些人身上多少有一些体现的。
  直到四十年代,许多到解放区的人都是阅读了鲁迅作品的。在李锐与妻子的通信里,能够看出鲁迅文本对这些走向延安的青年的召唤力。那些关于社会改造的渴念,有一些是鲁迅文字刺激的结果。在那前后的萧军、萧红、叶紫、柔石的创作,或者在底层意识上,或者从知识分子良知的方面,闪现着一种责任与信念。在这些新人身上,旧的士大夫的形影渐渐被自由理念取代了。
  
  三
  
  张申府在1920年的时候,就撰文指出:鲁迅是当时中国最好的思想家。这个深味罗素、罗曼·罗兰、维特根斯坦的学者,发现了鲁迅的世界性的意义。张申府是哲学家,随笔家,其文字有神秘的一面,但表现的维度似乎不及鲁迅深远,他觉得,在汉语表达的深切和思想的深切方面,鲁迅无疑是一流的。
  就那时候知识界的情况看,推崇鲁迅的人一部分来自学院派的教授。比如许寿裳、顾随、曹聚仁便是。一部分是自由撰稿的左翼作家,郁达夫、冯雪峰、胡风都是代表。还有一部分是漂流在社会的青年文人,萧红、萧军以及台湾的张我军等对鲁迅的敬意是没有中断过的。他们的写作,有些受到了鲁迅的启发,或者自觉地把自己看成相似精神的追求者。这几类人,基本都是社会的异端者流,既不满意于传统的文化,也对现实失望。可是这些人不是灰色、无望的消极者,而是有着自己的梦想的文人。胡风的写作,就自觉地沿着鲁迅的路,文字激烈、饱满、热情,一面也晦涩难懂。他周围的一些知识分子都有些论文联盟http://敏感、有趣,毫不做作。在寒冷的世界,他们依偎在一起,写下了诸多温情的作品。
  民国的文艺青年对鲁迅的宠爱持续很久。艾青晚年回忆与鲁迅见面的情形,有一点神圣的感觉。他在审美的角度是那么佩服鲁迅,以为比许多画家重要得多。后来他放弃早期知识分子的话语方式,去写民歌体的诗句,也有鲁迅的暗示无疑。丁玲在编辑《北斗》的时候,基本思路是遵从鲁迅的哲学的。那就是注重反抗的思想,高扬精神的个性,解放审美的意念。我们在彭柏山、周文、阿垅、沙汀、艾芜、路翎的文字里,都可以读出精神的紧张。鲁迅的忧郁以及出离忧郁的绝然,那么楚楚动人地和读者交谈着。
青年作家把自己置身于鲁迅的血脉里,是信念使然。萧军在延安时期公开称鲁迅是自己的父亲,他在作品里习惯于写野性的存在,文字粗糙的同时,也保留了一些放浪形骸的性灵。这样的作家不易被接受,后来的命运坎坷。延安集中了一批有作为的作家、学者,丁玲、王实味、张仃都有好的文字问世,像张仃这样的画家,文章很有特点,一生都没有离开鲁迅的影子。和他同时期的文人有的过去是现代主义诗人,有的是感伤派的作家,但受了鲁迅的启发后,文风大变,早期的个人主义意识渐渐被革命的激情取代了。何其芳到延安后,思想从书斋进入革命的实际。知道先前的《画梦录》一类的作品过于自我,要突破这些才能洗刷灵魂。他后来有一篇谈论鲁迅和周作人的论文,详细阐释了鲁迅的价值,对于精神从旧的王国到新的王国转变的渴望,几乎可以代表那个时期激进青年的路向。
  谈论鲁迅在那个时期也是热烈的话题。萧红在日本给萧军写的信中,称鲁迅是自己的导师,言外有大的思念。至于胡风、聂绀弩、黄源或以诗文,或因暴动走向十字街头,背后是感人的故事。在萧军的回忆里,有关于延安鲁迅研究会的活动的片断,能够深切感受到青年们对自己的导师的爱意。其实我们细细翻检那时候的文章与作品,鲁迅的自由的、反奴役的主题,成为一种旋律。青年们因为与鲁迅、马克思的相逢,精神的苦闷得以缓解。这个中国式的思想的光源,给在迷茫中的青年点起了火把,在暗夜里不断闪耀着。
  
  四
  
  在中国革命低潮的时候,鲁迅的传播及审美思想的延伸,都是在民间自然形成的。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对他的高度评价,也是在思想界混乱复杂的时期发表的。1942年的情形发生了变化,毛泽东以共产党领袖的名义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高度赞美了鲁迅,此前在《新民主主义论》等文,把鲁迅定位于新文学的旗手。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的创作思想,开始把鲁迅的左翼思想当作方向加以引导,鲁迅的影响力远远地超出了生前。
  于是在后来的反帝反封建的主题下,鲁迅的艺术成为标本被接受。他身上所含有的革命性被不断放大。描写乡村的小说多了对压迫的抵抗,阶级斗争的话语开始覆盖一切。延安鲁艺的基本精神是写实的与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为人生的。内心拥抱着广阔的原野,小资产阶级的自怜自爱被抛弃了。
   但是另一类知识分子不同意对鲁迅这样的理解。曹聚仁后来在香港表示了对鲁迅的单面性接受的忧虑。这个自由主义文人对鲁迅的孤独与痛论文联盟http://苦的体验充满了哲思般的描绘,他的走进鲁迅靠的是一种生命的直觉和思想的反诘。在曹聚仁看来,鲁迅的魅力是个人主义与虚无精神的混合,有着黑暗里的挣扎。他的写作一面有鲁迅的独立不依的孑然,一面是周作人的飘然,学识与诗意暗含在文字间。晚年所作《鲁迅评传》表达的就是这样一种偏离左翼的理念。
  许多人都在谈论鲁迅,反对他的人不说了,就一般的文人来讲,鲁迅是一个困难的话题。胡兰成、张爱玲眼里的鲁迅自然和闻一多、朱自清不同,与钱钟书、杨绛也大异其趣的。最得鲁迅神魂的萧红,在《呼兰河传》《马伯乐》里写出了民魂一类的存在,路翎的《财主的儿女》回荡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与鲁迅的惨烈。在四十年代的杂志《鲁迅风》和《野草》里的作者,有许多是忧患朗然的青年,他们在文章的写法和创意上都延续了鲁迅的思想,对国民性的批判,对有闲阶级的超然于社会矛盾的雅趣的批判,对旧剧里奴性的鞭笞,都各臻其妙,有虎虎生气。王元化早期的写作从考察鲁迅与尼采的关系入手,这个很有高度的论述,奠定了他以后写作的基础。
  鲁迅对青年最大的感召力是做改造社会的实践者。三十年代后,许多在前线的作家默默沿着鲁迅的路在走。比如孙犁,一面研究鲁迅的文本,一面写着那些乡间的战斗的故事。其文在冷峻里多了爱意,那么清澈神异,给人挥之不去的感念。孙犁一生都在鲁迅的语境里。他的作品纯净而冷峻,拒绝对世俗的投降。和他相同的还有七月派的诗人阿垅、绿原、鲁煤等,这些在血色里摸爬滚打的人,保持了民国间文化的美质。
  
  五
  
  可以说,鲁迅在许多方面影响了新生的白话文学。其一是把古语与西洋用语及方言引进叙述的语态里,把表达的空间拓展了。像唐弢 、聂绀弩等人都在模仿这样的句式,可惜因为功底的限制,都没有达到那样的深度。后来的木心意识到这一点,其作品回旋往复,跌宕起伏,要追求的恰是鲁迅的路。端木蕻良写作时追求的是《呐喊》的厚重感,其语言的被人关注的原因,似乎与此相关。木心在语言上注重修辞,短篇小说留下了很深的鲁迅的乡土味儿。端木蕻良就在《红楼梦》与《呐喊》间游弋,找到了自己的表达式的。最为聪明的是黄裳,早期模仿周作人笔意,后来学习鲁迅短文的幽思,思想明达而快慰,自称尊鲁迅之风。这些人看到了文学的语言的张力,在文词间获益匪浅的。
  许多作家受到了《野草》的刺激,沿袭了哲学短章的文风,为文有玄奥的一面。张申府就写过类似《野草》的札记,把哲学与诗的因素点缀着,在他是难得的好文章。胡风随笔的艰涩,可能是没有消化鲁迅及普列汉诺夫的缘故,但也学到了其间的妙意。到了五十年代,在张中晓《无梦楼随笔》间展示的意象,何尝没有鲁夫子《小杂感》的神采呢。八十年代后,木心的俳句和林斤澜的小品,恍兮惚兮,如谜语般幽深,他们不回避是受到鲁迅的熏陶的话题。在他们看来,汉语可以有无数的可能,而一般人的试验的精神是弱化的。
  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坛,鲁迅的价值一直被文人认可。但他的影响真正落实在文本上的还是在八十年代之后。人们或取其反近代的理念思考问题,或写国民的灵魂。也有的在杂文的路上走,对现实的批判从未中断过。大致说来,一部分人是重走鲁迅的路,连意象也是重叠的。小说家有刘恒、莫言、阎连科。散文家以张承志、林贤治、陈丹青为代表。在杂文领域,邵燕祥、朱正、王得后都有好文章行世。他们大多是鲁迅研究者和追随者,因为这些人的存在,文坛的鲁迅语境显得格外引人。
  一些闪光的思想者,无不从鲁迅那里吸取经验和智慧。他们用生命呼应者鲁迅传统里最美丽的存在。巴金说自己晚年的选择,就是老师鲁迅的引导,回到本我,面对苦难与价值难题,是不能不做的选择,也是自己的责任。韩少功的《爸爸爸》,难道不是受到《阿q正传》的启发么?至于莫言《酒国》里的吃人的寓言,就更有《狂人日记》的隐语了。我们在阎连科《丁庄梦》《四书》读出了《野草》《彷徨》的惨烈,作者在极端灰暗的绝境里写出人间的本然,绝没有隐瞒与欺骗的因素。刘震云《故乡面与花朵》其实写的是鲁迅精神曾闪耀的一角。作者在面对中国问题时的警觉,不仅是清醒的一剂良药,还有无边苦思。我们说鲁迅是中国作家的精神之母,是毫不过分的。
  
  六
  
  以上的勾勒很是潦草,从这个线索看,鲁迅是对白话文影响最大的作家,他在思想和艺术的多种层面,带来了文学上的变化。一个新的传统终于在他那里出现了。这个传统是民本意识的,个人主义与民族精神的巧妙结合。鲁迅一方面开掘了白话文的潜能,把一般的表达引进到世界中去,一方面增加了词彩、哲思、逻辑的因素。而重要的是,其背后的革命的情怀和悲悯地苦度众生,牺牲自我的选择,唤起了人们自立的自觉。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中国,鲁迅的精神是不屈的民魂的昭示,旧的精神存在被慢慢洗刷了。可以说,由此而形成丰沃的精神土壤。
  英国人自豪地说,自己有一个莎士比亚;俄国人也骄傲地说,他们的文学史里有一个托尔斯泰;那么我们中国呢,因为有了鲁迅,变得有历史了。鲁迅的传播与影响,是近代文化的一件大事,那是自孔夫子以来最大的事件。从此,我们的文化路径,开始转航。人道主义与个人精神,社会大同与共产主义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应当感谢这份遗产。现在的中国,还不能离开这样的遗产。因为,在变革的进程里,人的潜能的焕发,自由精神的渴求,都不能缺失。警惕新的选择里的旧的陷阱的形成,还是一条长长的路。鲁迅当年的实践,还没有完成呢。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更新时间:
    浅谈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中科学思维方法的缺失…
    在法意与自由之间:民国法律视野与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儿童视角问题分析
    现代文学研究中的集结号
    对中国现代文学传统进行性别意识反思的必要…
    叶兆言:现代文学确实没那么好
    我国现代文学中的自然精神取向
    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语境中的自然精神选择及…
    基于“活动”的留学生本科《中国现代文学》…
    现代文学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古代文学赏析 豪气诗歌咏自然
    古代文学研究的边界问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