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文学批评双方(批评家与创作者)的道德底线问题,认为在目前比较混乱的批评现状下,求真务实,并注重作为批评家应有的职业素养应该是批评家言说的基本职业道德;同时,作为被批评的对象,文学创作者也要以正确的态度面对批评,井提供健康的批评环境。
论文关键词: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双方 道德底线
文学批评是一件非常艰难的工作。一个时代出现的优秀批评家往往是屈指可数,较之优秀的作家,数量很不成比例。但他们却对文学的健康发展做了贡献。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就很有一些艺术素养高、敢于直言的,并颇有学术造诣的批评家,比如茅盾、胡风、李长之、李健吾等等。但近20年以来随着社会市场化、商品化的急剧推进,文学的大幅度边缘化,很大一部分批评家耐不住寂寞,经不住诱惑,也开始急剧地蜕化,红包评论、炒作评论、人情评论等纷纷登场。而面对纷至沓来,良莠不齐的种种评论,文学创作者(其中不乏一些文学大家)似乎还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应有的豁达心态。针对文学批评界出现了这种道德下滑现象,笔者想谈谈文学批评双方的道德底线问题。
1批评家的道德底线
首先,文学批评应该建立存文学文本的基础之上,而不是针对作者。当代文学批评经常针对的是当代的作家及其作品,所以对批评家来说,就有了许多外在的压力或诱惑。作为一位严肃的文学批评家,该如何作为?
我们一定要守住一个先定原则:不能进行人身攻击。当然,这只是前提,任何公民都无权对另一位公民进行人身攻击。
其次,文学批评家必须坚守批评的基本职业底线:必须对你所阅读的作品作真实的言说。文学批评家的天职就是说真话。求真务实应该是批评家言说的基本职业道德,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职业底线。就是面对一些影响很大的作家,批评家也不能跟着他们的意愿走。他们的言论、观点仅是你进行批评的参考,不能取代你的思考和观点。但在目前的中国文坛、学界,学者、评论家往往囿于各种因素:主观因素或外部压力,经常不敢或不愿说真话。其中尤以新出版的文学作品研讨会为代表,由于与会人员大都拿了人家的钱或者是朋友关系,于是在会上就什么好话都敢说。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真正的批评家倒好象是在无事生非了。
最后,作为文学批评家,还应该注重自身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提升。目前文学批评之所以出现众多被读者和作家非议的情况,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在的文学批评界出现了一些理论素养贫乏、文学感悟力和鉴赏力低下的所谓批评家在滥竿充数。一个没有大最的阅读积累,没有较高的艺术感悟和艺术鉴赏力的批评家,往往还不如界外人士对文学的评价更到位。
2创作者的道德底线
不太正常的学术风气,导致了当代文学研究与当代文学创作的浮躁、无聊,也助长了作家的坏脾气。有的不仅听不得一点不同的声音,而且对一些有良知的评论家大肆辱骂。把正当的指出其作品中存在的偏见或不足偏激地理解为人身攻击,并还之以眼。这不仅仅是度量狭小的问题,还是对文学批评缺乏起码的理解和常识的问题,更谈不上尊重。
批评家在评价一部作品时,往往会涉及到作家个人的地位.俗世影响.感情、脸面,对作品的批评经常被作家认为是对他们人格的否定,甚至还会导致纠纷。一些优秀的作家也承认批评的任务就是去伪存真,并对优秀的作品进行深度阐释,但当批评落到自己头上,还是难以承受,甚至对自己作品的独到见解,有时都耿耿干怀无法接受。你的作品一旦面世,任何读者都有说三道四的权利和资格。他们无法理解一个批评家对自己作品的批评也仅是众多批评中的一种,并没有特殊的权威性这一文学批评的基本常识。
若我们的批评家都守住不做人身攻击这一先定原则,作为作家也必须清楚,批评家对你作品的批评永远不是以人身攻击为出发点的。喜听表扬的意见故然是人的一大天性,对负面的批评也要有积极的心态才行。作家虹影经常在欧洲居住,她说:“我的半个基地在欧洲,欧洲的批评家,是很活跃的,报纸的书评一针见血,不留情面,他们不需要顾忌作家的面子,他们不必认识作家,更从来不加入到出版社的包装中去,这种独立的评论声音,既来自学院,也来自学院外。而在中国见不到如此活跃的批评,这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重大遗憾。”她呼吁:“请讨论我们,请批评我们,必要的话,请得罪我们。但是保持沉默,是你们放弃了责任。”我想这才是作家应有的态度。
最后,笔者还想谈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前面我们提到有些批评家往往囿于各种因素:主观因素或外部压力,经常不敢或不愿说真话。这种压力往往很大程度上就来源于作品的创作方。就好比“,亍贿”和“受贿”一样,形成了一个“施”与“受”的关系。或是由于无形的名气.关系或地位的压制,或是由于有形的经济或利益上的收买,使得评批家丧失了起码的职业道德底线。因此,作为被批评的对像,作品的创作者主动给文学批评提供一个单纯、清洁、健康的环境也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其应坚守的道德底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