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文学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道德经》思想的分类研究
摘要:本文将《道德经》分为“论道体、论道之理、论修道、论事理、论治国用兵、论处世及修养”六个范畴,并对每一个范畴进行总体的研究及把握。通过这样的研究,使得对《道德经》的理解与把握更加清晰透彻,从而也使得《道德经》能更好的服务于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关键词:道德经;言论;分类研究
  
  一、引言
  
  《道德经》俗称《老子》,是道家最重要的典籍,但其影响绝不仅仅限于道家,其对整个中华文化、人心人性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广博,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科学、艺术等领域的诸多方面;其思想辩证深刻,是一种看破世事与历史后的回归。无怪乎德国哲学家尼采说:“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如此优秀的一部经典,我们现代人当然应该好好学习及继承,但由于《道德经》为“分章记言体”,且各章之间的逻辑关系不甚明显,同一类内容零散的分布于各章,这对学习者欲快速整体把握其主要思想、理清其脉络结构,造成了很大困难。基于此,笔者将《道德经》分为“论道体、论道之理、论修道、论事理、论治国用兵、论处世及修养”六个范畴,并对每一个范畴进行总体的研究及把握。通过这样的研究,使得对《道德经》的理解与把握更加清晰透彻,从而也使得《道德经》能更好的服务于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分类研究
  
  1、论道体
  《道德经》开篇就提出了其基本哲学概念“道”,这个“道”有形而上的道即“道体”,也有形而下的道即“道理”。在“论道体”范畴中,对“道”的形而上“道体”进行了一些描述,总的来说是:“虚而不空,用而不穷,行而不殆,极而必反”。但“道可道,非常道”,真体如何只可相契,不可尽言。
  
  2、论道之理
  此范畴承袭“道体”对“道”所体现出来的理性层面进行描述。如:“生生不息”、“循环往复”、“有以为利,无以为用”、“天道无亲”、“相反相成”等等,并告诉人们体道行道可以“免罪得求”。
  
  3、论修道
  此范畴承袭“道体”以“道之理”为指导,提出“道法自然,致虚守静”的修道原则及“抱一为式,挫锐解纷,和光同尘”的行事指导。此部分是修道者修持的形而上部分之具体指导。
  
  4、论事理
  此范畴承袭“道体”以“道之理”来认识事物,解释事理。其思想辩证深邃。如:“祸福相依”、“以柔克
  刚”、“为大于细,图难于易”等等,涉及社会生活的众多方面,可为行事指导。
  
  5、论治国用兵
  此范畴承袭“道体”以“道之理”、“事理”为基础,效法天道“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清静无为”来指导治国用兵。提出“清静治国,淳淳治民,谨慎用兵”的总原则。其“恬静淳和”的治民理想及“胜而哀泣”的人道主义情怀充斥全篇。

  6、论处世及修养
  此范畴承袭“道体”以“道之理”、“事理”为基础,以圣人言行为楷模,教导人们“慎独自正,慈俭不先,不争为下,雌柔归朴”,共促社会和谐。
  
  三、总论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了其基本哲学概念“道”,通过“道”来认识事物,效法“道”来修身行事及治国用兵,可以说林林总总头头是“道”。但总括起来《道德经》主要有以下思想特征:
  1、自然
  老子体察天地人生,发现事物各自都有自身的本性。这种本性是强大的、不可抗拒的,只有顺应了这种本性事物才能正常的发展。所以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并且将这种“道法自然”的理念灌输到每一个环节。体现在道之理就是“天道无亲”;体现在修道就是“致虚守静”;体现在事理就是“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体现在治国用兵就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体现在处世及修养就是“慎独自正,不争为下”。总之“道法自然”为“常”,不知常,妄作凶。
  2、虚静
  老子认为万物的根源是“虚静”的,但这个“虚静”的本体含藏着无穷的创造性与生命力。所以老子呼吁人们回归到这个“虚静”之中。“虚静”的生活,蕴涵着心灵保持凝聚含藏的状态。惟有这种心灵才能培养出高远的心志与真朴的气质;也惟有这种心灵,才能导引出深厚的创造能量。
  3、反
  老子思想的一大特色就是“反”。“反”有两层含义,一是:事物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二是:循环运动,返回原点,即“返”。由于认识到事物相反相成,所以老子看问题往往从一个相反的角度来审视;老子行事往往从一个相反的方向来对治。这样常常使得对事物的认识更加深刻,对事情的处理更加有效,使人耳目一新。由于认识到事物循环运动,所以老子觉得以其疲于奔命的追逐事物,不如以逸代劳坐等他的下一次回归。这样不但省事而且显示出一种颇具智慧的先见之明。正是由于这种先见之明老子告诫人们“物极必反,处事不盈”。
  4、柔
  老子的“柔”其内涵是丰富的。首先,有“缓慢、不知不觉”的意思,也就是说“道”的作用是细微的、是缓慢的,不知不觉之间已然成事,如“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其次,有“充满生机的,有包容性的,从而也是充满应变能力的”的意思,如“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再者,有“有韧性,百折不挠,抱一不易”的意思,如“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参考文献
  [1] 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商务印书馆.2003
  [2] 尹国兴.老子秘语[m].齐鲁书社.2006
  [3] 王弼.老子道德经注[m].浙江古籍出版社.
  [4] 高明.帛书老子校注[m].中华书局.1996
  [5] 彭浩.郭店楚简老子校读[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更新时间:
    新时期新闻传播中的伦理道德问题研究
    《水浒传》:透视中国宋王朝的政治与道德的…
    论英美文学教学的道德关联性
    卧底采访的法律与道德风险--美国食狮公司VS…
    三种社会角色与新闻职业道德建设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在大学生道德情感培育中的…
    试论析新闻媒体道德失范现象成因与对策研究
    试论新闻真实性原则 道德约束与实践要求
    流媒体时代媒体的责任和公众的道德守望
    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在大学生道德情感培育…
    路遥小说中的道德意识
    浅析何晏的 道论   无名论 的玄学思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