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对《清朝前期黑龙江民族研究》一书的内容及其特点等进行评价。
论文关键词:清朝;黑龙江地区;民族
周喜峰先生以《清朝前期黑龙江民族研究为题,撰就自己的博士学位论文,并经过多次修改,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07年出版。这部专著是黑龙江民族史研究的一部力作,它围绕清朝政权与黑龙江民族之间的关系这一主线,针对黑龙江诸民族在满族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黑龙江地区诸民族迁移,清朝治理黑龙江诸民族之政策以及黑龙江诸民族对国家统一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贡献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学术观点对清朝前期黑龙江地区诸民族的社会发展进行了系统和深入探讨。
该书首先分析了明末黑龙江少数民族的社会状况。指出当时黑龙江地区的蒙古、锡伯、索伦及野人女真等部族仍处于原始发展阶段。他们主要以游牧渔猎为主,农业生产较为落后。其特点是部落众多、族称混乱、界线模糊。清朝兴起后,努尔哈赤及皇太极父子采取招抚、联姻和军事征讨的策略统一了黑龙江地区的各个部族。作者认为,在中华民族重要组成部分一满族形成时期黑龙江各民族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这一重要活动并为之作出了重大贡献。
17世纪中叶的清朝入关和沙俄入侵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中国历史发展,乃至于对当时的黑龙江民族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此该书作者指出:清朝人关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清朝中央政府对黑龙江民族的政治影响,延缓了清朝政府在黑龙江地区行政管理机构的建设,减少了清朝中央政府与黑龙江民族的经济联系和在政治、经济、军事及社会文化等方面对黑龙江民族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为沙俄的入侵创造了条件。
清朝人关前后,波雅尔科夫、哈巴罗夫、斯捷潘诺夫等沙俄侵略者相继侵入中国黑龙江流域,烧杀抢掠,给当地各族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各族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重大损失。由于受清朝人关及沙俄入侵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清初黑龙江土著民族大规模南迁的浪潮。当时黑龙江地区土著民族大多都参与了这次迁徙活动,清朝政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这次民族大迁徙对黑龙江民族的发展、东北边疆防御以及东北地区的历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清朝政府对黑龙江民族的统治是通过建立行政管理机构和实行一系列民族政策来实现的。该书对此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作者指出:针对黑龙江地区不同的民族,清朝政府采取了不同的行政管理方式,通过建立驻防八旗制、布特哈八旗、盟旗制、边民姓长制等,由黑龙江将军和吉林将军负责对黑龙江各民族进行管理。与此同时,清朝统治者还采取恩赏笼络、分而治之、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对黑龙江民族进行统治。事实证明,清朝政府的行政管理措施和民族政策都非常成功,它使黑龙江地区成为清朝最稳固的后方基地,使黑龙江民族成为维护国家统一中最忠诚的民族。
清朝前期是黑龙江民族发展的重要时期,黑龙江地区的大多数土著民族都是在这一时期告别了其原始的发展阶段,进入了新的民族发展时期,并受到满汉民族的较大影响。该书将清朝前期黑龙江民族分为土著民族和迁人民族两部分加以研究。指出土著民族是指明朝中期以后生活在黑龙江地区的民族,主要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蒙古、锡伯、赫哲、费雅喀及库页等民族,而迁人民族是指清朝前期迁入黑龙江地区的民族,主要由来自于全国其他地区的汉族、满族、回族、柯尔克孜族等民族组成。经过大规模的迁徙和编旗驻防,黑龙江民族的分布格局已基本形成,并延续至今。这一时期,各民族之间关系也进一步密切,社会经济都有所发展,但其发展程度并不一致,其中土著民族普遍较为落后,受满汉等族的影响较大。
该书还对勤劳勇敢、能征善战的黑龙江民族大加赞赏,认为在清朝反抗沙俄侵略的斗争中,他们始终站在第一线,为驱逐沙俄侵略者、保卫东北边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顺治年间,当波雅尔科夫、哈巴罗夫、斯捷潘诺夫等沙俄侵略者侵人中国黑龙江流域时,当地各族人民首先起来保卫家园,并配合清军抗击侵略者。在康熙年问反击沙俄侵略者的雅克萨战争中,黑龙江各族人民英勇参战,配合清军给沙俄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取得了雅克萨战争的胜利。康熙以后,在东北边疆防御中,黑龙江各族军民也是中坚力量。无论是建城驻防、驻守卡伦,还是定期巡查边境,他们都忠于职守,不畏艰辛,在开发边疆的同时,默默无闻地保卫边疆。没有清朝前期黑龙江各族人民的英勇斗争和艰苦努力,便不会有从康熙到咸丰近二百年东北地区的和平稳定局面。
这部专著对清朝前期黑龙江地区各民族的民族文化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满汉文化对黑龙江地区的民族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清初黑龙江地区民族文化教育颇为落后,主要以对黑龙江各民族的满化教育及八旗官学为主。汉族流人在当时黑龙江地区民族文化教育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清朝前期黑龙江地区的满族、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赫哲、费雅喀、库页等民族主要信仰原始的萨满教。蒙古、锡伯等族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汉族、回族等迁入后,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也传人黑龙江地区。这些文化和宗教信仰成为当时黑龙江各族的精神文化。清朝前期黑龙江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风俗。由于各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其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及节庆礼仪等方面的风俗也各有特色。从总体而言,清朝前期黑龙江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都受到满汉文化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为黑龙江地域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学术研究贵在创新,没有创新的学术成果无异于文字垃圾。我以为该书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三个方面:在选题上,选取学术界普遍关注但又缺乏全面、深入、系统研究的清初黑龙江民族作为研究对象,形成了以顺康雍乾时期为主的清朝前期黑龙江民族断代史。在史料上,传统的黑龙江民族研究一般多以地方史料为主,以其他史料为辅,而这些地方史料大多成书较晚。本课题则主要运用清初的满文档案、历朝实录、会典及黑龙江地区汉族流人笔记等相关史料,并参考当时俄国入侵者的报告、使团官员的笔记以及朝鲜实录、学者笔记等资料对黑龙江民族进行研究,通过各种史料的对比运用,纠正了许多后出方志中的错误,研究成果真实可信。在学术见解上,第一次对清初黑龙江民族与满族的形成、清兵人关及沙俄入侵对黑龙江民族的影响、清初黑龙江土著民族的南迁等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观点。
康熙年问科尔沁蒙古“献出”锡伯族中的达斡尔人来源问题,学界普遍认为是科尔沁蒙古于天聪八年(1634)俘获的。而通过考证,作者则推陈出新,指出这部分达斡尔人是崇德五年(164o)五月在清朝政府平定索伦部博穆博果尔叛乱后,由黑龙江上游迁徙到嫩江下游的索伦部达斡尔人,澄清了这一方面的史实。因此,周喜峰先生的《清朝前期黑龙江民族研究》作为一部专门、系统、全面研究清朝前期黑龙江民族的学术力著,不仅丰富了黑龙江民族研究的成果,也有力地推进了黑龙江民族史研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