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山海经;神话思维;浪漫主义;文学创作传统
论文摘要:《山海经》作为我国重要的典籍之一,具有多学科的价值,而其巨大的文学价值则为很多学者所忽视。本文试从神话思维对浪漫主义文学创作传统的影响这一视角从三个方面来解读和探究其文学价值:丰富的直观想象力和巨大的想象空间对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创作的影响;包含丰富神话思维的神话传说经常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素材;神话思维的原始生命观对浪漫主义文学创作具有深层影响。
《山海经》的文学价值是丰富多样的,我们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探究。我们至少可以从神话思维(即原始思维)对浪漫主义文学创作传统的影响、原始逻辑的表述方式、人文关怀中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实用主义的审美判断等视角对《山海经》的文学价值予以解读和探究。本文仅试从第一个视角从三个方面来解读和探究其文学价值,争取起到抛砖引玉之效,以引起学界对《山海经》文学价值更多的关注和进一步探索。《山海经》中包含着丰富的神话思维,它对浪漫主义文学创作传统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深入地研究神话思维并揭示这种影响,不仅有利于从源头上来探讨浪漫主义文学创作传统形成的深层次影响因素,而且对于弄清各种文学现象形成和发展的规律都有很大帮助。我们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探讨神话思维对浪漫主义文学创作传统的影响:1.丰富的直观想象力和巨大的想象空问对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创作的影响;2.包含丰富神话思维的神话传说常常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素材;3、神话思维的原始生命观对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深层影响。
一、丰富的直观想象力和巨大的想象空间对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创作的影响
神话思维在许多方面如丰富的直观想象力和巨大的想象空间等都与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和基本特色相契合,神话思维的主要文化成果——神话传说从内容到形式,从表现手法到创作手法都对浪漫主义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着重表现作者个人主观世界对事物的感受,这些作品表现出来的丰富的主观想象和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与神话思维是一脉相承的。如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等作品中无不充满奇幻瑰丽的想象。在《离骚》中诗人在现实叙述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想象和幻想。诗人忽而到了天国的门前,忽而到了世界的屋顶,忽而又到了西极的天边,上天下地去追求他的理想。两次远逝中都有十分壮丽而浪漫的场景: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吾今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正像有的学者认为的那样:“这种丰富的想象和理想主义色彩,只有在原始思维中才能找到源头…。”《九歌》中全部是祭神的歌辞。郭沫若认为这十一篇歌辞有六种写法,这些创作手法都深受神话思维丰富的直观想象力的影响。《天问》是一首奇特的诗歌,诗中列举出历史和自然界一系列不可理解的现象,对天发问,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诗中保存了许多古代神话传说的一些梗概。
吴承恩的《西游记》以及郭沫若的《女神》等作品都是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品的代表作。“《西游记》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就是诡异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突破时空,突破生死,突破神、人、物的界限,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异奇幻的境界。在这里,……作者将这些奇人、奇事、奇境熔于一炉,构筑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艺术整体,展现出一种奇幻美”从这一角度来说,《西游记》的创作深受原始思维丰富的直观想象力的影响。至于许多评家从儒、道、佛的角度解读《西游记》,只是“随宜附会而已”,因为“作者虽儒生,此书则实出于游戏,亦非语道”。同样,郭沫若的诗集《女神》中的艺术想象也离不开这种直观想象力的熏染和渗透。“诗人把整个大自然作为自己的书写对象,于是,宇宙地球,日月星辰,山岳海洋,风云雷雨,草木飞禽……统统奔入笔底,构成了囊括宇宙万物的极其壮阔的形象体系……诗人思绪飞腾,产生了《女神》式的奇特想象”。这样便形成了“女神体”雄奇的艺术风格。
含有丰富神话思维的神话传说,其造境艺术手段在后来的浪漫主义文学创作中得以有意识的发扬光大。屈原的《离骚》、《招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等作品便是这些杰出作品的代表。“屈原在《离骚》中创造的饮木兰之坠露,餐秋秋之落英,与芳草为伍,与诸神为伴,奔走于天地之间,呼告于人神两界,亦人亦神,亦真亦幻的意境,就是以原始思维造境手段为基础的创造意境的手法。在《招魂》中则极言四方六合处处充满恐怖,充满险恶。把恐怖意境造到极致,同样是利用了原始思维的空间意识。”…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是大胆驰骋想象创造出一个奇幻无比的意境: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乱如麻。
霓裳风马,驱虎驾鸾,仙人纷纷而来,济济一堂。在《西游记》中,作者更是驰骋想象,任意挥洒。孙悟空上天入地大闹乾坤、师徒取经途中大战妖魔鬼怪等意境是何等开阔!
蒲松龄也在《聊斋志异》构建了一个巨大无比的充满神仙狐鬼精魅的幽冥世界。这非常明显地受到神话思维中巨大想象空间的影响,但蒲松龄又在此基础上有很大的发展和突破。正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调改弦,别叙畸人异行,出于幻域,如在人间。”川鬼的观念产生于人类早期对死亡的恐惧,鬼所在的冥间主宰者也成了主宰人生死的神。蒲松龄对幽冥世界的描写,在神话思维和民间信仰本有的观念和模式的基础上作了自己的肆意发挥.他“多是有意识的结撰奇异故事,连同其中的神仙、狐、鬼、花妖,都是出自他个人的心灵的创造,个中便有所寄托、寓意。这样就有别于早期如六朝志怪小说的实录写实型,如干宝的《搜神记序》的主要内容就是强调其所叙怪异非常之事的真实性“亦足以发明神道之不巫”。这样,蒲松龄就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和创新,这当然也伴随着神话思维性质的继承与发展。他一方面因袭了神话思维当中的神道观念和思维模式,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神道意识的拘束,比较随意地藉以观照现实世界。这种把神道观念及其思维模式作为文学幻想的审美方式和表现方法用于小说中是在文学本身的发展和思维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创新和飞跃。
二、包含有丰富神话思维的神话传说经常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素材
神话传说尤其是早期的神话传说包含着丰富的神话思维甚至可以说很多神话传说本身就是神话思维的产物。在《山海经》中存在大量的创世神、祖先神、自然神、图腾神等,这些神以及与他们相关的神话传说不仅本身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这些神话传说构成了原始文化的核心和理论体系,深刻地影响到原始文化的许多方面,诸如历史、艺术、文学等。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浪漫主义文学以神话中诸神为创作题材的作品不胜枚举。
战国时代屈原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中的舜帝之二妃就是直接取自《山海经》:
日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沣沅之风,交潇湘之渊,是在九江之间,出入必以飘风暴雨。是多怪神,状如人而载蛇,左右手操蛇。
——《中次十二经》
帝指尧,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一同嫁给了舜。舜南巡时死于苍梧,娥皇、女英赶往当地寻找,但却没有找到,死于湘江,成为传说中的湘水之神。《山鬼》也明显受到《山海经》中众山神的影响。汉代如《神异经》、《十洲记》不仅直接受到《山海经》的影响,而且在形式和内容上多有模仿的痕迹。如《神异经》记名叫诞的讹兽云:
西南荒中出讹兽,其状若苑,人面能言,常欺人,言东而西,言恶而善。其肉美,食之,言不真矣:一名诞。
——《西南荒经》
其中对怪兽的叙述与《山海经》中对许多怪兽的叙述几乎完全相同。再如《神异经》中对“天柱”的记述也和《山海经》中对起天梯作用的扶木、建木的记述十分相像:
昆仑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周圆如削。下有回屋,方百丈,仙人九府治之。上有大乌,名日希有,男向,张左翼覆东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处无羽,一万九千里,西王母岁登翼上,会东王公也。
——《中荒经》
值得一提的是汉代的一部经典文献《淮南子》,其文学价值逐渐被发掘,而体现其文学价值的许多方面明显受到《山海经》的影响。比如其中保存的大量神话及神话中的诸神有许多都可在《山海经》中直接找到或看到他们的影子。如治水神话中的大禹、逐日神话中的夸父、射日神话中的后羿、创世神话中的女娲等。在《淮南子》中大禹是一个半人半神的治水英雄形象:他带领太章、竖该丈量大地的修短,又积土成山、平山填池,改变大地的面貌(见《修务训》、《原道训》)。在《淮南子》中关于女娲有这样的记载:
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螯足以立四,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览冥训》
女娲使濒于毁灭的世界得以拯救,她确实有再造世界的功绩。另外,她与伏羲通婚,衍生人类,成为人类的始祖。这在《山海经》中可以找到关于女娲的资料:
有神十人,名日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大荒西经》
这里的女娲已经具有创世所必需懂得的本领——化生化育。“如果说,汉代以后女娲的神话具有某些创世神话的因素和特征的话,那么,《山海经》关于女娲的记录则已显露其端倪。”同样,如果我们去查考六朝志怪、唐传奇、明清小说如《西游记》和《聊斋志异》等作品也会发现其中大都有或明或显或直接或间接取材于《山海经》的例子或痕迹。如《西游记》中写孙悟空从石中生出就明显受到“石中生夏启”神话的影响。《红楼梦》本名《石头记》,也明显受到“精卫填海”等神话的影响。
三、神话思维的原始生命观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在神话中有许多神人,大多有着生——死——复生的经历,只是在具体的细节上有些差异。“有的缺少生的部分,有的‘死亡’部分只是受到生命威胁,靠近死亡边缘。而复生的表现更始各具特色,但都必须经过‘死亡’的磨炼才会有成长、复活,而神的形象和性格也是在类似‘凤凰涅檠’中奠定、展现并且震撼着同族人的灵魂。”我们从《山海经》中可以找到不少这样的神人,其中鲧丧命羽郊腹中生禹的经历就是这种生——死——复生的原始生命观的集中体现。总结鲧死腹中生禹的英雄神话所展示的原始生命观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首先就是生命的互渗,在某些关键时刻转化变形。其次,任何生命都会有魔难或磨难,尤其是将要增益神性的生命之际,甚至是死亡一类的经历。最后,生命的魔难或磨难不是消极的,它锻炼出来的是一个更具神性的生命。死亡的同时是新生命的开始,是生命神性的真正显示。”头被斩断仍然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盾斧以自舞的刑天、一心要同太阳竞走在半路上渴死前丢掉手中的拐杖化作大片桃林的夸父、在死后也要化为精卫鸟衔木石而填海的女娃等形象都充分显示了生生不息战斗不止的原始生命观。
我们在六朝志怪小说中可以发现许多展现生命互渗的作品。如干宝《搜身记》中的《三王墓》中楚国铸剑莫邪的儿子赤比为父报仇的故事,《韩凭夫妇》中躯体相就、根交枝错的大梓木、雌雄各一交颈悲呜的鸳鸯,这都是我们祖先认定的生命复活形式。这些作品就很好地体现了生——死——复生的原始生命观。无论是鲧腹生禹,还是精卫化鸟,亦或是梁祝化蝶,在神话思维支配下的原始生命观中,都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事情。这种生命观作为集体无意识传递下来,存在于创作者和读者的意识中。从唐传奇《南柯太守传》、《枕中记》、《李娃传》、《霍小玉传》、《柳毅传》等作品中我们分明可以看出这种原始生命观的执着性。如传奇大家蒋防的《霍小玉传》写小玉悲愤交集,怒斥李益:
“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此!韶颜稚齿,饮恨而终;慈母在堂,不能供养;绮罗弦管,从此永休。征痛黄泉,皆君所致。李君李君,今当永诀!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
这段义正词严的血泪控诉和强烈的复仇意识,正是原始生命观中生一一死——复生的很好表现。李朝威的《柳毅传》写人神相恋故事,别具特色。其笔力都专注于对生命磨难的刻摹,反而更完美更强烈地突显了原始生命观中生生不息的顽强意识。
至于再后来的许多作品如《西游记》、《聊斋志异》、《红楼梦》等作品就更是对这种原始生命观的成熟运用。比如《红楼梦》就比较明显地体现了神话思维的原始生命观。贾宝玉的前身是青埂峰下女娲补天未用的顽石,这本身就很神奇,然而更神奇的是这顽石、“通用宝玉”和贾宝玉三者之间存在一种奇妙的生命联系。宝玉在主观上也存在这样的认识:
不但草木,凡天下有情有理的东西,也和人一样,得了知己,便极有灵验的。
——《红楼梦》第70回
女主角林黛玉的形象具有多个原型。其中尤以花和水有代表性。黛玉就是一位花人合一的美女。水和黛玉的生命也是密不可分的,水以不同的存在形式贯穿于林黛玉的今生和前世中。如果“从反映、继承、传递原始生命观的角度上说,《红楼梦》却是《山海经》一样的神话。”。其实单从其中众多人物尤其是女孩子的名字里都带有“玉”字,就可明显看出有关玉石的神话对《红楼梦》的影响有多么大了。而玉石神话的源头活水则取自《山海经》。
综上三方面所述,可以说没有神话思维就不可能产生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没有丰富多彩而又绮丽魔幻的神话传说,浪漫主义的文学创作传统也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