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因其创作成就和独立人格,在
陶渊明除了时断时续地做了几年官外,其余大半生则居住在农村。他亲身参加了农耕,不仅体会到了耕作的辛苦,也和周围邻居建立了和睦融洽的感情。《移居》其二中写道:“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全诗以自在之笔写自得之乐,将日常生活中邻里过往的琐事串成一片行云流水。过门招饮,仅见其情意直率;闲时相思,才见其情意的深挚;披衣而起、言笑无厌则表明其情意的无拘与淳厚!这与“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归田园居》其二)、“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归园田居》其五)、“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杂诗》其一),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移居》其一)相映成趣,诗人用清新、浅淡、朴实的文辞,将自己最真挚、最美好的内在感情倾注于笔端,将纯朴的邻里情谊写到极至,将无一丝虚伪和矫饰的自然之乐倾泻无余。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陶渊明的诗不求丽而自丽,不求深而自深,向读者真实、朴实地宣泄他仕隐矛盾冲突中,不幸命运袭击下慷慨而悲怆的感情。他对人间至真至淳感情的抒发,犹如一股潺潺的清泉,缠绵而多情,流淌在千百年来的读者心中。
注释:
[1]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2]钟优民:《陶渊明论集》,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3]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董艳侠 江苏省丰县中学 22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