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文学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论语 中人物名字浅探

摘要:古人有名有字,旧说上古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结发加冠)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结发加笄时取字,名和字之间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本文就《论语》中相关人物的名字对此作番探讨。
 
 
关键词:人物、名、字、《论语》
 
 
 
summary:the ancients is well-known to there is word, old say the ancient that the infant is born three months empress be assigned name to by father,20 years old of man the person holds the hour of hat gift( the knot hair adds the hat) takes the word.woman 15 years old allows to get married to hold the gift of 笄 , the knot hair adds the hour of 笄 takes the word, a contact for with word usually meaningfully ascending.this text the name of the related person in inside in》 in analects in《 makes the study of 番 to this.
key phrase:person,, word, 《 analects 》 
 
一、引言
现代的人可能经常问别人“您叫什么名字?”那位便答,我叫某某某。实际上他回答的只是他的名,并没有回答出字来。因为现在人一般只有名,没有字。现在讲的“名字”这个词,由“名”和“字”两部分组成,但其中的“字”已经没有实在意义了。然而,在古代这是有着严格区别的。  
    《说文》:“字,乳也。从子在‘宝盖’下,子亦声。疾置切”。分析“字”这个字的结构是“子”上面加个“宝盖儿”,这“宝盖儿”就是房屋。“字”的本义是在屋子里生小孩儿。引申为孳生、繁衍。名字的“字”其实就是从名衍生而来的,所以叫做字。《颜氏家训》说:“名以正体,字以表德。”“表”就是表达,所以字又叫表字。上面说的归纳起来就是,字是从名派生出来的,它的作用是表达名的意思。因为“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字是解释、阐发名的,所以名与字之间必然有意义上的联系。正如《白虎通》中所说:“闻名即知其字,闻字即知其名。”  
 名字之间一般有同义、相关、相对等关系,还有析名为字、同音为字、名加修饰词语产生的字等。《论语》中相关人物的名与字的关系大致有下面这些:
 
 
二、《论语》人物名字用例分析
 
 
 
 
(一)名与字相联表达意义。
孔子,名丘,字仲尼。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父叔梁纥和母颜氏“祷于尼丘(山名)”,遂生孔子,因此名丘,字仲尼,姓孔氏。
《说文》:“丘,土之高也,非人之所为也。从北,从地也。人居在丘南故从北。中帮之居在昆仑东南。”丘是小山,尼是这座山的名。“仲尼”之“仲”,表示的是排行,因为孔子上有兄长“孟皮”(《孔子世家》索隐引《孔子家语》),系叔梁纥之妾所生(《孔子家语·本姓解》)。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可以相互联系表达一定的意义的。
 
 
冉耕,姓冉名耕,字伯牛。孔子以为有德行。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伯牛有恶疾,孔子往问之,自牖执其手,曰:“命也夫!斯人也而有斯疾,命也夫!
《说文》:“耕,犁也。从耒。井声。一曰:古者井田。古茎切”。又《说文》:“牛,大牲也。牛,件也;件,事理也。象角头三,封尾之形。凡牛之属皆从牛。”可以看出在古代耕必须有牛。“伯牛”之“伯”,表示的是排行。表明冉耕在家里排行第一,是老大。
 
司马耕,姓司马名耕,字子牛。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牛多言而躁。问仁於孔子,孔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可谓之仁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可谓之君子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文出处(作者):长门大侠《说文》:“耕,犁也。从耒。井声。一曰:古者井田。古茎切”。又《说文》:“牛,大牲也。牛,件也;件,事理也。象角头三,封尾之形。凡牛之属皆从牛。”可以看出在古代耕必须有牛。“子牛”之“子” 表示的是对男子的尊称。春秋时男子取字最普通的方式之一是加“子”字。称呼时,这个“子”有时可以省去。如司马耕,可以直接称为司马牛。
 
 
 
 
人物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英文:confucius。春秋后期鲁国人。公元前551年9月28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公元前479年4月11日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就没落了。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贤人72,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孔子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鲁,专心执教。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万世师表。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冉耕:(约前544~?)春秋末鲁国人。字伯牛。为人端正正派,善于待人接物。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与颜渊闵子骞并称。因恶疾早逝。孔子哀叹其“亡之,命矣夫!”(《雍也》)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郓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改封“东平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改封为“郓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冉子”。
 
司马耕:姓司马名耕,字子牛,宋国人。司马耕善言谈,性子急躁。拜孔子为师后,坚信儒家学说,反对犯上做乱。他的几个哥哥在宋国做乱,他便辞职奔齐。其哥失败逃往齐国,他便奔吴。赵简子和陈成子欢迎他,皆未往。他问孔子有关仁的道理。孔子说:“一个有仁德的人,心思笃厚,说话时总好像是克制着,不肯轻易出口。”他不太明白,又问:“说话时克制着,不轻易出口,这就算合乎仁吗?”孔子解释说:“既然做一件事情不肯苟且敷衍,那么,说话时怎么可以不加考虑而轻率出口呢?”司马耕又问怎样才算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耕接着问:“不忧愁,不恐惧,这就可以做君子吗?”孔子说:“自我反省,如果是光明正大没有愧疚的话,又有什么忧愁和恐惧的呢?”其家族败落后,有孤独感。子夏则以“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和“四海之内皆兄弟”安慰之。他反对叛乱的思想和行为对统治者维护社会秩序有利,因而,受到历代官府的祭祀封赏。东汉主明帝永平十五年(72年)祭祀孔子及七十二弟子,他为其中之一。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为“向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加封“楚丘侯”。度宗咸淳三年(1267年)以“睢阳侯”从祀孔子。 
 
(二)名与字互相解说。
颜回,姓颜名回,字子渊,亦称颜渊。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颜回者,鲁人也,字子渊,少孔子三十岁。颜渊问仁,孔子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孔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回也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说文》:“回,转也。从口,中象回转形。户恢切”。又《说文》:“渊,回水也,从水。象形,左右,岸也;中象水儿。”在这里,回水指旋转的水。“子渊”之“子”,表示的是对男子的尊称。春秋时男子取字最普通的方式之一是加“子”字。称呼时,这个“子”有时可以省去。如颜回,可以直接称为颜渊。
 
樊须,姓樊名须,字子迟,亦称樊迟。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樊须字子迟。少孔子三十六岁。樊迟请学稼,孔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孔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智,曰:“知人。”
《说文》:“须,面毛也。从页,从彡。凡须之属皆从须。”又《说文》:“迟,徐行也。”古代“须”和“迟”都有等待的意思。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吴起须故人而食”(须:等待)。《后汉书·章帝纪》:“朕思迟直士”(迟:等待)。“子迟”之“子”,表示的是对男子的尊称。春秋时男子取字最普通的方式之一是加“子”字。称呼时,这个“子”有时可以省去。如樊须,可以直接称为樊迟。
 
 
宰予,姓宰名予,字子我,亦称宰我。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宰予字子我。利口辩辞。既受业,问:“三年之丧不已久乎?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穀既没,新穀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於汝安乎?”曰:“安。”“汝安则为之。君子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故弗为也。”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於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义也。”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宰我问五帝之德,子曰:“予非其人也。”宰我为临菑大夫,与田常作乱,以夷其族,孔子耻之。
《说文》:“予,推予也。象相予之形。凡予之属皆从予。余臣切”。又《说文》:“我,施身之谓也。或说:我,顷顿也。凡我之属皆从我。”古代“予”和“我”都是第一人称代词“我,我的”意思。例《尚书·盘庚上》:“予告汝于难。”(予:我)。“子我”之“子”,表示的是对男子的尊称。春秋时男子取字最普通的方式之一是加“子”字。称呼时,这个“子”有时可以省去。如宰予,可以直接称为宰我。
 
 
 
另外:
例如曾参,字子舆(古代“参”和“舆”都有在车右边陪乘的意思。)步叔乘,字子车(古代“乘”和“车”都有指车、马车的意思。)等等
 
 
 
人物简介:
 颜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亦颜渊,孔子最得意弟子。《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不幸早死。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樊须:姓樊名须,字子迟,亦称樊迟,比孔子小三十六岁,齐国人,一说是鲁国人。他是一个农民,在其未拜孔子为师之前,已在季氏宰冉求处任职。孔子回鲁后拜师。他求知心切,三次向孔子请教“仁”的学说,还问“知”、“崇德、修业、辩惑”等,他有谋略,并具有勇武精神。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齐师伐鲁,冉求率“左师”御敌,冉求认为他能服从命令,以其为车右。鲁军不敢过沟迎战,他建议冉求带头,冉求纳之,鲁军大获全胜。在受教于孔子期间,有一次,向孔子请教种植五谷和蔬菜的事,被孔子斥为“小人”。他学业上成就不大,但有勇武精神,但他不愧是孔门弟子中的佼佼者。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被追封为“樊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又加封为“益都侯”。
 
宰予(前522~前458),字子我,亦称宰我,春秋末鲁国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宰予小孔子二十九岁,能言善辩,被孔子许为其“言语”科的高才生,排名在子贡前面。曾从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使于齐国、楚国。宰予思想活跃,好学深思,善于提问,是孔门弟了中唯一一个敢正面对孔子学说提出异议的人。他指出孔子的“三年之丧”的制度不可取,说:“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因此认为可改为“一年之丧”,被孔子批评为“不仁” (见《论语·阳货》)。他还向孔子提出了一个两难的问题,他假设这么一种情况:如果告诉一个仁者,另一个仁者抻进井里了,他应该跳下去救还是不应该跳下去救?因为如跳下去则也是死,如不足下去就是见死不救。孔子认为宰予提的问题不好,说:“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可欺也,不可罔也。” (《论语·雍也》)认为宰予这是在愚弄人。宰予昼寝,被孔子骂作“朽木”和“粪土之墙”。孔子认为宰予言行不一,说自己“以言取人,失之宰予”,并且从宰予那里改变了自己以往的不足,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论语·公冶长》)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宰予后来当了临淄大夫,又说其参与田常作乱而被陈恒所杀,但唐代司马贞疑此说把阚止(亦字子我)当宰予。唐玄宗时被追封为“齐侯”,宋代追封为“临淄公”,后改称为“齐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宰子”。  
 
曾参(约前505-前435) 字子舆,曾点之子,春秋末鲁国人。箸有《大学》《孝经》两书。鲁定公五年(前505年)生于鲁国的南武城(今山东省嘉祥县),少孔子46岁,是孔子晚年重要弟子之一,是孔子得意门人。他的思想主要承传孔子,而于孔子学说领悟较深,能得其旨要。他重视仁德,提倡孝道,主张内省。曾子像孔子一样重视仁德,并深有体会。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还提出了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在曾子的思想中,最为突出,影响也最大的是他的孝道思想。曾子的孝道思想符合后世当政者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越来越被朝廷重视,曾子的社会地位和谥号,也随之被抬高。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年)东巡狩,“三月……幸孔子宅,祠仲尼及七十二弟子”。从这以后,包括曾子在内的孔门弟子,就不断受到官府的祭祀。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封“曾参为太子少保”;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曾参“笈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改笈伯为“笈侯”,政和元年(1111年)又改为“武城侯”,咸淳三年(1267年)封为“笈国公”。元至顺元年(1330年),更封为“笈国宗圣公”,至此曾子的谥号达到了“圣”的高度。
 
步叔乘,姓步名叔乘,字子车,齐国人。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为“淳于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博昌侯”;明嘉靖九年,改封为“先步叔子”。
 
       
(三)名与字意义相对、相反。
 
端木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少孔子三十一岁。子贡利口巧辞,孔子常黜其辩。问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贡既已受业,问曰:“赐何人也?”孔子曰:“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陈子禽问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於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又问曰:“孔子適是国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也。”子贡问曰:“富而无骄,贫而无谄,何如?”孔子曰:“可也;不如贫而乐道,富而好礼。”
 
   《说文》:“赐,予也。从贝,易声。斯义切”。又《说文》:“贡,献功也。从贝,工声。古送切”。古代“赐”是君王赏赐,“贡”是把物品进献给君主。在这里名和字是一对反义词,意义相对、相反。“子”表示的是对男子的尊称。同上。
 
 
  曾點(蒧或点),姓曾名點,字子皙,亦称曾皙。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曾蒧字皙。侍孔子,孔子曰:“言尔志。”蒧曰:“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喟尔叹曰:“吾与蒧也!”
  《说文》:“點,小黑也。从黑,占声。多添切”。又《说文》:“皙,人色白也。从白,析声。”在这里名和字是一对反义词,意义相对、相反。“子”表示的是对男子的尊称。同上。
 
 
 
 
另外:
例如狄黑,字皙。(古代“黑”是指火所熏的颜色,“皙”是指人长得白。意义相对、相反)

人物简介
 
端木赐,字子贡,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且列言语科之优异者。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端木赐死于齐国。死后至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追封其为“黎侯”;宋大中符二年(公元1009年)加封为“黎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端木子”。
 
 
     曾点字子皙,亦称曾皙,春秋时期鲁国武城(今魏庄乡南武城)人。生卒年月不详。曾参之父,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之一。与颜回之父颜路、孟子之父孟孙激等并祀于曲阜孔庙后部的崇圣祠。《论语》载他和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谈个人志趣时,他“铿”然一声,停止鼓瑟,说暮春时节,换上春装,和五六位志同道合的成年人,带上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歌回来。孔子听后大加赞赏,喟然叹曰:你和我想的一样!鲁国大夫季武子死,曾点吊唁“倚其门而歌”,被称为鲁之狂士。739年(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 宿伯”。1009年(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莱芜侯”。1530年(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曾氏”。曾点墓在其故里南武城。 
(四)名加词合成字。
 
公冶长,姓公冶,字子长。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公冶长,齐人,字子长。
孔子曰:“长可妻也,虽在累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漆彫开,姓漆彫名开,字子开。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漆彫开字子开。孔子使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孔子说。公伯缭字子周。周愬子路於季孙,子服景伯以告孔子,曰:“夫子固有惑志,缭也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孔子曰:“道之将行,命也;道之将废,命也。公伯缭其如命何!”
 
人物简介:
公冶长(前519-前470),孔子学生。公冶氏,名长,字子长、子芝。春秋时齐国人,亦说鲁国人。孔子的女婿。为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名列二十。博通书礼,德才兼备,终生治学不仕禄。相传通鸟语,并因此无辜获罪。孔子出于对诸侯开政的不满,又因对公冶长身陷囹圄而痛惜,便说:“公冶长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并将女儿许他为妻。公冶长婚后,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子犁,早亡,一个叫子耕。公冶长一生治学,鲁君多次请他为大夫,但他一概不应,而是继承孔子遗志,教学育人,成为著名文士。 
 
漆雕开(前540—?)春秋时鲁国人。字子开,又字子若,又说作子修,孔子学生。在孔门中以德行著称。漆雕氏之儒的创始人。他无罪受刑而致身残。他专攻《尚书》,不喜欢做官。孔子叫漆雕开去做官,漆雕开回答说:“我对于从政的道理还不能够有自信。”孔子听了这话很高兴。《韩非子·显学》把他列为儒家八派之一(漆雕氏之儒)。他发展了孔子“性相近”、“习相远”的学说。认为有的人性善,有的人性恶。提出了“天理”和“人欲”的概念,形成了人性论。他具有“勇者不惧”的美德。他主持正义,刚正不阿,主张色不屈于人,目不避其敌。著有《漆雕子》十三篇。
 
(五)利用汉字字形字音特点,拆名为字,同音为字。
 
梁鳣字叔鱼。少孔子二十九岁。( “鱼” 取“鳣”一偏旁。拆名为字。“叔”是排行,说明梁鳣在家里排行第三)
 
冉孺字子鲁,少孔子五十岁。(“孺”与“鲁”同音,同音为字)
 
荣旂,字子祈(“旂”与“祈”同音,同音为字) 
 
人物简介: 
梁鳣(zhan,音沾)姓梁名鳣,字叔鱼,比孔子小二十九岁,齐国人。梁鳣年届三十,还没有生儿子,他母亲想为其另娶,后来因听从商矍的劝告,作罢。唐代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为“梁伯”;宋代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千乘侯”;明嘉靖九年改称为“先贤梁子”。
冉孺(前501~?)春秋末年鲁国人。郜伯 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临沂侯 宋大中祥符二年( 1009年)。先贤明嘉靖九年(1530年)。
荣旂(缺少资料)
 
 
 
                            三、小结
《礼记》中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这里说的是古人的一种礼俗,那时候,小孩子生下来3个月由父母命名,男子到了20岁,由父亲在宗庙主持冠礼,把头发束起来,在头顶盘成髻,这表示可以娶媳妇了,有资格参军与参加祭祀了。然后由身份高的老人根据男孩的名取字。有了字的男人,才算是成年男子汉。女孩子到15岁举行笄礼,取字。所谓笄就是在头发上插簪子,这表示女孩可以找婆家了。过去说的“待字”就是待嫁,“未字”就是未嫁,“字人”就是出嫁的人。
周代贵族男子取字,有的在字的前面加“伯、孟、仲、叔、季”这几个字,这些字是表示排行的,伯与孟是老大,正妻生的称伯,偏室生的称孟。仲是老二,孔丘字仲尼,过去称他“孔老二”,就是因为这个“仲”;有时在字后面加上“父”、“甫”等表示性别,如仲山甫、仲尼父;有的在字前加上“子”表示敬意,如冉季字子产,卜商字子夏,颜回字子渊,冉求字子有,有时候,这个“子”可以省去,直接称颜渊、冉有;有的以排行为字,如颜之仆字叔,冉雍字仲弓,不过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名字一起用时,先说字后说名,如孔子父叔梁纥,叔梁是字,纥是名。这些名、字,很容易让人搞错(汉代以后往往先名后字)。
    《说文》:“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武并切”。古人认为,名代表人的灵魂,不能随便被别人叫,这种对人名的禁忌后来演变为礼俗,人们认为直接称呼别人的名是不敬的行为。《礼记·檀弓》:“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尊长者对晚下者可以称名,但晚下者对尊长者、平辈之间不能称名。只有表示轻蔑时,才可以真呼其名。有名不能叫,那怎么办?这时字就有了用处,以字相称可以避免称名。这样字就起到了避讳称名的作用。
 
   由于中国的避讳制度起源于西周初年,因此一般认为取字的习惯也是从这时开始的,西周之前还没有取字的。周灭商后,建立了严密的宗法制度和繁褥的礼法,字的产生是与之相适应的。一般而论,名是留着自称的,对人称自己的名,是一种谦虚与礼貌。比如,在《论语》中,孔子为显示自己“圣人”的谦让有礼,在学生面前常自称“丘”。
   取字是适应周代的礼法产生,也适合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礼教,所以它是中国的特产,“字”要译成外文是很困难的,因为除了中国,别的国家没有用字的。“五四”以后,随着封建礼法的消失,字也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历史问题”。现在的人完全没有了取字的必要,仅有一些国画家、书法家还爱用字。
  
 
    人的名字中,有些是多音字,让人不知该怎样读才是,了解了名与字之间相关联的关系,有些字就可以读准了。   
    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字叔重,这个“重”可以读两个音,在这里应该读zhòng,因为慎与重是同义词互相解释,现在还有“慎重”一词
 
 
注释:
 
 
参考文献:
 
  [1] 杨伯峻编著.论语注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4
  [2] 郭锡良,唐作藩,何九盈等编著.古代汉语[m].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
  [3] 许慎编著.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
  [4] 段玉裁编著. 说文解字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
  [5] 王贵元编著. 说文解字校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
[6] 王力编著.古代汉语字典[m].北京:中华书局,2004
  [7] 司马迁著.史纪[m].长沙:岳簏书社,2001
  [8]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9] 高亨纂著,董治安整理.古字通假会典[m].济南:齐鲁书社,1989
  [10]陈立撰,吴则虞点校.白虎通疏证[m].北京:中华书局,1994
  [11] 王蘧常主编.中国历代思想家传记汇诠(先秦—两汉分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
  [12] 陈秉才译注:《孔子》,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更新时间:
    浅析主持人在新闻评论类节目中的评论语言
    浅论《论语》的新闻学意义
     论语 中的孔子形象
    浅论语气隐喻的视角解读间接言语行为
    威妥玛 论语 译本介评
    试论语言研究方法的改进及其原因
    浅析从《孔子家语》看孔子的健态伦理思想
    浅论语境可及\认知效果与双关话语解读
    试论语气隐喻的视角解读间接言语行为
    论语言、文化与翻译
    张爱玲小说和《源氏物语》的意象世界之比较
    《平家物语》的中国镜像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