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文学论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古代文学课应重视古汉语知识的渗透

古代文学课应重视古汉语知识的渗透

  古代文学课与古代汉语课是师范院校中文专业两门重要的基础课。这两门课程虽然有各自不同的性质、内容和教学方法,但两者之间也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古代汉语课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为语言材料来进行教学的,如果离开了这些作品,古代汉语课的教学只能从理性到理性,不能联系古代的语言实际,这样势必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这两门课的教学任务也是密切相关的。古代文学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育和提高学员阅读、欣赏、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从而胜任初中语文课的文言文教学”;一个重在赏析,一个重在阅读,但二者都要落实到培育学生胜任中学文言文教学的能力上,彼此是相通的。阅读是鉴赏的前提。只有认认真真地“咬文嚼字”(进行语言训练),才能实实在在地“含英咀华”(进行鉴赏训练)。因此,师范院校古代文学课的教学中注意古汉语知识的渗透,是十分必要的。下面从几个方面举例谈谈。
  语音是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一些古汉语的音韵常识,对于鉴赏古代文学作品,尤其是韵文作品是很有帮助的。例如在《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一文中,描写冯谖开始投奔到孟尝君门下做食客时未被重用,受到不公正待遇——“食以草具”。于是他便三次“弹铗而歌”。第一次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第二次又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第三次又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既然是“歌”,那么这三句歌词就应当是押韵的。可是,“鱼”、“车”、“家”这三个韵脚字在今天普通话里声、韵母都不相同,不能相押。教材(朱东润主编《中国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下同)的注释中对此也未作说明。如果老师能在讲授时向学生简单说明一下古今语音的发展变化,指出这三个韵脚字在上古语音系统中同属“鱼”部,是完全可以押韵的(车,古读若“居”,家,古读若“姑”)。这样一提示,学生对冯谖弹铗而歌的声情就能领会得更为传神,有助于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字词是构成作品的基本元素。学习古代文学作品,首先应明字词。正如吴小如先生所说的:“如果连字句都没有弄懂,那么分析得天花乱坠也不会得出正确结论,还谈什么赏析。”这句可谓切中肯綮。文学课不是语言课,不可能也不必要对每篇作品都去下一番字斟句酌的功夫,但在字词方面至少应注意两点:一、词的古义与今义的联系;二、词的本义与引申义的联系。这两点有时会直接影响到对作品理解的准确程度和深刻程度。例如谢灵运的《登池上楼》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山水诗佳作,其中“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一联更是历来为人称美的字句。“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这二句诗教材中未作解释,仅对“变”的词义稍作提示。有的学生读后产生疑问:诗人描写的既然是初春景色,那么,绿茸茸的嫩草为什么会浮像萍一样生长在池塘的水中呢?如果我们在教学时能从古汉语词汇学的角度稍作分析,这一疑问就会焕然冰释了。因为“塘”在唐以前的古义是“堤”的意思。这里的“池塘”意即“池的堤岸”,是一个偏正词组,而不是一个名词。这样,“池塘生春草”的含义就好理解了;而且我们还能看出,它与下句“园柳变鸣禽”正好构成工整的对仗(“池之塘”对“园之柳”)。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对此作出适当的提示,既可印证已学过的古汉语词汇知识,更能帮助学生真正领会诗词的意蕴,并通过赏析获得审美的享受。
  语法是文章遣词造句的规律法则。古今汉语的语法大致相同,但由于语言的历史演变,古代汉语中也存在一些比较特殊的语法现象,如词类活用,特殊语序以及多种省略等。这些也充分地体现在古代诗文作品之中,例如古典诗词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特殊的语序变化,它们有些是为了适应诗歌声律的要求,但也有很多是出于表达的需要。如杜甫的名句“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这一联如还原为常规语序应为“风折(之)笋垂绿,雨肥(之)梅绽红”。语序倒装之后,不仅增添了诗的韵味,给人一种新奇、典雅的美感,而且还极为真切细腻地表现出诗人对景物的感知过程:开始扑入诗人眼帘的是一团翠绿,走近一看,又发现这段翠绿呈下垂的形状,再经过观察分析,最后才得出了“风折笋”的结论(下句分析略)。如果教学中能从语序变换的角度来指导学生进行赏析,就能更为深刻地领会到诗句新奇的意境和诗人独运的匠心。可见,在古代文学作品教学中适当地进行语法分析能取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修辞也是古汉语一个组成部分。它对文章的表达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古人写文章是十分重视修辞的,所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古典文学作品的凝练、含蓄、生动,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修辞手法的运用。如《荀子·劝学》通篇用比喻以及比喻构成的对比手法来阐明刻苦学习的重要性,生动形象,发人深思。古代文学作品教学尤其是要注意那些古代汉语特有的修辞现象。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中有“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的话,教材仅对“隳突”一词作了解释,对全句的表达方法未作提示。在讲授时教师应指出这是互文修辞手法的运用。全句的意思应理解为:“(悍吏来吾乡之后),东西南北,到处骚扰破坏,(弄得鸡犬不宁)”。如果学生不理解这一文义互补的修辞现象,仅扣字面理解为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悍吏)在东西方叫嚣,在南北方隳突”,那就未免胶柱鼓瑟,有乖原意了。其他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等,都是互文句,其前后语义是互为呼应、彼此渗透的,这样能表达出更为丰富的涵义。教学时应向学生作必要的提示,以免误解。
  以上从语音、字词、语法、修辞四个方面举例分析了师范院校古代文学课的教学中渗透古汉语知识的必要性。这种“渗透”能帮助学生克服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语言障碍,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含义,把握作品的题旨和艺术特色,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员阅读、欣赏、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的目的。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我们师范院校的学生毕业后都要从事中学语文教学,都要教文言文,而从目前现状来看,中学文言文教学的重点难点都是字、词、句等语言方面的问题,因此,这种“渗透”还能帮助学生毕业后更好地胜任中学语文课的文言文教学。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更新时间:
    浅谈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中科学思维方法的缺失…
    作为一种现代性建制的中国现代文学
    在法意与自由之间:民国法律视野与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儿童视角问题分析
    现代文学研究中的集结号
    对中国现代文学传统进行性别意识反思的必要…
    叶兆言:现代文学确实没那么好
    我国现代文学中的自然精神取向
    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语境中的自然精神选择及…
    基于“活动”的留学生本科《中国现代文学》…
    现代文学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古代文学赏析 豪气诗歌咏自然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