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文学论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浅论文化与翻译的关系
论文摘要:如何破除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障碍,更有效地传达原作所表达的意思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中西方文化在思维差异、文化心理、宗教信仰、自然环境及生活习俗等几个方面,阐明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翻译  文化意识  文化与思维
  1.引言
  朱光潜先生认为,外国文学中的联想意义在翻译中最难处理。因为它在文学语境中有其特殊的含义,这种含义在词典中是查不到的,但对于文学来说却又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了解一国的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背景,否则在做翻译的时候就会有无法下手的感觉。(朱光潜,1996:184)。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出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
  翻译之所以不那么容易,乃是因为语言反映文化,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并受文化的制约。一旦语言进人交际,便存在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表达问题。这就要求译者不但要有双语能力,而且要有双文化乃至多元文化的知识,特别是要对两种语言的民族心理意识、文化形成过程、历史习俗传统、宗教文化及地域风貌特性等一系列互变因素均有一定的了解。正是以上这些互变因素,英汉民族的语言文化才体现出各自特有的民族色彩。
  2.影响翻译的文化元素
  2.1宗教
  大家都知道,《圣经》在西方的文化生活中扮演着源头的角色。相关数据表明:绝大多数的美国人仍然信信仰宗教。而中国人则长期受到儒家学说的影响,即使在中国广为流传的佛教,也是一种受到深刻世俗影响的多神论,这就不同于西方人大一统的一神论宗教观念。中国人信仰佛教·道教,在语言中就有“玉帝”、“佛祖’’等词语,而西方则人信仰基督教,所以就有“上帝”一词。汉语中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英语中就有两种不同的译法,即“manpropose,heavendisposes”;或者是‘‘mandropose,goddisposes”。它们的差异就在于对“天”字的不同翻译。“天”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浓厚的佛教·道教色彩,而“god”则具有明显的基督教色彩。后者的归化变译法固然利于西方读者的理解与接受,但不利于“天”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的传播。英语深受宗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些成语中,如itsingodshands(听天由命)等。翻译中对于宗教知识的掌握是十分必要的。以汉语中的“临时抱佛脚”这个成语为例,如果简单地翻译成“toembracebuddha’sfeetinone’s hourofneed”就会让西方读者感到奇怪,为什么在有需要时要抱佛主的脚呢?这样做有什么用呢?如果我们稍加处理的话,西方读者理解起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toembracebuddha’sfeetinone’shourofneed——seek help atthelastmoment”。(包惠南,2003:20)。
  2.2文化心理
  由于不同的民族使用的语言是不一样的,而且它们的历史和文化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各个民族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各具特色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这对一个民族的心理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历史文化的不同主要在一些历史典故以及许多忌讳和好恶的差异上得到体现。以数字“9”为例。这个数字在中国古代的意义很特别,因为它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意义:即九九归一,一统天下之义。而“4”这个数字由于和汉语中的“死”读音相近,所以很多人现在还是不喜欢这个数字,尤其是电话号码。相当多的人不愿意要以“4”为尾号的号码。至于“8”这个数字由于与发财的“发”谐音而深受一些人的热捧。而在西方人的意识里,4、8和9只是极普通的自然数符号,并不具备这些特殊的意义。众所周知,在西方人的眼里“’是个不吉利的数字,意指运气不好。所以在西方座位没有13号,楼房没有l3层等等。但在中国,这个数字却没有这种特殊的意义。对这些非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文化内涵,译者只有在深入了解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之后才能够准确把握。(包惠南,2003:9)。
  只要谈到中国文化,人们总会自然而然的想到“龙”字。因为在封建初会里,中国古代的帝王总把自己描述成龙的化身,自封为“真龙天子”以达到奴役思想、驯服百姓、巩固政权、安邦治国的目的。而老百姓则把龙当作自己的神灵来加以崇拜,称自己是龙的传人,祈求这个神灵之兽的保佑。因而“龙”就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图腾,是精神的象征,凝聚力的标志。于是汉语中就有了很多由“龙”字组成的表示美好形象的词语。如望子成龙,龙飞凤舞,龙凤呈祥,龙腾虎跃,龙骧虎步,画龙点睛,龙子龙孙等美好形象。正因如此,中国的文化也就有了“龙的文化”的美誉。但在西方人看来,“龙”却是另外一种形象,即“alargeiferce fabulousanimalwith wings and a long tail,a crested head andenoyitiousclaws,thatcanbreatheoutifre.”(一种体型庞大,长有双翼,顶有花纹,脚掌巨大的怪物)。所以把“望子成龙”翻译成“expectone’s childtobecomeadragon”,西方人见了不仅觉得奇怪,而且绝对不会让他们的孩子成为dragon的。因此,为了避免引起误解,我们可以把这个成语译为longtoseeone’schildsucceedinlife。
  2.3思维方式
  不同的地域、生理、心理以及文化差异会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特别是文化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思维方式的差异。翻译工作者在进行英汉之间的翻译时,要高潮越过东西方文化之间的障碍,准确的把握两种思维模式之间的差异。
  擅长形象思维是中国人思维方式的特点,他们习惯于把事物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西方人却长于逻辑思维,他们的思维方式是线性的,把事物看成是由各个不同的部分组成的,哪个部分出了问题就处理哪个部分。中医和西医之间的差异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中医强调整体上的辨证施治,而西医却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贾玉新,1997:98—100)。
  第一,从语句的衔接方式来说,英语多用形合法(hypotaxis),即在句法形式上使用连接词语将句子(或分句)连接起来;而汉语多用意合法(darataxis),即靠意义上的衔接而不是依赖连接词。
  英语语法相当严密,注重形合,外形严谨.各个句子、语段或段落一般由一些功能词和某些特定的短语、分句进行连接。这些功能词和短语可以表示不同的功能或意念,如因果、比较、让步、条件、转折等。在主从复合句中,各个分句层次分明,从句必须由主从连词来引导。而在并列句中,并列的分句通常由一些标点符号来连接。我们都知道,汉语是重意合的,很多句子或分句之间不分主次关系,只是通过意义来进行衔接,连接词用得很少。试比较下列的句子:
  it is so coo1thatwe decide to go outfor awalk.天气凉爽,我们决定出去散步。

  as water can lfoata ship,so can it swallowtheship.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w herethereisawill,there isaway.有志者事竞成。(沈素萍等,2007:27—28)。
  第二,整体思维和个体思维之间的差异。中国文化强调整体思维模式,从古到今都十分重视和谐与统一。“和为贵”就是这种思想的很好的体现。
  因此,在汉语中作为行为主体的主语,通常会被省略,也就是常说的无主句。但西方的文化却大不一样,它强调的是主体和客体的对立。在语言上的体现就是所谓的主谓两分。除了祈使句以外,每一个英语句子都要有主语,否则这个句子就是不完整的。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很多汉语句子需要我们根据具体的语境为它们添加主语。例如,眼看天就要下雨,又没有带雨伞,都很关着急,真不知该去哪里。
  itisraining;wedonothavenoumbrellawithus.weareallworried aboutit,becausewedonotknow wheretogoatthe moment.
  我们可以看到,原句的描述没有一个词是可以做主语,但在这里,根据上下文的语境以及特定的环境,在译成英语的时候,分别添加了it和we作为不同分句的主语,这样就使当事者的心态与当时的环境很好的融为一体,完全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添加了主语以后,就符合英语的句子必须要有一个主语的要求,也,就符合欧美文化中的所谓主观和客观分离的思维模式。整个译语显得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2.4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对各地的气候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对当地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以及词语的含义也有着非常显着的影响。例如汉语中的“东风”一词和英文中的“eastwind”一词,虽然从字面上来看是相对应的,但它们的内涵却是完全不一样的。中国地形的特点是:西临高山,东面却是海洋,在中国人意识中,“东风”喻指“春天”,象征着“温暖”。但在英国,“东风”却是从欧洲大陆北部吹来的,在英国人的心中,是“寒冷”的标志。而“西风”却从大西洋吹来,和中国的“东风”有着同样的象征意义。因此,英国人更爱“西风”。英国着名诗人雪莱的那首广为流传的odetothe west wind(《西风颂》)的最后千古的名句就表达了西风的美好含义:“o,wind,if winter comes,canspringbefarbehind?”(啊,西风,假如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当然不作注释,中国的读者是不会理解的,甚至会造成误解。
  再比如,老鼠在汉语中的形象是不太好的,像“硕鼠”之喻人尽皆知,更有“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之说”。但在西方的影视作品里却有许多可爱的老鼠形象,例如《猫和老鼠》里的jen-y1_:2及《精灵鼠小弟》里的stuard等,深受人们的喜爱。老鼠在中外文化中也有相通之处。例如,汉语中“胆小如鼠”,和西方文化中的"astimidasahare”的表达法则是相同的。(hare是兔子,西方人认为兔子胆小)。(李小园,2008)。
  2.5风俗习惯
  不同的民族在打招呼、称谓、道谢、恭维、致歉、告别、打电话等方面习俗则是具有相应民族的特色。如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时常会说这样的话:“你去哪儿?”、“做什么呢?”或“吃饭了吗?”等等。在中国文化里,这几句话并无含义,只不过是礼节性的、见面打招呼的一种方式。然而,西方人对这类问题很敏感。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纯属私事,别人是不能随便打听的。像这样的见面问候语,在西方应根据具体情况做相应的文化转换,改用英语中的习惯用语,诸如“hi!”、“good morning"或“how areyou?”
  在称谓方面,不同语言里对一个概念的指称和适用范围也不尽相同。这也是由不同的文化背景美如决定的。由于中国注重家族观念,体统的家庭很大,所以称比较发达以区分不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像姐姐和妹妹、哥哥和弟弟之间的界限区分得很清楚。而在西方国家由于注重所谓的核心家庭,所以家庭成员较少,称谓词汇也就不够发达。英语中的sister和brother可以分别用来表示姐姐和妹妹以及哥哥和弟弟。所以很多中国人对这种称谓感到很不理解。在很多情况下,翻译这种文字的时候就需要加注以免引起误解。还有表示堂表亲属关系的词语中英文也是不一样的,都要求我们在时行中外交际时要小心从事,从而使交际得以顺延进行。(包惠南,2003:103—105)。
  3.结语
  总而言之,一种语言是该种特定的文化的产物。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cuhureshock)现象在所难免。然而要想在短时间内克服这些冲突可能比较困难。因为要想把某种语言中所有的成分从表面意义到象征意义通过翻译全部准确的表达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翻译的可译性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像人们的思维差异、文化习俗的不同还有地域文化上的差异等等。所以,在翻译中,如何处理文化因素便成为译者十分重要的任务。作为一名负责的译者,译者应能准确的把握原文中的文化含义,必要时要对原文蕴含的文化背景在译文中加以适当的注释,对在异族文化中容易使读者产生误解的概念进行必要的澄清,从而能够帮助译文读者跨越文化的鸿沟,达到最佳状态的理解。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更新时间:
    从老舍小说人物的“异化”看其文化批判意识
    聚焦:当代优秀影视小说人物语言的社会文化…
    浅论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现实意义
    英美文学评论存在的文化差异
    新闻编辑在文化创造与传播中的特性
    英美文学与华文文学的多元文化语境对比研究
    华裔美国文学的中美文化碰撞与融合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毕…
    聚焦当代文学前沿问题 传承传统文化艺术精神
    邢台当代文学发展与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研究
    多元系统理论视阈下的《瓦尔登湖》意象文化…
    浅论对外汉语专业古代文学课程的人文教育功…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