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个人隐私权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在网络环境下,言论自由和公民隐私产生了不可避免的矛盾。其所带来的网络隐私权保护问题则充斥着法律和道德的博弈。本文通过人肉搜索社会调查探究了人们对这一新生事物的态度,了解到了大众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标准,并以此为基础试图寻找在网络隐私权中法律与道德的平衡点,更以小见大,探讨了平衡道德和法治的意义。
关键词网络空间 隐私权 人肉搜索
基金项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赵维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方向:法律。
近几年的
(二)网络社会中对道德和法律的平衡
在上文已经提到,“人肉搜索”所涉及的不仅仅是法律问题,与此息息相关的还有网民的道德准则,我们面临的是法律权威和道德评价的平衡。这是传统法律与道德论题的一个缩影,同时也极具时代性。在“人肉搜索”面前,道德与法律的矛盾更显突出。公民的隐私权只有依靠法律才能得到良好的保护,而然,“人肉搜索”问题的根源在于网民内心的道德准则,他们的内心标准不是法律标准,道德与法律的交锋也就集中在了搜索人的行为准则上。
新环境下的道德制裁发生了扩张,其主体与程度都出现了无限扩大的趋势。所以,我们需要一个限度来规制道德审判。道德制裁的最低限度是使个人利益不损害社会利益,最高限度是使社会利益不损害个人利益,合理限度是使个人对其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承担适当的责任。�豏在操作中要把握好这一限度,我们最需要的是法律的规制。仔细审视一系列的人肉搜索案例,只有法律能让人肉搜索停止运行,能让搜索风波得到平息。
然而,我们不能忽视道德的作用,大多数网民的出发点是善意的,他们是依据自己最朴质的道德感来伸张自己所认定的正义。我们不能完全忽视公众的声音和评价,毕竟法律也是以道德作为基础的,所以,在规制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立法中,我们要考虑大众的道德准则,只有这样的立法能被人们所理解和遵守。
(三)平衡道德和法治的意义
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中,我们需要的是法律界限和道德规范,网民们在参与人肉搜索,或是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不能以侵害他人的权利为代价。如果人们利用网络匿名发表言论而不需要负责,理性就极有可能偏离正常的轨道,原本出于正义的批评就有可能演化为网络暴力,进而可能摧毁一个人的生活。法治是我国坚定不移选择的前进方向。在法治环境下,人肉搜索的发展绝对不应该违反法律规定和法治精神。
基于传统道德启动的这一类人肉搜索,最终以走向法律秩序为结束,这是事物发展合理性的必然趋势。人肉搜索是一把双刃剑,正确的做法是让日益完善的各种制度对其进行规范,并在法律的配合下抑制其消极面。如果能很好的平衡道德和法治,那么人肉搜索将会是一种对社会有益的工具,我们可以靠它来还原事件的本来面目,揭露不良现象,匡正社会风气,树立法律和正义的旗帜。
在处理现有案件的时候,我们必须用长远的眼光看待网络隐私权保护这一课题带来的法律影响和社会影响。在我国,零散的规定缺乏实用性和实效性,在操作中很难做到统一裁判和真正的公平公正。关于网络隐私权保护的讨论如火如荼,其中也产生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意见,这些都是有利于加快我国网络隐私权的立法进程的。立法保护是必然归宿,在过程中我们要看到道德评价的作用和影响力,不能忽视民意,也不能以德代法,如何做好二者的平衡,仍是今后立法道路上的重点和难点。
注释:
�豍吕益林,吴子贵.网络隐私权保护模式探析.情报杂志.2004(7).
�豎陈力丹.传播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豏刘玲霞.试论道德制裁的限度.法制与社会.2009.12(中).
参考文献:
[1]张新宝.互联网上的侵权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