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是广州市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任务。番禺区人民检察院围绕该中心任务,积极发挥检察职能,确保新型城市化建设步伐更快更稳。本文以新型城市化的含义为切入点,谈谈当前检察机关在构建新型城市化中应如何发挥法律监督职能。
论文关键词 新型城市 转型升级 法律监督
一、新型城市化的定义
根据广州市委宣传部、政策研究室和广州市政府研究室主编的《新型城市化理论观点选编》一书的解释,城市化是当今世界上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总的来说,城市化反映了乡村变为城镇的一种复杂的过程。其至少包含了乡村到城市之间的四种转型:(1)人口结构的转型;(2)经济结构的转型;(3)地域空间的转型;(4)生活方式的转型。而新型城市化是科学的城市化,是体现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城市化,集约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城市化,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化;更为重要的,也是我们法律工作者最关心的是,新型城市化是发展民主法治的城市化,要以民主法治的方式推进城市化,以城市化来提升民主法治水平,使城市化与民主化相互促进,城市建设与法治建设交相辉映。
二、番禺检察院服务新型城市化的实践探索
(一)坚持思路创新,着力在促进绿色生态、城乡协调发展上下功夫
1.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维护绿色生态环境。2009年至今,在我区加大河涌综合整治工作力度的大背景下,我院抓住发展机遇,锐意创新,拓展职能,环境公益诉讼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走在全市基层检察院前列。
2.实行与政府维稳窗口的无缝对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去年我院与区综治办联系,正式签订《使用信息网络查询系统意见》,使我院能够直接采用区综治办的信息网络查询系统查询人民群众到各镇街信访维稳中心进行申诉的情况,从而多渠道地发掘城乡案源。同时能根据实际情况,引导人民群众到正当、有序、可控的司法程序解决申诉问题。为促进新型城市化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法治保障。
(二)坚持机制创新,着力在促进空间优化、法治文明上下功夫
1.探索审前非羁押措施适用。一是建立审前调查机制。通过建立对未成年人、在校学生品格证据的捕前审查制度,在审查逮捕中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个性特点、社会活动进行社会调查,形成品格证据,为办案人员判断其是否具有社会危险性提供依据。二是建立刑事和解机制。制定了《刑事和解实施细则》,对部分轻微刑事案件综合考虑案情等因素开展刑事和解,促使加害方与被害方重归和谐。如去年在办理谢某某、陈某、孟某某三宗交通肇事案,嫌疑人均系在倒车期间未充分注意安全,将自己的亲生儿女碾压致死,我院秉持人性执法的理念,充分体谅嫌疑人身为人父的悲痛心情,同时考虑到案件办理对三个家庭的影响,根据三嫌疑人的悔罪表现,依法作出了不起诉处理。三是建立帮教对接机制。通过外部加强与团委社工组织、司法行政矫正机构联系,内部加强公诉、监所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完善对犯罪嫌疑人不捕后的跟踪、考察、帮教工作,在保证监管到位的前提下,力求发挥教育、感化、改造功能,促进犯罪嫌疑人早日回归社会,取得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四是探索流动人口取保机制。实行品格证据调查,走访犯罪嫌疑人案发前所在单位,了解平时表现,由单位对其品格出具书面证明;约见犯罪嫌疑人家属,考察家属人品,确保是否具备监管条件。
2.探索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为贯彻去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精神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试行附条件不起诉的部署要求,我院结合本院工作实际,创新行使检察裁量权,探索推行附条件不起诉制度。至今共对4件个案启动了附条件不起诉程序,目前已对其中2件做出了不起诉决定,另外2件正处于考察期间。在姜某某盗窃一案中,姜某某由于一时贪慕同学的摩托车而实施了盗窃,该案事实虽然简单,但情况特殊,姜某某在案发时即将面临高考,我院公诉科受理该案后,经过多次考察走访发现姜某某是一名非常懂事、孝顺的大男孩,其对自己的一时糊涂悔恨不已。本着教育、挽救的原则,公诉科对其启动了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考察期间,姜某某表现良好,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本省一所高校。案件办理期间检察官多次认真、细致的走访家庭、学校,对嫌疑人进行耐心的教育、鼓励,使姜某某的亲属深受感动,其父亲专程前来我院赠送感谢信以及锦旗。
通过办案实践及理论研讨,我院制定了《番禺区检察院附条件不起诉操作细则》,明确规定了附条件不起诉案件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和操作规程。在附条件不起诉程序中,配套设立公开听证制度、社会调查机制以及不起诉案件回访机制,即启动附条件不起诉程序后,根据拟不起诉人的自身情况,设定三个月至六个月不等考察期,制定具体考察方案,形成社会调查报告,而后召开听证会,对拟不起诉人的个人表现、考察情况予以公开听证,并视情况做出起诉或不起诉的决定。不起诉决定做出后,对不起诉人继续跟踪回访,以确认其人身危险性、再犯可能性的消除,保障不起诉决定的效果。
(三)坚持方式创新,着力在促进社会和谐、公平诚信上下功夫
1.依托全市首个刑释解教帮教基地,延伸基层检察监督新触角。在刑释解教帮教基地设置专门社区矫正检察室,延伸基层检察室社会触角,对社区矫正活动进行全面法律监督。落实社区矫正检察官制度,制定因人而异的帮教方案,提高个案矫正水平。协助有关部门将心理医生引进社区矫正工作,用专业心理辅导减少社会维稳隐患。加强社区矫正工作信息化建设。采用先进的“gps卫星定位”系统,对重点监控的社区矫正对象实时定位,确保不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建立与社区矫正相关职能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动态监督,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监督工作成效。
2.依托检务大厅,进一步加强检察长接访、案件查询、控告申诉举报受理、律师阅卷等综合性功能,努力为群众提供高效、快捷、舒心的服务。率先在全市基层检察院中开通刑事、控申、民行案件实时查询、网上提交电子资料等功能,增设律师网上预约查询公开信息渠道,拓宽服务群众窗口。
(四)提升“四个指数”,助力新型城市化建设
第一,提升民生指数。认真贯彻全省“三打两建”部署,促进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建立专项行动打击案件识别卡、绿色通道、提前介入重特大案件等机制,为企业提供高效快捷的法律服务和司法保护,满足人民群众在新型城市化进程中日益增长的司法需要。突出打击制假售假犯罪、欺行霸市等破坏市场秩序的犯罪,以及通过网络实施诈骗、传播淫秽物品等犯罪,保护知识产权和创业环境,努力营建规范有序的市场监管体系。如依法、高效办理公安部交办的“贝斯特国际电玩集团”开设赌场案、雇佣打手垄断沙县小吃涉黑专案等一批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新型、典型案件。
第二,提升和谐指数。率先与政府信访维稳窗口建立直接衔接机制,实现全区涉检民行信访维稳案件地毯式大排查,矛盾化解力度渗透到基层一线。针对涉检信访案件的息诉工作通常都有周期长、易反弹和难度大等特点,番禺区院控申科抓住“首尾”两个点进行谋篇布局,形成“源头主动预防、案后综合治理”的首尾息诉工作机制,用由刚到柔的法言法语,由上到下的跟踪回访,努力实现由戾到祥的办案效果。涉检信访案件息诉率达98%,真正使信访人在案后能够回归平和的生活。延伸驻广州大学城检察室社会触角,落实社区矫正检察官制度,制定因人而异的帮教方案,将心理医生引进全区社区矫正工作,提高个案矫正水平,目前成功帮教两名大学生。
第三,提升廉洁指数。2011年全年查办职务犯罪48件50人,今年以来共查办职务犯罪案件38件41人。突出查办城乡建设领域职务犯罪,服务城乡建设转型升级,如查办了番禺区某村两委在管理征地补偿款环节商业贿赂系列案5件5人;突出打击教育、医疗等领域职务犯罪,其中查办省、市、区级医疗系统商业贿赂案10件10人,着力解决医疗设备采购环节商业贿赂多发变相增加群众医疗负担问题。注重“以打促防”,更注重源头控防,成立广东省基层检察院首个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与邮政单位合作编制廉政明信片,结合办案积极建言献策促进行业整改,为优化城市基本民生公共服务提供保障。
第四,提升阳光指数。积极探索各种阳光业务机制,拉近检察工作与群众之间的距离。率先在全市基层检察机关中举办真实法庭进校园暨“检察开放日”活动,拓展司法实践监督平台。今年以来被各级媒体采用检察宣传文章140篇次,在方圆法制网上增设区检察院链接图标,连续第四年获评“全国检察宣传先进单位”。番禺区院审查起诉的被告人邓明健“助母自杀”案引起媒体广泛关注,该案经办人先后接受中央电视台《看见》、《新闻调查》及高检院影视中心法治中国等栏目记者的专访,同时邀请专家教授进行点评,树立检察机关客观公正、依法办案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