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从分析加强对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重要性入手,剖析了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员的突出特征和培养教育难点,从加强制度创新、使用网络载体两个方面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工作新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论文关键词 学生党员 高职院校 培养模式 顶岗实习
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社会共识的大背景下,顶岗实习这一教学模式已被全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所采用。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明确要求,“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结合各专业的不同特色及实际需求,高职院校一般在第4至第6个学期陆续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这一模式促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尽快与企业岗位的需求接轨,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高职院校培养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但同时,顶岗实习要求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在学校、企业这两者间交替进行,从而给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尤其是党组织对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问题,带来了新挑战。
一、加强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重要性
(一)加强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需要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一般安排在毕业学年进行,毕业生党员是毕业生中的先进分子和中坚力量,做好毕业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工作,有利于加强毕业生党员的党员意识,促使其不断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以保持和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党员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使顶岗实习学生党员走上工作单位后能更好的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顶岗实习中,毕业生党员担负着实习企业单位的“准员工”角色,加强对其培养教育,有助于督促他们在顶岗实习的具体岗位中遵守劳动纪律、保证工作质量、学好技能知识、培养工作能力,将“创先争优”活动落到实处。
(二)加强对顶岗实习党员的培养教育是保证党员发展质量的需要
高职院校学制普遍为三年,这使得按照党的组织发展程序,大部分毕业生党员处于预备党员阶段。他们在入党时间较短,接受党组织培养教育的时间不长,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不够深刻全面的情况下就踏入了顶岗实习环节,如果不抓好培养教育工作,他们就容易受社会上各种错误思潮和不良风气的侵蚀,从而达不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标准。因此,要保证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必需加强在顶岗实习阶段对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和考察。
二、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员的突出特征
(一)顶岗实习学生党员中预备党员比例高
高职院校学制一般为三年,学生在校时间一般是五个学期,第六学期基本进行顶岗实习。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及党的组织发展相关条例和制度,培养一名学生入党,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的规律和经验来看,第四、五学期是发展学生党员的重点阶段。因此,到第五、六学期开始顶岗实习时,学生党员中绝大部分还处于预备党员阶段。
(二)学生党员顶岗实习单位分散性大
近年来,高职院校普遍通过加强与拓展校企合作关系,建立了一批固定实习的基地,可以相对集中地安排一批学生集中进行顶岗实习。但由于岗位需求人数有限,更多的毕业生只能分散实习。从顶岗实习的单位分布范围来看,其地点主要分布于全国各大中城市。因此,在顶岗实习中经常出现只有几个,甚至是一个学生在某一城市、某一单位的情况。这使得在一个单位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党员人数达不到党章所规定的成立党支部的条件。
(三)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流动性大
由于受就业环境、实习待遇、岗位不对口等因素的影响,相当数量的学生党员在顶岗实习过程会更换实习单位,经常变动联系地址和联系方式,流动性强,造成学校党组织难以联系,不能了解和掌握其在实习期间各方面的表现及其他情况。
三、顶岗实习期间对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主要难点
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突出特征造成了学校党组织在顶岗实习期间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培养工作的难点:
(一)党员组织关系转接难
中共中央组织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的意见》(中组发〔2004〕10号)明确规定:实习的学生,凡离校超过三个月的,均应办理党组织关系转移手续。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一规定却遇到两方面的困难:其一,顶岗实习单位主要以企业,尤其是私企等新经济组织为主,这些单位大部分没有建立党组织,难以转接党员关系,更不可能配合学校党组织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培养;其二,由于顶岗实习学生流动性较大,容易导致实习生党员组织关系去向不明确。党员组织关系转接难,使得对于党员的教育培养和考察难以就近开展,而学校党组织又鞭长莫及的矛盾。
(二)党员组织生活开展难
由于顶岗实习单位大都不在学校所在的城市,地点呈分散状态,并且不同单位的工作时间和管理制度各不相同,这使得处于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学生党员无法集中参加学校党组织的组织生活,更造成了有的学生党支部难以达到召开支部大会所要求的最少人数而影响了诸如召开支部大会发展新党员等工作,影响了学生党支部的正常工作和运转。
(三)党支部对党员培养考察难
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在单位处于“准员工”的角色,必需按照单位的相关生产管理制度和纪律工作,加之通讯不便,难以与学校党支部密切沟通,在现实中甚至出现过少数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既没有缴纳党费,也没有递交思想汇报,则杳无音讯的情况。顶岗实习的学生预备党员不能及时向党支部汇报工作、学习和思想等情况,党支部也很难及时全面掌握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各方面表现,对他们履行党员义务进行有效地监督,从而使得支部的培养教育工作根本难以展开。
四、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工作新模式的探索
(一)加强制度创新,构建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工作的制度平台
众所周知,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远性。因此,要在顶岗实习这一新背景下使得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工作具有实效性,就必需从制度入手,依靠制度创新解决问题。
1.建立顶岗实习事前专题培训制度
在学生开始顶岗实习前,党支部召集顶岗实习党员集中进行以“牢记党员身份,履行党员义务”为主题的专题培训,发放并讲解提前编印的《顶岗实习党员手册》,讲清在顶岗实习期间党员应注意的事项,对其进行加强党员组织观念的教育,提醒他们在顶岗实习期间,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党的组织活动,履行党员义务,行使党员权利。
2.建立在校学生党员与实习生党员联系制度
在顶岗实习前,确定由一名在校学生党员(或者在学校所在地顶岗实习的学生党员)联系若干名在外地顶岗实习的学生党员。通过联系在校的或本地的学生党员来了解和掌握在外顶岗实习的学生党员在各方面的表现。这一制度保证了学院党组织相关管理信息和消息能顺畅地、及时地传递给在外地顶岗实习的学生党员,保证了学校党组织与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联系畅通,也大大减少了学校党组织与外地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失去联系的尴尬,充分发挥了学生党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3.建立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日志制度
提前向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发放《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日志》,要求他们将实习期间每天的工作、学习情况及实习期间的思想汇报都一一记载在上面,实习结束后由党支部统一收回,并认真检查,并将其作为预备党员日后转正的依据材料存档。这样,便可以督促学生党员在顶岗实习期间加强对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同时也解决了党员难以递交思想汇报的困难。
4.建立顶岗实习预备党员转正资格审查制度
当顶岗实习预备党员回校后预备考察期满,向学院党组织提出转正申请时,党支部要对拟转正的预备党员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对预备期以来,尤其是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各方面表现做出考察鉴定,学院党组织要全面听取实习单位、入党介绍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辅导员、顶岗实习带队教师、一起顶岗实习的同学的意见和建议,根据该同学一贯的表现等情况,做出该预备党员是否达到转正资格和条件的结论。对于顶岗实习期间,没有以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没有认真完成《顶岗实习党员日志》,没有履行党员义务的预备党员应当进行批评教育,并建议支部大会做出延长其预备考察时间的决定。
(二)使用网络载体,形成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工作的现代化手段
现代信息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对党的建设提出挑战,也带来机遇。充分利用网络载体,创新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手段和方式,极大地适应了新环境的变化,提高了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1.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作用,建立网络党支部
网络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不仅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同时也为党组织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和服务提供了便利手段。针对顶岗实习党员分布较广、流动性大、联系难等问题,学院党组织可以通过在qq群、msn、飞信、博客、微博等方式建立网络党支部,并实施网络联络员制度,指定专人定时与顶岗实习生党员通过互联网联系。同时,网络党支部根据实习生党员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每月或每周某一固定时间为“党员网上集合时间”,集中进行在线交流和讨论,从而实现实习生党员和在校学生党员组织生活同步,有效解决实习生党员实习点分散、集中活动难的问题。
2.充分利用党建信息平台,管理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学习
党建专题网站和信息平台,传播着党的声音,宣传着党的主张。要通过这个党员学习的最好阵地,管理好、组织好顶岗实习党员的学习,要求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固定时间或频率登陆,通过在网上布置阅读材料,开展在线问答或讨论的方式,将顶岗实习党员学习引向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