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法学论文 >> 宪法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民法论文   经济法论文   国际法论文   法学理论论文   司法制度论文   宪法论文   刑法论文   行政法论文   程序法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法律资料库   法史学论文   诉讼法   劳动保障   商法论文   经济法   法理学
在宪法护佑下实现中国梦

在宪法护佑下实现中国梦

“中国梦”的实现,要求国家给予每个人同等的发展权利,要求国家在价值和理念上平等地对待每个人,并把这种公正、平等的价值理念贯穿于具体的法律和制度中


  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刚刚结束的人代会上发表了他的“就职演说”,系统阐述了“中国梦”的内涵。去年年末,作为中共总书记的他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中国梦”,旋即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
  此次讲话,习近平把“中国梦”概括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对“中国梦”的内涵进行了拓展,从而有着比民族复兴更广阔的含义。无疑,“中国梦”首先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这层含义乃是由历史决定。其次,“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是基于现实的选择。但是,正是在“凝聚中国力量”上,习对“中国梦”赋予了新意,这就是人民之梦。用习近平的话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对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无论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过去还是现在,主流话语体系一直在宣传和强调。但从个体的角度来说,民族复兴必须反馈到个人身上,体现为个人的幸福,否则,民族复兴就抽空了意义。另外,复兴若没有带来个体的幸福,人们也就不会有动力去追求,实际上也就不可能实现民族层面的复兴。
  所以,就这个意义而言,个体幸福是根,民族复兴为表。没有个体的富裕和幸福以及作为个体集合的人民的富裕和幸福,发展就不算成功,复兴就不算完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让每个中国人——至少是大多数中国人——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我们并不缺少与民族复兴相关的宏大叙事,中共此前的理论包括十八大报告对此都有阐述,但其表述方式比较理论性,不像“中国梦”更具体、更感性。
  既然如习近平所表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那么,要实现个人层面的中国梦——“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这就要求国家给予每个人同等的发展权利,要求国家在价值和理念上平等地对待每个人,不因种族、身份、性别而有差异,并把这种公正、平等的价值理念贯穿于具体的政策、法律和制度中。权利公平,梦想才能起飞;机会公平,奋斗才有动力;规则公平,社会才能进步。
  保障机会均等要靠宪法在内的国家法律和政策,对一切有碍社会公平公正的歧视行为的消除。公正缺失是中国当下转型面临的最大问题。中国目前的社会流动规模十分巨大,然而,阶层之间板结现象严重。在住房、养老、教育、就业等诸方面,都存在严重的政策壁垒和无处不在的歧视。
  所以,我们也需要用公平正义撑起“中国梦”,中国三位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和张德江最近都表达了忠诚于宪法,忠实履行宪法职责的决心。宪法的一个基本职责就是保障社会所需的自由和公正。李克强总理在记者会上还表示,要努力使人人享有平等的机会,不论是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不论是来自怎样的家庭背景,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就可取得应有的回报。他还说,政府是社会公正的守护者,接下来,需要政府把这些理念,把宪法对自由和公正的保障化为具体的政策和行动。
  50年前,美国黑人牧师马丁·路德·金对着抗议的人群,大声疾呼,“我有一个梦想”。现在,中国最高领导人发出了“中国梦”的号召,不仅作为执政党和政府的使命,也是每个人前进的动力。人生如船,梦想是帆,在自由、公平和正义中,在宪法和法律的护佑下,每个中国人才有机会追求和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 上一篇法学论文:
  • 下一篇法学论文:
  •  更新时间:
    底特律破产案,美国宪法的“试金石”
    浅谈宪法与行政法中的法律保留原则
    论议会调查权的产生及宪法化
    建议国家设立“宪法节”
    “执政方式”的宪法学分析
    对我国《宪法》公民有受教育权的理解
    中国与前苏联宪法史的思考与启示
    解读美国宪法史上的「洛克纳时代」(1897—1…
    同性恋者的宪法权利保护
    从宪法文本看中国近代文官考试变迁
    美国“隐藏的宪法”
    浅析五四宪法与中国宪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