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经济法教学方式 提高经济法教学效益
在高校中,经济法作为经济类的专业基础课程,使用广泛,影响广泛。为了深化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考虑,提高经济法的教学效益,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高校经济法教学改革中的实际做法和建议。
一、深化经济法教学方式,提高经济法教学效益的必要性
1.从学科定位的角度思考
经济法是经济类专业的基础课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程,目前,经济法的教学目标不断有新的观点出现,阐述和研究探讨这些观点的共性和差异不是本文教学的重点问题。因此,不管有着怎样的教学目标的考虑,作为经济法的学习者,应该充分积累扎实的经济法知识,形成经济法的职业技能,并学会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成为经济法的专业高素质人才。经济法的教育目标也应该归属于培养扎实的经济法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够运用经济法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经济法律实务问题,培养高素质人才。那么,在现在的经济法教学过程中,深化经济法教学方式,提高经济法教学效益的教学改革就非常必要。
2.从课程特点的把握考虑
我国的经济法课程虽然已经逐渐发展起来了,但是经济法的基本理论还不够成熟,经济法的基本体系也还没有完全定型。因此,就当前出版的各级各类经济法教材来说,无论是教材体系的编排还是经济法的教学内容的选择,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它们都有着一样的特点那就是内容非常的繁杂。教师要在一个学期以内,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以内,让学生将教材列出的内容全部完全学完实在是不太容易的一件事情。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法的需要,提高教学效果。
3.从尊重教学规律的认识剖析
教学有章法可循,但是没有固定的章法,教师要让学生遵从章法。经济法的章法体现在哪里呢?经济法的教学方法就在于能不能运用经济法的教学活动的规律,充分认识到经济法教学对象的差异性的特点和差别。经济法课程和其他学科相比,法学或者是经济学都有着存在的特殊性,但是它们都有着同样的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彼此也应该是可以相互借鉴的。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经济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对经济法的知识的讲解和思想的启迪,阐述所认识的经济法的精神,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重视学生的课堂反应,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兴趣,增长学生学习的信心。教师要衡量经济法的教学标准,传授给学生知识,教育学生理解知识,注重学生知识获得的过程,并在知识获得过程中培养学生。经济法的教学过程要让教学激活,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增强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重视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的结合。
二、深化经济法教学方式,提高经济法教学效益的实践性
经济法注重实践性,通过课堂教学任务来完成,教学的效果取决于课堂的教学方法。改变目前高校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尊重课程定位和课程特点、教学规律的认识,注重书本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实现课堂讨论的双向交流,实现师生互动,让经济法的教学方法更加具备指导性、思想性、启迪性。因此,教师可以采取下面的教学方法。
1.压缩讲解时间,增加课堂讨论的机会。教师要压缩讲解时间,增加课堂讨论的机会,重视增加学生认识问题和讨论问题的机会,不能只是注重教师讲解问题、解决问题,经济法内容很多,教师要注重精讲精练,区别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把握重点。教师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将知识和内容进行分类,选择其中的一部分
提出问题,实现研讨,让教师和学生同步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课堂讨论中,提高教学效果。
2.实现案例评析,深化领会教学的内容。案例讨论前学生要充分理解相应知识,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并启发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自己摸索出结论或者答案,案例结束的时候教师要进行总结和点评。这样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要在课前认真选择有代表性说服力强的案例,实现案例载体下完成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案例深化对教学内容的全面领会和掌握。
3.对接理论实践,指导提高解题的效度。当前高校的法律院系在民商法、刑法等课程上都引进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的形式,提高了教学效果。经济法的课堂教学包括经济管理类学生开设的经济法课程也可以模仿这些教学方法,但是要避免只重视形式而不重视实践,要实现程序方法的运用,实现对实体法的理解。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将经济法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同司法实践结合起来,实现学生在更高的层次上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现象,并重视用经济法的视角去进行观察和解读,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教学效果。
4.实现双语教学,扩大专业学习的视野。经济法课堂上也可以引进双语教学,因为外语也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在经济法课堂上可以使用,在其他专业课堂上也可以使用。经济法课堂上要善于运用双语教学,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培养学生的国际眼光,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外语学习的方式研究英国美国等经济法学知识和制度,掌握更多的知识背景。此外,通过和英国美国的相关性,也可以让学生理解和体会知识,还可以活跃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