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急切呼唤经济法的保障和服务
民以食为天,农业属于国本,农稳天下安。浩浩13亿人口的东方大国,其农业意味着神州安则全球安。当然,农业作为竞争性较强的国脉产业,它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水平,决定它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地位。应该说,相对于发达国家,我们的农业产业竞争力还很薄弱,只有推进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集优成势,我们才能解决农户小规模经营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解决农业生产效率低与提高生产力水平的矛盾;解决农村剩余劳力转移与城乡市场基本需求的矛盾。
资料显示:1997年后,我国已步入农产品纯出口国。每年顺差高达50亿美元。加入wto后,国外农产品进口压力剧增,由竞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争引发的贸易之战在所难免。如果我们不能抵御进口农产品的强大冲击。那么,我们的农业就会遭受灾难性的打击。因而,我们必须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生产力水平,增强农产品质的国际竞争力。尤其提升非均衡农业的竞争力。比如,袁隆平实施水稻亩产的攻关课题研究,东北地区实施的玉米通透栽培试验,优质大豆栽培的示范、东北地产果的高枝换头技术推广等等,都是应对挑战的实际步骤。
农业产品的生产加工出口创汇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既然是一个运作的巨大工程,就必须有经济法作为保障和服务。通过法律的魔杖,支配、主导和保障工程的实施。从而制约或制衡农业产品生产成本过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较弱,农业研发水平有限,农业在金融企业融资严重不足的诸多缺陷。农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必须通过国家这只“看得见的手”去干预操纵农业产业自身的某些缺陷。笔者认为:经济法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随着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人民利益的诉求,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国家干预经济活动,干预经济生活的手段。我们知道,市场经济主要靠市场来调节,但国家是需要管理的,管理的本质性特征就是一种意志和利益的集中显现。比如,农村实行的土地承包制,就是经济法的重要体现。是国家强制性的约束土地所有权、使用年限和使用途径的一种意志的诉求和民生利益的诉求。笔者在农村调研时发现,过去不少农户因土地生产效益不佳,而弃耕经商。后来由于国家调整了政策,就是国家以经济法律的手段,调控土地政策。不要提留,种田补贴,农资补贴等等,这些以经济法形式作为保障的政策一推出,土地身价倍增,争抢耕种土地风潮大起。曾经弃耕的农户纷纷回乡索要土地。进而引发抢地争端。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械斗事件。在这
种情况下,作为经济法重要载体的《农民承包土地证书》便起到了巨大的经济杠杆作用。谁持有《土地承包证书》,谁就受到法律,当然是经济法的保护。没有这个证书,纵然天皇老子都不行。可见,经济法作为国家意志和民生利益的总诉求,该有多么重要。
毋庸讳言,我们国家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农业发展投入不足,发展滞后,风险较高,抗灾较弱,竞争不强,诸如这些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严重弊端,必须有国家意志诉求来干预,必须有民生利益诉求来呼唤,必须有国家政策杠杆来调节,否则,农村土地一乱,粮食一乱,天下大乱则国将不国,民将不民了。
我们国家是全世界首提“三农”问题的农业大国。全世界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每年初春,就以国家行为推出“某号文件”,这是党和国家意志的集中表述。于是,人大和国务院便参照文件精神,制定国家关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配套法律。特别是涉农部门的法律,就是国家在农业农村和农民那里强制推行的经济法。是法,就具有强制性。一般说,它的强制性特征总是以公平性作为基本前提的。它保护民生最基本、最正当、最起码的利益诉求,保护国家最基本、最公正、最起码的利益诉求。法,主要是维护利益的。这是它最鲜明的特征。党的十八大就三农问题,又提出了一些更精准的诉求。这是执政党关于三农问题的意志体现,那么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务院办事机构,就会依照党和人民最核心的利益,制定并提出国家的关涉三农问题的经济法的条款。用以促进农业、农村和农民利益扩张和发展。可以想见,十八大后,又会有一系列相关的三农政策出台。以国家意志,推进农业的产业化发展,降低农业成本,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提升抗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促进农产品质量升级,提升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扩大出口的份额。提升我们在wto国际争端中的话语权。那么这些都需要法律武器来保障和服务。
我们的经济法本质特征是支持农业产业化,由国家干预农业活动。这种行为持续了几千年。只不过,现在的经济法更加集中体现了国家意志和民生利益的和谐统一。法律必须制约涉农部门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服务。以法律形式确保农业在国家经济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优先给予政策优惠支持。可以这样说,没有法律保障三农利益,我们不会有粮食的“九连增”,13亿人口的大国,一旦粮食出了问题,不打自乱,全世界都会为之颤抖。世界性的粮食危机就会蔓延,那种人们不愿看到的情形,就是经济法的悲剧。所以,经济法就是三农的保护神和镇国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