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精品学习网论文频道为您提供各类开题报告范文参考,以及开题报告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开题报告写作中的难题。
课题的意义及国内外现状分析:
在当今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信息化产业中,客户的满意度日渐被很多软件企业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在努力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同时,软件所暴露出来的质量问题在相反的一面拉低了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尽管软件的技术 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在高速发展,但是我们开发软件维护软件的速度和能力的提高却落后了很多。自从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软件危机”,仍然困扰着生活在21世纪的it精英们。
无论是在学术领域还是工程领域,人们纷纷寻找各种各样的银弹,期冀能够将软件行业带出这个泥沼地。然而正如frederick p. brooks jr.在他the mythical man-month一书提到的“没有银弹”(no silver bullet)一样,预言没有哪种技术或者管理方法能使软件生产效率/可靠性/简单性在10年内提高1个数量级。究其原因,软件是紧紧围绕着人的意识活动,软件是程序员的意识活动的产物,软件的使用是受用户的意识的支配,由于意识的不确定性,决定了不同的程序员开发出来的软件的不同,不同的用户对于软件的使用效果是不同的。因此一些过去的重量级的方法由于忽视了人的作用,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变得僵化,没有办法适应不同的开发人员。
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sei)最先提出并取得研究成果的 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for software)模型理论及其应用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的,90年代初正式发表了研究成果。为了充分利用已往的软件工程成果,sw-cmm提供了一个基于过去所有软件工程成果的过程改善的框架。这个框架与软件生存周期无关,也与所采用的开发技术无关。根据这个框架开发软件企业具体的软件过程,可极大程度地提高软件企业按计划的时间和成本提交有质量保证的软件产品的能力。目前这一成果成为事实上的软件过程改进的工业标准。但是cmm是属于比较重量级别的管理过程,比较适合比较大型的软件企业,其中更为重要的是它没有说明软件过程中最重要的个体的活动。
为了弥补这个欠缺,1995年humphrey又主持开发了个体软件过程psp(personal software process).psp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帮助软件工程人员度量、分析和改进自身的工作过程,使软件人员可以减少软件缺陷,提高计划能力,增加生产效率,并最终达到在预定的时间内生产出高质量软件产品的目的。
2001 年初,由于看到许多公司的软件团队陷入了不断增长的过程的泥潭,一批业界专家聚集在一起概括出了一些可以让软件开发团队具有快速工作、响应变化能力的价值观(value)和原则。他们称自己为敏捷(agile)联盟。在随后的几个月中,他们创建出了一份价值观声明。
基于敏捷思想的指导,诞生了许多的敏捷开发方法,比较典型的敏捷开发方法有xp(极限编程),scrum方法,crystal方法系列,dsdm(动态软件开发方法),fdd(特征驱动开发方法)。敏捷方法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努力营造诚信、开放的组织氛围,按高内聚、松耦合的原则将项目组划分为若干个小组,通过组内沟通,减少中间制品,提高应变能力。
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存在着一类专业服务的提供,整个服务的提供是有一个专业服务工程师负责。而且每一次服务提供的时间比较短,敏捷开发中强调的迭代在此类的项目中无从体现。特别是金融it专业服务领域的自助服务中,客户的需求是琐碎而众多,如何能够让提供服务的工程师快速响应,是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之一。同时,组建技术的使用,使得专业服务的重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敏捷开发是从过程的角度来保证客户服务的响应速度,而重用性是从技术的角度来来保证开发的速度,如何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并且能够提出一个个人能力成熟度的模型,是本课题的目的。
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目标:
通过对复用技术、递代过程、并行过程、领域的研究,定义出一套适合快速软件服务的个体敏捷软件过程,既能够保证软件开发的速度,又能够保证软件开发的质量,使得每一个提供专业服务的软件工程师的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
研究内容: [注:一般研究内容3-6个,每个研究内容要展开来陈述一下]
1. 分析消费电子产品开发的多学科集成迭代特征,并为之建立合适的过程;
2. 研究迭代过程在多学科交叉并行情况下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3. 将多学科集成迭代过程应用到具体的项目中,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
4. 总结多学科集成迭代过程应用的经验教训,为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过程改进提供经典实践。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注:关键问题3个以上,并建议每个问题要展开来陈述一下]
多学科集成迭代过程(miip)以软件工程领域的rup和敏捷方法为基础,将其扩展到系统工程领域,同时吸收了并行工程与ippd的思想。miip的研究需要深入分析并解决好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 消费电子产品开发过程具备什么样的过程特征?
2. 如何为消费电子产品开发过程建立合适的过程?
3. 对于消费电子产品,产品开发过程应具备什么程度的敏捷性?
4. 软件开发的迭代过程是否同样适用于硬件、结构件和定制件等其他学科的产品组件的开发?
5. 在多学科交叉并行的情况下如何进行迭代?
6. 各个学科如何在迭代之间进行协同?
7. 各个学科在独立并行和同步协调之间如何进行权衡?
8. 在实践中,产品开发如何实现从传统的串行过程到迭代过程的转变?
课题的研究方法、设计及试验方案,可行性分析(含经费预算及落实情况):
研究方法:
1. 文献阅读:大量阅读文献,了解业界成熟的过程理论、经典实践和最新研究进展,建立充实的理论基础。
2. 过程资产分析:分析z公司(一个大型的消费电子产品提供商)过程资产库中的现有过程定义文档,并将其与实际执行结果相比较。
3. 项目历史数据分析:分析z公司项目历史数据,特别是项目计划、监控、度量结果和技术类工作产品,了解项目的实际执行过程。
4. 人员访谈:访谈z公司项目经理、开发人员和过程改进人员,了解现有过程模型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和人们的期望。
5. 过程定义:在分析消费电子产品开发过程的特征之后,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多学科集成迭代过程。
6. 讨论和评审:在新过程的设计过程中定期与相关专业人员进行讨论和评审,集思广益。
7. 过程试点:http://www.51lunwen.com/shuoshikait/ 在z公司选择一个现有项目进行试点,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过程定义。
8. 试点总结:总结多学科集成迭代过程应用的经验教训,为z公司乃至整个行业的过程改进提供经典实践。
技术路线:[注:如果是开发系统,则可画个系统结构图,并说明语言、工具、框架等]
1. 基于复用定义软件总线架构
2. 面向快速软件服务的个体敏捷过程拟包括以下子过程:
a) 需求与组件池的匹配过程
b) 派生组件的开发过程
c) 需求的验证过程
d) 快速服务交付过程
e) 组件反馈维护过程
3. 借鉴cmmi和psp建立面向快速软件服务的个体能力成熟度模型,并进行评估
可行性分析:
1. 经济效益分析
专业服务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如何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满足客户的需求,基于复用技术的个体敏捷开发过程能够保证提供专业服务工程师提供给客户优质的服务,同时专业服务工程师本身的素质能力也能够逐渐提高。通过客户满意度的提高,可以增加软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技术可行性分析
项目面对的领域是在工业界内寻找一个合适快速软件服务的过程定义,没有太深奥的理论上的突破,力求的是能够寻找一个采用敏捷过程思想的个体软件过程,它是基于复用的技术的研究,同时,为了强调质量,借鉴一些cmmi的管理模型,选择一些最重要的领域在快速软件服务领域中进行实施。而个体的发展能力框架也是针对采用敏捷思想的开发人员的发展,因此在技术的可能性上,只要能够做好人和文档的平衡,开发速度和开发质量的平衡,就能够保证这个项目的成功。
3. 费用和进度的可行性分析:
从费用的落实角度来看,由于这是一个公司部门内部的过程改善项目,得到了部门总经理的大度支持和认可,因此费用上能够得到很大的保证。反而言之,这个过程的改善是需要结合项目的日常工作进行定义和修正,因此,费用上的花费在这个单独的过程改善项目上不是很昂贵,可以摊到一些具体的项目中去。
从进度的角度来看, 这个过程的改善实际上在2005年5月份就已经做了很多的预研工作,由于快速软件项目的短平快特性决定了在课题结束之前可以有很多的项目进行监控、实验、评估。因此时间的保证是充足的。
综上,本课题是可行的。
课题计划进度和预期成果:
课题计划进度:[注:一般从开题到答辩是一年时间]
2005.10 开题
2005.12 定义面向快速软件服务的个体敏捷过程
2006.03 定义面向快速软件服务的个体敏捷过程中个人能力成熟程度
2006.04 选择2-3个专业服务项目进行推广试点
2006.06 对试点专业服务项目进行评估与改进
2006.07 撰写学术论文
2006.08 部门内部推广
2006.10 学位论文定稿和答辩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