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写作是外语学习者的一项必须掌握的技能。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犯了许多受汉语负迁移影响的错误表达。本文就作者在批改学生英语写作时发现的受汉语负迁移的现象作了举例,接着分析了错误产生的原因,最后讨论如何从各方面提高写作水平的途径。
关键词:错误举例 错误分析 提高策略
1.引言
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中国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一大目标。而四、六级考试的最后一部分是短文写作,这也是学生倍感头痛的事情。在找出提高写作成绩的对策之前,应先了解四、六级的评分方法:阅卷人员就总体印象打分。所谓总体印象不外乎语言、内容和结构。笔者翻阅了过去10年的20套作文,每次无一例外都提供了题目以及提纲。这是戴着脚镣的舞蹈。学生按照提纲写作,内容和结构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重点应在语言上下功夫。阅卷老师关注的焦点即语言。要提高作文成绩,除了展现精彩而有把握的句式和表达法以激活阅卷老师的兴奋点外,最重要的是应避免犯蹩脚的错误,以避开盲点。蹩脚错误的体现之一就是受汉语负迁移影响的英语表达,即“中式英语”(chinglish)。这也是本文讨论的对象,目的旨在提醒学生如何避免这些错误,以提高英语写作水平和考试成绩。
行为主义语言学习理论预测: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错误主要来自母语的干扰(2001)。二语习得者把一种语言的某个成分(包括结构)在语言接触或习得过程中移植到另一语言中,这种现象通常称作语言迁移(2003)。特别是学习者在初级阶段时,由于缺乏习得语料,只好转而依赖母语的表达模式来表达思想,因而母语迁移的错误也比较多。产生了许多“变形的、既非汉语也非英语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式英语(2000)。笔者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发现存在大量的受汉语负迁移影响的表达法。它们涵盖了词语、词组、语法和结构等层面。下面首先就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各层面错误进行举例和分析。
2.受汉语迁移影响的错误举例和分析
2.1词语、词组层面错误
1)名词错误
例1:it is not an easy work to finish the part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thirty-five minutes.(在35分钟内完成阅读理解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
分析:由于汉语名词缺乏单复数区分,在该句中,学生不知道work的意思为“工作”时是不可数名词,“一件工作”应该表达为“a piece of work”,或者把“work”替换为“job”或“task”皆可。
例2:their parents don’t expect to receive a lot of things from their children on their birthdays.(他们的父母并没有期望在生日时从孩子们那里收到许多东西。)
分析:既然英语和汉语属于差别巨大的两种语言,它们词汇的内涵和外延也不尽是一样的。汉语的“东西”可指示“礼物”这一外延,但是英语不能用“things”指示“presents”或“gifts”。学生开始学英语的时候,由于水平所限,他们只知道英语单词的汉语释义,但是汉语意思又不能总与英语单词相吻合,这就出现了几个英语单词共享相同或相近的汉语释义。比如:“neglect”,“ignore”和“overlook”都有相同的释义“忽视”,但是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语境。学生往往没有查英语词典,彻底弄清它们的精确释义和适用的语境。因此,在写作中,随便抓一个用而导致犯错误。
2)动词错误
例3:he study very hard and win scholarship every year.(他学习非常认真,每年都拿奖学金。)
分析:犯这种时态错误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应是相当拙劣了,但这种错误还是屡见不鲜。原因就在于汉语是一种综合性语言,没有时态之分,动作发生时间只能通过时间状语或上下文获悉。而英语是分析性语言,有时态之分,可以通过动词时态得知动作发生的时间,还有这个动作的持续时间、完成与否以及不同动作之间的发生先后等情况。该句为一般现在时,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因此“study”应改为“studies”,而“win”要改为“wins”。
例4:we often open parties on weekends.(我们经常在周末开派对。)
分析:英语和汉语都是历史悠久的语言,他们都有许多约定俗成的固定搭配。在写作时,不能根据汉语表达法想当然地生编硬造。该句中“开派对”的地道英语表达法应为“hold/give/throw a party”。
3)形容词错误
例5:i’d like to hear the newest news about you.(我想听关于你的最新消息。)
分析:“最新消息”应为“the latest news”。
例6:as the price for the coat was too expensive, i decided not to buy it.(由于衣服的价格太贵了,我决定不买。)
分析:价格只有high/low,而不是expensive/cheap。还有汉语说“人口多”,但英语却是“a big/large population”。所以,学习英语是一个用心的逐渐积累的过程,唯有如此,作文才能准确地道。
4)副词错误
例7:the prices keep rising upward.(价格一直在上涨。)
分析:英语中有些词已经暗含了一些意思,如果写作中还出现的话,就会意思冗余。比如“rise”的释义是“to move from a lower to a higher level or position; go up; get higher”(《朗文当代英语词典》,1993年版)。因此,“rise”自然是“upward”,应省略。还有一例:
例8:i don’t want to repeat my words again.(我不想重复我的话。)
分析:“repeat”就是“to do or say something again”,所以此处“again”也是多余的。
5)介词错误
例9:my father doesn’t allow me to find a boyfriend in campus.(我父亲不允许我在校园内找男朋友。)
分析:介词是英语学习的一大难点。因为不同语言的人们的认知视角差异,导致汉语和英语往往用不同的方位词表达同一意思。比如汉语把“校园”视为一个空间,人是在空间内,故用“校园内”;而英语把“campus”视为一个平面,故用“on campus”。很有趣的是下面的例子反映了恰恰相反的认知视角:
例10:if i am at leisure, i like lying on the bed and reading.(如果我有空,我喜欢躺在床上读书。)
分析:汉语把“床”视为一个平面,人躺在平面上,故用“躺在床上”;而英语把“bed”视为一个空间,故用“lie in bed”。所以,汉语“躺在床上”的英语表达反而是“lie in bed”。
6)冠词错误
例11:in order to enjoy the life, i decide to buy a car as soon as possible.(为了享受生活,我决定尽快买一部车。)
分析:英语虽然只有区区三个冠词,但笔者读研究生时的写作课外教prof. martin曾说“articles, small in number as they are, are always a headache even to native writers.”美籍教授houston也认为中国学生作文里充满了冠词错误的例子(1997)。原因是汉语没有冠词,大都用代词或量词起英语冠词的作用。因此,学生有用错或滥用冠词的毛病。像此例的“life”为泛指,定冠词“the”应省略。
7)代词错误
例12:if someone decide to study abroad, their parents have to save a lot of money.(如果有人决定到国外留学,他们的父母得存许多钱。)
分析:学生写作时,往往头脑中先有一个汉语句子,然后逐句翻译成英语,从而疏忽了英语的语法。在代词方面, 经常指代不一致。汉语“有人”既可指单数,也可指复数,但英语“someone”为不定代词,只作单数解。因此,“their”应改为“his”。当然从句中的“decide”也应改为“decides”。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中国学生英语写作的汉语负迁移几乎涉及了英语的各种词类。
2.2语法、结构错误
除了词汇,词组层面学生受汉语负迁移影响外,在语法、结构方面错误也是层出不穷的。
1)词性使用不当
例13:i am very like swimming.(我很喜欢游泳。)
分析:当然,上面的翻译只是作者的本意,但该句的意思却是“我很像游泳”。英语的功能动词有系动词和助动词,但汉语没有,学生
掌握不好。此句中的“
like”既可表示“喜欢”,又可表示“像”,但分别作动词和介词。此句“like”表示“喜欢”,作动词用,在一般现在时中不与系动词连用。因此,此句应该改为“i like swimming very much.”在功能词的使用不当上,还有下面这一典型例句:
例14:their parents will very happy.(他们的父母将很高兴。)
分析:“happy”是形容词,应该与系动词构成系表结构作谓语,所以助动词“will”后应该添加系动词“be”。
2)主谓不一致
例15:li ming as well as his two friends have decided to join the army.(李明和他的两个朋友已经决定参军。)
分析:汉语为综合性语言,谓语动词形式上的变化;英语为分析性语言,谓语有人称、数、时态和语态变化。中国学生往往根据内容而不是形式来决定谓语的形式而出错。此句有三个人决定参军,谓语动词似乎应该用复数。但是在“a as well as b”这一结构中,强调的是a。根据主谓一致性原则,谓语助动词应为“has”,而不是“have”。类似的错误还有下例:
例16:many a student don’t attend the lecture.(许多学生没有参加讲座。)
分析:此例虽然“many a student”表示“许多学生”,但谓语助动词应根据主语形式用“doesn’t”。
3)连词重复累赘
例17:although he is from a rich family, but he is kind to poor students.(虽然他来自有钱人家,但是他对穷学生很友好。)
分析:在英语中,“although”和“but”只需用其中一个。显然,学生受汉语“虽然……但是”这一句型的影响而犯这一错误。
4)指代不一致
例18:if one has confidence and ability, we will likely succeed.(只要有自信和能力,我们就能成功。)
分析:英语的不定代词只能作单数解,所以“we”和“one”指代不一致,应该改为“he”。
5)结构不统一
例19:it is very easy to criticize and finding fault with others. (批评和找他人的岔子是很容易的。)
分析:英语的平行结构在语法成分上是一致的,但是该句的动词不定式不平行。“finding”应改为“find”。
6)虚拟语气使用混乱
例20:if i have a second life, i want to be a horse.(如果我有第二次生命,我想成为一匹马。)
分析:英语的虚拟语气为了与真实条件句相区分,动词的时态是在真实条件句的基础上往过去时推进一步。然而,虽然汉语也有非真实条件句,但动词没有形式变化。因此,学生使用比较混乱。比如,通过归纳认为主句和从句在时间性上总是一致的。解决的办法只能是先学好规则,然后写作时先弄明白是对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虚拟再下笔。这句应该为:if i had a second life, i would like to be a horse.
以上这些受汉语负迁移影响的表达可以通过词汇和语法知识加以解释和修改。然而,学生作文的有些句子语法正确,却不遵从英语的表达习惯,而是按照汉语的思维方式组词成句。比如下例:
例21:if you let me use an animal to describe myself, let me think, i will choose a bird. birds, they can do what they want to do.(如果你让我用一种动物来描述我自己,让我想想,我会选择鸟。鸟,他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分析:显然,学生是在头脑中有这几个汉语句子,然后不假思索的一一写下。这种行文方式在意识流小说中也见过,但是学生的写作既然是“essay writing”,文体应该是较正式的。该句如果改为“if i am asked to describe myself with an animal, the answer is a bird, which is free to do anything it likes.”,在语言结构和文体上是更适合的。
3.错误产生的原因分析
从
以上诸多例子可以看出中国大学生英语作文大量存在受汉语迁移影响的表达。那么,产生这些错误表达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3.1英汉的语言差异
英语是分析性语言,属于印欧语系;汉语是综合性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这两种语言不管是语法还是文章结构都有很大的区别。根据上面举的例子可以看出,这两种语言在词汇和词组层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比如英语的名词有单复数、可数不可数的区分;汉语名词的单复数主要靠数量词体现,但不体现在名词上面,也没有是否可数之分。动词和宾语的搭配由于很多是约定俗成的,英汉表达存在差异,但是学生写作文时水平有限,受到汉语负迁移的影响产生很多只有中国人才明白的表达。英语的形容词和副词用法要求比较严格,混淆就会犯错,但汉语中这两者的区别比较模糊,不是那么严格。由于认知视角的差异,两种语言往往用不同的介词表达同一方位。英语有冠词,而汉语却不存在,使看似简单的功能词让中国学生倍感头痛。在语法层面,汉语时态无谓语形式变化,主要靠语境和时间状语推测;英语有时态,谓语有人称、数和时态、语态变化。通过简要的比较,就可看出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种种差异。学生写作时由于对英语掌握不够充分,处于中介状态,写作时容易受汉语语法和思维的迁移,导致了各种错误。
3.2阅读量不足
最近笔者阅读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英语的门槛有多高》这本书。该书集中了多位名家学习英语的切身体会。介绍的学习方法五花八门,但他们都认为英语学习没有捷径,除了精读外,还应辅以大量的泛读,特别是外文原版的著作阅读,虽然它们不一定是艰深的内容和文字。我也深深认同这一学习方法。但反观中国大学生,较少有人因喜欢英语这门语言和西方的文化,带着欣赏的心态去学习。很大一部分人读书很浮躁且功利,他们学英语往往是为了考四、六级证书和雅思、托福等等。学习方法上他们往往采取题海战术,每天挣扎在不见头尾的阅读理解短文中,碰到的生词也是用电子词典囫囵吞枣一带而过。或许他们最终得到了很多证书,但往往只是客观题做得很好,像写作这种体现学习者的语言综合能力的要求却完成得很差,出现许多受汉语负迁移影响的英语表达。
3.3写作时的汉语思维
笔者批改作文时,有时是面批的。学生坦言写作时头脑中先有一个汉语句子,然后把它翻译成英语。他们不清楚该句在英语中用什么句式和结构,只是把意思按照汉语的先后顺序一一写下,就是写完一篇。这样的写作方法导致出现诸多受汉语迁移影响的句子就不足为奇了,更不用说文章的布局谋篇也和汉语相似了。学生写作的汉语思维的根本原因也是其阅读量不多,导致英语的语言表达不到位,并且对英语的行文和文章结构不了解,不能对该语言驾轻就熟。
4.提高英语写作的策略
那么,应该如何通过努力尽可能减少,最终避免中式英语,写出漂亮而地道的英语作文呢?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4.1大量的阅读
语言是文章的建筑材料。如果缺乏这些材料,很难写出好文章。漂亮的英文写作应以大量的阅读,特别是原版文章和著作为基础。nuttal(1982)指出,增进外语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生活在使用母语的人当中,而仅次于这种途径的就是大量的阅读。但大量的阅读不是走马观花、粗枝大叶地略读。应带着一颗好奇心,发现文中表达的精妙之处,探索汉英表达的异同之处。特别注意英语存在,汉语缺失的表达。唯有如此,才能熟练地把“have access to sth.”, “to commit sb. to do sth.”等英语结构运用到作文中。
4.2勤查词典
在阅读过程中,碰到陌生的单词应该查词典,特别是英语词典。因为英汉词典的释义往往笼统而宽泛,不能解释该词的内涵和外延,也不能讲清楚所能使用的语域和语境,不能区分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只有通过勤查词典,才能知道“hat”和“cap”,“beautiful”,“charming”和“pretty”,“cabin”和“hut”等等的区别。然而,写作时,应避免过分依赖词典。有些学生一个句子快写完了,发现一个词不会表达,便翻看汉英词典,找到相似的就立即填入。完全不顾语义、语境、语域和文体是否与整句或篇章一致。比如,if you ask me to describe myself with an animal, i will choose a philomel.“philomel”多出现于诗歌中,而本句子其余部分非常不正式,因此,该词用于此处显得荒谬至极,用“nightingale”就更妥当。如果一个表达法不会,正确步骤应先查汉英词典,但词典中一个汉语词条往往有几种翻译可供选择。不能随意选择一个应付,应该再查英语词典和英汉词典以弄清这几个选项的区别,最终确定哪个用于作文中,它无论在语义、
语境和文体等方面都是适合的。就如houston(1997)所说只用那些“你完全熟悉的词汇”。
4.3教师的指导
教师在批阅学生作文发现受汉语迁移影响的英语表达时应给予指出,以免学生重复犯同样的错误,最终使其僵化。但即使如此,学生坦言很少细看教师的批阅以及修改意见,他们关心的是所得的成绩。老师可以在学生所交的初稿上划出错误的地方,结尾不评分,但指出修改意见。教师的修
改意见不但应包括词汇、语法等语言方面,还应涵盖内容、文章整体布局以及思维的逻辑性等方面。然后把初稿发下去,让学生互相传阅初稿,并且相互讨论结构如何完善,语言如何改正。然后让学生在课后写修改稿,并与初稿一并装订交上来。教师只有满意了学生的修改稿以后才评分,如果不满意,就让学生再次修改,直到满意为止。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必定不能应付作文,为了老师的满意,也会认真对待写作,从而逐渐提高写作水平。
5.结束语
本文以大量的真实例子逐一分析了大学生英语写作在词汇、语法、结构等层次存在受汉语负迁移影响的英语表达。分析了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以及提出改进的方法和对策,希望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有杯水之力。
参考文献:
1. joan pinkham. 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2. nuttal, c. 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 london: heinemann.1982
3. 毛荣贵. dorine s. houston.中国大学生英语作文评改.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7
4. 石定栩,朱志榆, 王灿龙. 香港书面汉语中的英语句法迁移.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1)
5. 吴丁娥.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过渡语及其僵化研究. 外语教学.2001(2)
论文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