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立体交流。如在读完difficult solution 后让学生讨论:“xiao peng is considered as a computer
genius, but he is still a senior. should he continue studying or try to turn his hobby into a profession? why?”.有些赞成,有些反对。这时教师可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组织学生进行辩论。 也可进行师生角色的互易。让学生对所读材料进行提问,其他学生回答。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可让他带领全班同学划出文中的重点词。总之,在反馈过程中,要使每个学生感受到他所做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从而激励学生自学的信心。
5.鼓励学生交流,促进相互帮助
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学生愉悦学习的前提,也是学生课内进行讨论、交流的保证。这种交流可延伸到课外。如鼓励学生模仿《21世纪报》的开心驿站写自己在生活、学习中所碰到的困难,可让他的朋友来给他建议,这样学生觉得有趣,也得到了互相促进。来源:www.11665.COM 。
另外,在your words 中,有下期讨论话题,可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先行讨论,并轮流有一位同学执笔并交上来,教师通过选择,把好的文章贴出来,并曙上全组成员的名字,这样更增强了整个组的凝聚力。
六、报刊引入教学的价值:
1.课内指导,得益非浅
经过高二,高三两年的报刊阅读指导,笔者深深地感到英语报刊作为一种信息载体,集学习、娱乐和信息吸收为一体,是学生学习英语、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理想的阅读材料。这些年来,我在英语教学上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随着《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颁布,让高中学生尽早接受阅读技巧的培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尤其重要。
2.延伸课外,自主阅读
当然,充分利用好报刊,仅仅依靠一周一课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把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只有当报刊阅读真正成为学生拓展知识视野和自主发展的需要时,才能激发和保持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得报刊成为伴随其成长的良师益友。促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情感教育,见缝插针
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指出,中学阶段是个体思想品德逐步趋于稳定和成熟的年龄阶段,教师和家长应抓住成熟前可塑性较大的有利时机,努力做好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工作;在这一阶段,青少年与父母也很容易产生隔阂。因此,我常常利用报刊上同龄人的文章引导学生要好好爱自己的父母和亲人。如december 8第3版“ i never got the chance to tell my dad how much i loved him.” 介绍了作者昔日与父亲的欢笑与不快、隔阂与感动一幕幕重现脑海。多想对父亲说“我爱你!” 可是父亲已不在这个世上了。这时我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爱。让他们回忆父母给他们的爱,并给父母写一封信。尽管父母不一定看得懂,但能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就足够了。
4.汇集成册,相益得彰
笔者要求学生每星期挑选一篇写成随笔形式,专门写在一本作文本上,由老师批改。并发动学生将已阅读过的优秀文章也粘贴在该作文本上,与教科书相益得彰,互为补充。
总之,报刊广泛的题材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和兴趣爱好,因而可以较大程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读报兴趣;以报刊为基础的活动和任务可以给学生提供具有实际意义的有价值的语言训练,促进听说读写技能的发展;报刊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刺激和鼓动学生主动地进行课后报刊阅读,促进终身学习;报刊辅助教学在教室和世界之间搭建桥梁,能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世界;最后,报刊提供了大量的文化信息和培养人文素养的内容。
参考资料:
教育部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 2003
蒋云龙 《提高高一学生英语快速阅读能力的研究》中学外语教学 2000
&nb
[转贴于:论文大全网 http://www.11665.comhttps://www.11665.com/foreignlanguage/xsyy/135418.shtml]...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