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菜单翻译具有极强的目的性。投消费者之所好,激发他们的食欲,并传播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中餐菜单英译的目的。从目的性理论的角度看中餐菜单英译,在指出常见翻译错误的基础上讨论了菜单英译的常见策略。
关键词:菜单翻译;目的性理论
1 功能翻译理论
谈及功能派,就不得不提及三位功能派翻译理论杰出的代表人物凯瑟林娜•莱斯(katharina. reiss)、汉斯•费米尔(hans.vermeer)和克里斯汀•诺德(christiane nord1971)年莱斯在其著作《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一书中首先提出要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作为翻译批评的新模式,即从原文和译文的两者功能之间的关系评价译文。1978年直到后来,莱斯的学生弗米尔在莱斯理论的基础上,根据行为学理论,又提出了翻译目的论(skopos thoery),强调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
费米尔提出的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其中skopos为希腊语,意为“动机、目的、功能”,有时也作scopos theory。根据目的论,决定任何翻译过程的首要原则是整个翻译行为的目的。
功能翻译论认为,源语文本和目的语文本是两种独立的具有不同价值的文本,各有不同的目的和功能。强调“功能+忠实”的“功能目的论”,既注重译文功能,又照顾原作者和读者的利益。这样,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便必须把译文功能与处于特定语境的原语文本同时加以细致的分析和考虑,在与译文功能不相悖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保持译文与原文在语言特色上的一致性,在必要时保持原文特有的东西,并通过对译文读者因素的考虑,使译文文本功能得到完美的实现。
2 中餐菜单英译的基本特点
中餐菜单作为一个完整而独立的语篇,根据功能翻译理论看,中餐菜单属于是“信息+呼唤”类文本,其预期译文功能是让外国客人对此类问题包含的浅文化层次的外在表现可以有所了解。信息功能是最基本的传递原料、配料、烹调方法、造型等信息的过程。因此,菜谱翻译的核心内容是 “直入主题”,开门见山地交代具体烹饪调用原料和方法,要按照外国客人的接受习惯,让菜肴译名起到开胃的目的。另外要避免文化冲突,若有可能,一些地方特色菜名可保留,但必要时要做相应调整。
除此之外,在中餐菜单的英译过程中,译者还要注意“简洁”的要求。因为菜谱的印刷、设计及装帧都十分考究,一般没有太多的空间位置去容纳冗长累赘的英文。
3 中餐菜单英译出现的翻译错误
根据功能翻译理论,翻译错误首先用翻译目的来界定。这种翻译错误的功能观首先由s.kupsch-losereit提出。他认为翻译之所以错误是因为违反了:①翻译的功能;②文本一致性;③文本类型或形式;④语言规约;⑤文化特有的或情景特有的规约与条件;⑥语言系统。根据这一观点,表达方式本身并无对错之分,只有在看它是否实现了交际功能时才可能有问题。如果翻译目的是实现某种功能,任何阻碍这种功能实现的都是错误。翻译错误可能是语用性的、文化传递方面的,或语言方面的,其中语用错误最容易解决,但造成的后果也最严重。
中餐菜单是对外传播优秀的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手段,然而中国饮食烹饪方法多种多样,内涵丰富,专业性又较强,要把中餐菜单中的每一种菜名从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并非只是在语言层次上的转化,更是在文化层次的进一步转化。但现在中餐菜单的英译还不尽规范,甚至有些混乱。究其主要原因就是不够重视菜单翻译的信息功能以及在文化传递方面出现了误差。具体问题表现如下:
(1)单纯的拼音代替英文,虽然简单但是外国人很难从写意汉语拼音的拼音字母中领会其所真正蕴含的意义,如“狗不理包子”被直接用拼音译为“goubuli baozi”,根本没有把颇具地方特色的食品特点传达出来,外国人也无法看懂。
(2)忠实于原文进行字面翻译,比较直观但是仅以字面意义为主,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文化冲突。
(3)对原文翻译解释得较清晰,但译文显得平淡,源语文化色彩缺乏。如由豆腐和鱼肉制作而成的“老少平安”这道菜,有“老少皆宜”之意,被译为bean curd with fish,故然很清晰得传达了这道菜的原料信息,却隐盖了中文菜名本身中的吉祥彩头的目的。
(4)为了避免冗长累赘,还有这样一些译文,如“宫堡鸡丁”被译为gong bao chicken,“麻婆豆腐”被译为“mapo tofu”, “霸王别姬” 译为ba wang bids farewell to his concubine,尽管传递了一种历史文化但外国客人会对此感到费解,无法在它与“乌骨鸡炖鳖”之间产生联想,更不用说产生食欲,起不到菜单翻译的主要功能。
4 中餐菜单的英译策略
4.1 直译
中餐菜名五花八门各具特色,很大一部分是以菜肴的原料或附带加工形状命名和烹饪手段而命名。这类菜名主要是展示菜肴所用的原料、刀工及烹饪手法,同时也兼容菜肴的口味。由于中英文中关于描写原料、刀工和烹饪手段的词基本存在对等语,所以译者可采用直译方法,使译文达到充分传递信息的功能。
4.2 音译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发展也趋于全球化,各国之间的文化接触变得越来越深入频繁。既然“肯德基”(kentucky),“三明治”(sandwich)和“沙拉”(salad)等西方词汇能广泛被中国人所认同,相信中国的jiaozi(饺子),tofu(豆腐),laomian (捞面),chaofan (炒饭)同样会被英美人所接受。
4.3 意译
中国菜肴名称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写意”型。这类名称往往利用菜肴原料的色、香、味、形的特点, 烹调方法的特点及造型上的特点, 为迎合食客的心理,赋予菜肴美丽动听(一般象征吉祥如意)的名字。这类菜名既不反映原料,也不反映烹调方法。在此情况下,译者需要考虑采用意译法,使译文实现向外国游客传递食物的相关信息的预期功能。
4.4 类比
中英文有许多相似之处,译者可结合英文的语境和特殊语意,用西方人熟悉了解的欧洲菜名来译中餐菜名,译文地道易懂,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鸡肉串teriyaki chicken stick、盖浇面chinese-style ravioli. teriyaki一词是从日语来的借用词即“烤”的意思,该字用语此类英译载美国的中餐馆十分流行。ravioli源自意大利语,其含义与吃法恰巧与我们的“盖浇面”很相似,外国人都非常熟悉。
参考文献
[1]eugenea.nid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1.
[2]nord.christian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3]方梦之,毛忠明. 应用翻译教程[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